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论文

时间:2021-06-17 20:29:34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篇1

  作品赏析

  提要:赏析《人物御龙帛画》与《簪花仕女图》。两幅出于不同时代的画作,在某一程度上说明了中国艺术的进程,从古人的画作中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

  关键词:

  艺术 差异 表现方式

  《人物御龙帛画》

  长37.5,宽28厘米,于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一号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根据楚人丧葬制度和传统,认为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要与尸体离散。离散以后,成了野鬼,人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还会惊扰后人。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使离散的魂魄能够回来附于尸体入葬墓内,葬制上叫做招魂复魄。而帛画就是此祭祀程序里面重要的一件物品,古人会把墓主人的形象画在帛上,出殡时,举在柩前,一路引导到葬地,经过祭祀告别仪式后,帛画就会被覆盖在棺上,随着下葬,这样,魂随着幡,魄随着棺,一同进入了墓内。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就能入地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这种丧葬习俗,至今还有所遗留。

  帛画是用以祭祀,但是却有着极为浓厚的艺术性。

  从构图上看,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其中对鲤鱼、仙鹤、巨龙的运用恰到好处。画面正中绘的是一个戴着高帽子、穿着薄袍、佩戴长剑的男子,此人想必是墓主人的形象。他侧着身体站着,手扶着长剑,立于巨龙的身上,头顶上方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这身体形成一舟的形状,舟尾立了一只仙鹤,舟旁还有一鲤鱼随行。

  从技法上看,《人物御龙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想像丰富,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这样很好地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富有动感。

  该画画面虽然简洁却能给人一种强烈的神秘感。这幅帛画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表现面部的线条精微而细腻,使须眉毕现,神情宛然;表现服饰的线条则流畅舒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长袍的质感和飘逸的状态

  从帛画上我们能够看出古人祭祀的的制度,且形象而具体帛画是一种绘画艺术,帛画的出现,说明战国时期楚国的绘画艺术无论是从画技、着色还是布局看,都已经达到了超高的水平。帛画一般都以线条为主,而古人却能用如此简单的线条表现出生动形象的人物,这使它成为了中国最早期肖像画的杰出代表,人们将其与《人物御凤帛画》一起成为先秦绘画中的双壁。

  《簪花仕女图》为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纵为46厘米,横是180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艺术同样非常繁荣,当时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一部分就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簪花仕女图就取材于宫廷贵族妇人们百般无聊的富贵生活。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仕女们的现实生活。从整体构图上看,整幅图不做过分的概括,仕女、白鹤、小犬几乎做等距安排,却又安排一仕女在远处,卷首与卷尾中的宫女均做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这让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整幅图比例协调,又有一侍女小与其他仕女,遵守“主大从小”的规则。画面线条精细,却又略带高古,虚实把握极为到位。从色彩上看,作者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画面色彩层次分明,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做得非常到位。

  右手第一位仕女,身披深色外衣,神态闲适,手持拂尘回首逗引小犬,其姿态与左首第一位仕女回顾的姿态相呼应,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仕女衣纹线条简洁,裙与头饰花的线条收放有度,严谨而又活泼。

  右手第二位仕女发髻高耸,头簪红花,内着红色团花长裙,外罩纱罗薄衣,披帛自胸前向后围去,右手向后整理衣领,似乎在感觉着天气的变化。人物线条和衣纹线条粗细有别,用笔灵动。持扇的侍女表情恬静,重心下垂,造型沉稳而用色协调。面部的粉妆和衣下的肌肤变化自然,衣下透出肌肤的质感,很是写实,纱衣的轻柔感也表现得很到位。侍女的线条较仕女要短,整体形象也小于仕女,这是古代绘画中“主大从小”规则的体现。《历代帝王图》是这一规则体现的典型代表。

  中间的仕女,内着红色长裙,外罩白色纱质罗衫,衣下端打结,显出别致情调。深色的披帛以及披帛上流动的图案增加了整个衣饰的动感。发髻上新荷高耸,与仕女的姿势形成呼应。仕女似在吟诗,赞美手中的红花。衣服的长线颇具韵律感,使仕女看上去态度安然闲适。

  左起第二位仕女,双眸平视,双手相交直立,神色端庄。这位仕女的比例比较小,但是与仕女“主大从小”的规则不同,这里使用的是“近大远小”的规则,服饰线条和服装图案朴实简练,而细节却与人物简洁的外形和线条相和谐。 图中的鹤姿态灵动,欲飞欲舞,有其精彩的是鹤的顶部与头部,黑白红相间,在不经意处却显得极为精致。鹤的线条流畅、圆润,使羽毛看起来轻柔、光洁。两只小犬外形的运笔肯定稳健,毛发轻松飘逸,显出活泼的姿态。

  虽然《人物御龙帛画》与《簪花仕女图》出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从两幅画看来,我们能知道,古人的艺术造诣之深。古人能用非常简练的线条勾勒出生动的形象,就如《人物御龙帛画》里面的风吹的方向,由此还表明了龙的前进方向,再看《簪花仕女图》,抛开其色彩不说,它的线条也是非常简练的,而人物确实如此的丰润生动。同样的,在色彩方面另幅画也做得非常巧妙。

