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防护林体系造林质量

时间:2020-10-06 10:32:25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如何提高防护林体系造林质量

摘要: 本文以靖边县的防护林建设为切入点, 通过规划方案、苗木处理、后期管理等环节论证了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关键词: 规划 苗木处理 管理
   
  为了按地形地貌和不同立地类型合理配置林种,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 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绿色综合体的防护林体系, 这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此, 林业部“三北”局和陕西省林业厅于2002 年决定由陕西省林科所主持, 在靖边县建立试验基点, 开展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示范林营造技术的研究。在总体规划设计通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造林实施, 已取得显著成果。两年多来,共营造塬面防护林17 300 亩, 沟壑防护林( 梁顶防护林、沟坡防护林、梁峁坡防护林、塬边沟头防护林、沟底防冲林)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8 513 亩, 成活率达89.50% 。采用的树种达47 个, 其中针叶树种5 个,灌木树种7 个, 经济树种17 个,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总结推广了干旱造林的技术经验, 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结果表明: 试验区内各种防护林镶嵌配置; 各林种、各树种布局合理; 经济林比重增大; 针阔叶造林面积之比为4.70:5.30, 针叶树种面积增大, 增强了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普遍实行了乔、灌结合, 复层结构的立体林业有了新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黄土高原与沙地的防护林体系新格局。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 造林成活率是评价造林质量的最基本的指标, 因而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成了当前林业生产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实验站的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搞好总体规划
  
  1.1 总体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黄土高原防护体系的营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从恢复和发展生态平衡出发, 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充分发挥实验区的自然优势, 建立最佳经济效益的农、林、牧的合理结构, 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逐步走向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林业内部要以立地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为依据,科学地配置林种, 相应地选择适生树种, 加强植被建设, 建立一个由带片网、乔灌草、防经用, 长中短及林工商、土水林、名特优相结合的新型的立体林业格局, 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好, 经济效益高和社会效益大的目的,尽快为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1.2 总体规划的方法
  1.2.1 收集资料收集试验区的地形图( 1/10 000) 和行政图, 了解自然状况( 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 ,社会经济状况( 乡、村、人口、劳力、土地、耕地、农机具、牲畜、农作物品种及其产量、人均口粮, 收入等) 。
  1.2.2 踏查勾绘利用1/10 000 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凡不同类型植被的、面积大于15 亩的区域划为另一小班。
  1.2.3 小班登记对于所勾绘小班的土壤、植被、坡向、坡度、地形部位进行现场登记, 对难利用地估出其所占百分数。
  1.2.4 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对于每个小班, 分别进行各地类统计, 统计出各地类( 农、林、牧) 的面积用比例, 根据当地情况估评其合理性。
  1.2.5 小班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设计各林种、树种及其面积, 根据土壤、坡度、坡面完整与否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及造林方式, 造林规格、苗木规格等, 并计算出各小班用苗( 种) 量, 用工量等。
  整地方式有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沟、大中小坑穴等形式, 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坡度较大,坡面较小, 一般都采用水平阶整地, 在有些坡度很大,坡面太小( 破碎坡) 情况下采用鱼鳞坑“品”字形整地,在塬面及沟边中一般采用坑穴整地方式。对于阔叶树种一般采用中坑穴, 针叶树种一般为小坑穴, 经济林树种采用大坑穴。
  1.2.6 规划的汇总根据各小班设计, 分林种、树种统计其面积, 分别统计乔、灌、草的面积, 统计农、林、牧的面积, 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面积, 总用工量。各树种的用苗( 种) 量, 总用苗( 种) 量, 拟定各年度造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