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

时间:2020-10-12 20:05:14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

摘要:介绍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对其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措施及猪只染病后的综合防制措施,以为防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蓝耳病;病因;综合防制;病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1]。该病以妊娠母猪的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猪和仔猪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为主要特征[2]。
  2007年夏季,在洛南县部分乡镇曾暴发流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造成很大危害。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洛南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遏制了疫情蔓延。现将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1流行特点
  2007年七月下旬,洛南县景村、高耀、寺坡、古城、三要、灵口、庙坪、城关等10多个乡镇60多个村400多农户饲养的猪只中,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染病猪只1 000多头,该病来势凶猛,传播极快。母猪、育肥猪、仔猪均可发病,病程一般7~15 d,以散养户和小型养殖户为主,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时间从2007年7月下旬持续到11月份,随着天气转凉,防控力度加大,疫情逐渐被控制扑灭。
  2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猪群中开始是有个别猪发烧,不吃食物,随后全群发病;体温40~42 ℃,精神差,采食量下降;结膜发炎,呼吸急促,呕吐;耳臀部发绀,粪便干,尿液黄。使用退烧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部分病猪后期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持续高热最终呼吸衰竭而死。
  2.1病母猪症状
  精神沉郁、呼吸急促、高热、厌食、呕吐、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流产率达50%以上,病猪多数被淘汰处理。
  2.2育肥猪
  持续高热40.0~42 ℃,精神差,呼吸快,采食下降或不食,耳部、腹下皮肤发红发紫发绀,粪便干,喜饮水,发病率和死亡率超过30%以上。
  2.3仔猪症状
  持续高烧,体温40~41.5 ℃,皮肤发红,呼吸困难,耳朵发绀,粪便干,尿液黄,喜饮水,发病率100%,死亡率达85%以上。
  3病理剖检
  猪肺脏充血、出血,有的死猪肺尖叶、心叶出现肉变;心脏肿大,个别死猪心房有针尖大出血点;肾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出血、坏死,有的死猪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喉头、会厌软骨充血,有的产生出血斑点;胃底部少量出血,小肠呈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变;有的死猪膀胱粘膜有出血斑点。
  4病因分析
  4.1病原检验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和省、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诊断,该病主要病原为高致病性猪兰耳病变异病毒、园环病毒、链球菌、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可引起混合感染。
  4.2传染来源
  首先发病的景村镇灵官庙村,灵宫村庙与商洛市丹风县比邻,猪高热病沿312国道传播,又从景丹路传入洛南县,洪剪路沿线的乡镇先后被感染发病多为散养户和小型养殖户,由于饲养管理卫生环境差,加之防疫不到位,引起猪群发病。
  4.3气候因素
  发病季节正值盛夏,气温高热高湿,蚊蝇大量滋生,导致了疫病传播。
  4.4传播途径
  洛南县为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生猪调运频繁,收购生猪车辆走乡串户,有的车辆消毒不严,加快了蓝耳病的传播。
  4.5生物因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引发病毒、细菌、原虫继发感染[3]。发病猪多为双重、三重感染,治疗时间长,治疗药费昂贵。
  5预防措施
  5.1紧急免疫接种
  对所有生猪立即免疫接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母猪、公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4 mL,3周龄以上仔猪每头注射2 mL,28 d后再进行第2次免疫。
  5.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卫生消毒制度,猪舍保持通风,每天及时清扫粪便,对圈舍、墙壁、用具消毒,选择几种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准饲养员串舍,不准有人员到猪舍接触生猪或饲养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