浅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时间:2020-10-03 10:35:35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论文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情况;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
探讨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盐源县的发生特点和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控制危害,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目的。
  
  
  
  玉米是盐源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公顷左右,主要栽培品种有川单15号、川单10号、凉单4号(A9414)、惠单、雅玉8号等。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2002年在盐源县平坝乡镇零星玉米田新发生的病害,近年来已上升为盐源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尽快掌握该病在盐源县的发生情况和发病规律,2004年笔者对盐源县玉米主产乡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以达到控制危害、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目的。
  
  1危害症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为褪绿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在感病品种上病斑较大,宽1~2mm,长1~4mm,中央苍白色、黄褐色,边缘有较宽的环带,最外围有较宽的半透明草黄色晕圈,数个病斑相连可形成叶片坏死区。由于弯孢菌叶斑病在不同品种上,特别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种上,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极大,且容易与其他叶斑病相混淆,所以对其诊断应格外谨慎和注意。
  
  2病原
  
  病原为新月弯孢菌和不等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8~32℃,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湿度为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很少萌发。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越冬。带菌的玉米秸秆和杂草是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到玉米叶片上,进行再侵染。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属于典型的成株期病害,玉米苗期抗病性较强,随着植株生长抗性减弱。如遇高温、高湿,可在短时期内大面积流行发生,低洼积水田和连作田发病较重。
  
  4发病情况调查
  
  4.1品种感病情况
  在病情发展稳定时的'玉米穗期对盐源县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感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川单15号病情普遍率为4级,发病程度较重;凉单4号(A9414)病情普遍率为4级,发病程度较重;雅玉8号病情普遍率为3级,发病程度中等;惠单病情普遍率为2级,发病程度较轻;川单10号病情普遍率为1级,发病程度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