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利弊论文

时间:2020-12-07 19:25:56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利弊论文

  【摘要】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徐悲鸿先生通过引进西方的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特有的美学思想,通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徐悲鸿先生的美学思想以及美术教育等观点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阐明其美学思想和美育理论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谈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利弊论文

  关键词徐悲鸿;美学思想;美术教育;利弊

  纵观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美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徐悲鸿的努力,他坚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绘画上主张以素描为基础,采用西方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并直接影响着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堪称我国美术教育的开拓者。

  一、写实主义的殉道者——徐悲鸿

  徐悲鸿生于江苏宜兴的一个平凡的家庭,幼年家庭贫困,14岁的他就跟着父亲靠沿街卖画写字谋生。1917年5月14日,随着当时知识分子出国留学的热潮,徐悲鸿偕同蒋碧薇一起东渡日本考察美术,对欧洲油画和日本绘画有了最初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为中国艺术道路寻求出路的决心。于同年11月返回上海,在康有为的开导下决定前往北京寻求发展,当时的蔡元培还专门为他成立“画法研究会”,让徐悲鸿主持教学工作。由于本身的根底和兴趣加上不断勤奋努力,徐悲鸿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写实绘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热衷于西方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绘画风格和技法,研究西方著名画家的绘画表现技法,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去理解和认识西方的文化艺术,熟练掌握写实主义的绘画技法。如他著名的《愚公移山》和《九方皋》,就可以看出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和中国画中的表现和技法的融合,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思想及模式进行改造,并有效传播。

  二、徐悲鸿所倡导的美学思想

  (一)绘画创作中的写实精神

  徐悲鸿主张写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他极其反对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排斥现代艺术的原因主要源于他对欧洲古典写实流派油画大师的敬仰和欣赏。在他的《中国画改良论》中认为中国画缺乏创造力,一味的临摹,不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写生,师法造化。他在法国留学时曾在现实主义画家柯罗的学生达昂门下,因此他偏向用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画面构图类似舞台样式,利用光影效果。例如,徐悲鸿创作于1928年至1930年间的著名代表作《田横五百士》,该作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主要记载了秦朝末年,国家大乱。本踞有齐国的田横因战败于刘邦大将韩信,齐国沦陷,田横便与五百勇士流亡于海岛逃难,随后与岛上五百名将士辞别并在出发降汉途中,拔剑自刎。而听到此消息后,岛上的五百名将士们全部自尽殉节。这件作品不仅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而且其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贯穿于作品中,体现出徐悲鸿当时娴熟的写实技巧和写实精神。

  (二)美术教学中的思想主张

  当然,从事院校的教学是徐悲鸿进行美术教育的一个重点,他从事多年美术教育工作,已经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他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明确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认为画好一幅画必须先掌握素描造型能力,并实行严格的治学态度和训练方法,甚至以“独特偏见、一意孤行”的精神投入教学工作。第二,始终坚持科学、理性、求真的精神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徐悲鸿始终将科学主义思想融合到美术教育体系中,极力反对那些形式主义的俗气之作,他认为美术创作与美育既有严谨、理性的科学思维,也要美术中的灵感与想象,将美术与科学相结合,要求美术家具备科学求真的探索精神。第三,徐悲鸿提出的“新七法论”,即“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自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和“传神阿堵”。这七个方法表现徐悲鸿对绘画技法的要求,简要阐明绘画的步骤,系统地总结了一套绘画理论,对学生学习静物素描有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这一理论的主张体现了徐悲鸿写实主义绘画教学的基本理念,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三、徐悲鸿的美学思想体系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利弊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完全正确,以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他也有自身不可忽视的缺陷,偏向于教条式的'教学训练,使得美术教育形式太过单一,艺术本身就是形式多样地呈现于大众的文化之中。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求全责备,徐悲鸿的艺术主张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说,它符合战时的需要,况且这些历史发展、社会环境和艺术家本身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是任何一个身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无法避免的。因此,对这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都应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徐悲鸿在经过多年的美术探索和教学中逐渐形成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了“悲天悯人”的创作思想和“惟妙惟肖”“新七法”“尽精微,致广大”等著名的教育理念和主张,体现出了时代性新文化特征,强调新的素描造型观念、科学与文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徐悲鸿克服了以往的历史局限性,绘制大量的素描、具有新文化特征的油画和新中国画等作品,推动和建立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积极倡导建立美术馆以及开展文化展览活动等,更以其艺术和德行广惠于民众,提高国民的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使中国画有了突破性发展。他的思想和主张加之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人才,国之娇子,较突出的有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冯法祀等著名的艺术家。

  其次,我们看到徐悲鸿的美学思想体系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无法忽略那些批评的声音。如今,不少反对者认为徐悲鸿的主张墨守成规,片面强调欧洲绘画的写实性,却忽略中国本土艺术的民族性、独特性、现代性,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在当时的艺术评论家看来,他们认为徐悲鸿的思想主张忽视了整个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其在教学实践中思想上偏于狭隘、固执,徐悲鸿一意孤行的态度坚决反对20世纪早期巴黎先锋派的形式主义绘画,他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忽视了中国画写意的造型特点,为此使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训练模式在美院体系被边缘化甚至消失。从辩证的角度笔者认为,美术教育的形式本应该是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美术本就是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各种美术可以互相渗透,互补互存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的作品,才有利于多元化地培养艺术人才。

  总而言之,我们辩证地认为徐悲鸿的美学思想体系从当时的中国社会实际出发,符合国家政治的需要。他不仅在绘画上技艺超群,突破格局,寻求创新和改良,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视并献身于教育事业,培育出了诸多中国美术界的中硫砥柱和教育群体,形成独有特色的中国美术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一切努力振兴了中国美术,也对今天的中国美术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学习的作用,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徐悲鸿文集[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

  [2]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3]张小鹭.论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方法及其现实意义[J].艺术教育,1996(2).

  [4]许培光.徐悲鸿与现代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2003(7).

  [5]周紹斌.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体系及其认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6]潘晓燕,魏志成.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谈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利弊论文】相关文章:

1.《易传》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论文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论文

3.医学美学的发展论文

4.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分析

5.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论文

6.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的论文

7.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论文

8.浅谈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启示论文

9.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谈声乐今后的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