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0-10-03 08:41:41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黑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论文关键词 黑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无公害;综合防治

  论文摘要
分析了黑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从防治、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黑大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大豆病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1发生特点及原因
  
  高邮市黑大豆品种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乌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对较轻,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发现,病毒病零星发生。
  大豆卷叶螟在我市1年发生2~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以8~10月发生量最大,11月前后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大豆卷叶螟以幼虫卷叶、缀叶、食害叶片危害豆类作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全株有50%的叶片受害,影响结荚的饱满度,降低大豆品质。由于2005~2006年均为暖冬气候,导致冬后基数量大,大豆卷叶螟偏重发生,尤其是2005年,严重田块卷叶率达到80%以上,甚至有部分田块出现了绝收。
  斜纹夜蛾在我市1年发生4代左右,有世代重叠现象,多在7~8月大发生,一般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基边杂草中越冬。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由于我市斜纹夜蛾2004年大发生,2005~2006年轻度发生,而2007年中等偏重发生,所以我市部分虫源可能是从江南等地区迁入。大豆蚜虫在我市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枝条上芽侧或缝隙中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7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病毒病。近几年均轻度发生,危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