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产电影在文化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7-12-01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电影类型 创作定位 娱乐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 主旋律电影市场

  【论文摘要】针对当下国产电影在市场中普遍不景气的状况,本文首先从电影类型的角度进行思考、继而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出现在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上的问题,指出影片最终的效果完全决定在“控制分析”和“内容分析”上,并结合中国电影实际情况阐述具体问题的存在。

  英国电影理论家欧纳斯特林格伦在《论电影艺术》中介绍了柯林伍德教授在《艺术的原则》中对电影进一步明确认识的区分。柯林伍德教授认为电影分为三种.在进行具体讨论时要分清对象所属的种类,他认为电影分为“娱乐艺术”“巫术艺术”和“真正的艺术”。

  林格伦对他所引用的柯林伍德教授的说法做了一些阐述。“娱乐或消遣是容易识别的。至少就故事片来说,这就是描写虚构的情节,为了激动人的感情而激动人的感情,也就是说仅仅为了使人愉快而激动人的感情。它的目的并不要将这种感情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它是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框框之中激起(更确切的说法也许是挑逗起)人们的感情并使之得到满足。而对于“巫术艺术”,林格伦阐释道:“是要把人们的感情带进现实生活中去起作用。最明显的属于这一类的影片是宣传影片,以及那些想要争取我们支持和同情某种道义的、的、的或宗教的信仰和见解的影片。柯林伍德把艺术的这种职能称之为‘巫术艺术’对于真正的艺术是什么,林格伦柯林伍德的回答“娱乐艺术和巫术艺术都是为了要激起感情,而真正的艺术却不是要激起感情,而是要表达感情……艺术家是表现自己,而且并不是向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观众表现自己;他基本上是把自己作为对象,只把任何能理解它的人作为附属的对象。无疑,柯林伍德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电影类型的看法,然而,它的这种划分对于电影文化市场同样有效,并且特别适用于中国的情况。据此,我们可以把中国电影文化市场分为:娱乐电影市场、艺术电影市场和主旋律电影市场。

  国产电影在文化市场中首先面临的是电影类型的定位,即所要拍摄的电影是娱乐型、艺术型、或是主旋律型的。国产电影不景气即首先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三块市场中,娱乐电影市场占据主流是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大多数观众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把电影当成各种休闲文化娱乐方式中的一种。不只是中国,全世界大多数观众也大都将电影作为娱乐艺术对待,“好莱坞”称霸全球即是例证。电影,也许只是观众实现自己心中美丽梦幻的工具。既然如此,作为产业的电影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牢牢抓住这部分的市场。而众所周知,国产电影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不少影片拍出来了却根本进不了院线。原因之一在于娱乐电影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好莱坞电影的冲击,放映环节的院线盈利基本上靠好莱坞大片,在放映档期上留出来的空间已经不大,再加上绝大部分国产影片根本不具备同美国片竞争的实力,排进档期也观众寥寥,久而久之进不了院线就自然而然了。那么为什么国产电影在放映终端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仔细思考不难得知,观众不买票在于电影不好看不能满足需要,而观众的基本需要就是影片能够“激动人的感情”和“使人愉快”。

  1948年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结构与社会功能》中提出的“五个W模式”引伸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谁(控制分析),说了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对谁说(受众分析),取得什么结果(效果分析)来看。上述的观众不买票的情况从传播学的角度说就是“激动人的感情”和“使人愉快”这样的效果没能实现。

  电影作为传播媒介,与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型吻合,正好是典型的单向传播。创作者的劳动结晶凝结在胶片上,通过放映机与银幕传达至观众,观众的反应是无法反馈回创作者的,而且即便是由问卷之类的手段得到了抽样调查数据也回馈给了创作者,他们也无法再根据观众反应调整成品了,可以说,影片一经生产就永久固化在胶片上。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观众喜欢(票房好)和观众不喜欢(票房不好)。另外,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电影的传播渠道即系统模型中的“信道”,从胶片拷贝印制到银幕放映和观众即时接收,整个过程也没有干扰胶片中凝固的信息的“噪音”产生,观众所接收到的,完全就是创作者所发出的。这样看来,影片最终的效果就完全决定在“控制分析”和“内容分析”上了,效果达不到也就是这两个环节出了问题。

试论国产电影在文化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 最新26个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