  当然两幅作品也存在着很多不不同:首先,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分析,《人物御龙帛画》是战国时期的的,有这浓厚的神秘色彩,而帛画最初的用途也是属于一种迷信。人物动物等在画面的位置都是比较不实际的,再而作者所用的元素本来也不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巨龙在飞,人站在龙的身体上,顶上还有一华盖,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而该作品却把他们安排在一起了。这也说明了古人的想象力之丰富。而《簪花仕女图》则与《人物御龙帛画》相反,画面上出现的都取材于生活,或者说完全就是生活的写照,是有一定得记实性质的,就如:妇人、狗、鹤等形象,虽然几乎是纪实,但是由于作者巧妙的艺术手法,让画面在符合实际的同时又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现在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在用线着色方面的不同:虽然两者线条都极为流畅,但前者的线条较为粗犷,后者则细腻,这与作品所处时代以及作品用途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所处的是战国,画作用于葬礼,必然也就给人一种粗狂之感,而后者处于唐代,唐代人物造型由粗犷转向精细,外型描画准确生动,男子外貌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菩萨像,端庄文静,温柔亲切。其次是从色彩方面,《人物御龙帛画》在着色后依然能清晰的看见线条,而《簪花仕女图》则让人几乎不会留意到上面的线条,造成这样的区别,一是用线的不同,二是帛画不最求线面合一,而后者则看得出极力追求线面合一的效果。再而可以从人物及动物的造型方面分析,前者用极简单有力的线条把主要的人物动物勾勒出来即可,几乎不加任何装饰;而后者到处可见装饰的影子,如衣服的色彩斑斓,头饰的金光闪闪,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唐代较战国更加奢华;总的来说前者的追求的是一种简练而有力量的画面,而后者则追求一种华丽优雅的画面。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追求,以及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差异,艺术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也会有着一定得区别。

  中国美术史论文 篇2

  摘要:中国美术史教学在高等艺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索中国美术史有效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我们高等美术院校教师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合理组织美术史的教学内容,寻求有效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努力提高中国美术史教育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起点、多能力的美术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 教学 方法 研究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建立起了一座座宏伟的美术史丰碑,如商周的青铜艺术、汉代的汉画和石雕、晋唐的佛教艺术和人物画、宋元以后的文人画以及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较科学的绘画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就出自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人张彦之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各民族、各区域的人文风俗、文化元素都有其民族和区域的特点,导致了文学、艺术、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风貌,使中国美术史册丰富多彩而具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美术史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和高校公共选修课,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使美术史在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值得我们今天来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合理组织美术史教学内容,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合一的师生互动环境,是使学生有效学习美术史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史教学长期不被重视的现状要改变,关键在于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认识和学生的配合三方面的不足。我们要清楚认识美术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道画家和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美术史,使学生了解艺术史,感受艺术大师的经历、人格及其作品内涵,掌握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艺术风格的变化及发展,在传承和弘扬优秀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创作、美术生活和美术发展提供丰富的艺术元素,提高学生探索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史教师是美术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水平、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学习美术史的重要意义。要率先进入角色,要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习观去感染学生,其次要用新办法、高学术、高水平去教导学生,美术史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史研学水平,同时要不断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再次,美术史教师要带头进行艺术实践,把美术史论与现实的艺术创作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新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组织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内容

  现在用的中国美术史教材都是以年代的顺序来编写的,教学时都以年代的顺序来进行,这样不利于画风之间的有效比较和学习,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原始时代的`美术、商代的美术、西周春秋时期的美术、战国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隋唐美术、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元代美术、明清美术和近代中国美术中按绘画、雕塑、陶器、建筑、民间工艺六大类来集中安排教学。建议绘画类28学时、雕塑类18学时、陶器类8学时、建筑类12学时、民间工艺6学时,以上按种类来讲解美术史有系统性、比较性和适用性,有利于每个时期的同一类美术的特性、风格、变化、影响和发展有效比较讲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接受和消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有效的中国美术史教学方法

  随着艺术院校的发展和艺术人才的需求,对中国美术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理想而完美的美术史教学效果,提高中国美术史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探索有效的美术史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构建教学合一的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中心意思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取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本领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不断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所当然地是主体,也就是说,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前提,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教学要解决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不能教师只是教,学生只是学,把学生看成客体或“容器”,教师只管自己的意思而不顾学生的才能兴味,而是要善于同学生交流、勾通、调动学生自觉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教师一面讲,一面同学生交流,构建起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为教好美术史奠定基础。第二,改变传统的一师教学为多师授课方式。在传统的美术史教学中,很多都是一位老师负责完成全部教学。这样的弊端很多,存在很多方面的单一性,一是教师风格个性的单一,二是知识上的单一,三是教学形式上的单一,四是能力展示上的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缺乏教学的广泛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所以美术史教学须由多位教师来完成。根据教师专业的长处安排内容,如国画专业教师安排上绘画类,雕塑专业的教师安排上雕塑、陶器类。把美术内容分类后,根据教师的专长来授课,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长处,又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学生更能学到每个教师的长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第三、美术史教学必须实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能只教理论,教师在认真指导学生学习史论的同时,必须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用与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全面提高。一方面教师在教美术史绘画类时,可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展示古今优秀作品,并演示传统而精华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解史论后,要安排部分课外实践,带学生参观和观摩,实地感受中国美术史的博大,如著名的建筑、四川乐山石雕、河南龙门石雕、展览馆藏品陶器等。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地感受学习,使美术史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多元化对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对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进行有效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推进教师不断改进美术史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动力。具体评价方式有:一是建立美术史理论考核方式,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进行试卷测试。二是建立实践考核方式,以学习实践美术史中美术作品、实物为题,进行观摩考核。三是建立讨论交流的考核方式,采用课堂上组织学生之间主动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现场评价。四是建立学生个性发展与今后发展的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史,对自己的个性影响和今后发展的思考,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而这个目标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教师掌握鼓励考评学生这个环节很关键,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较深的影响。通过以上多元化考核,学生的学习、思考、参与的效果和个性以及今后发展思路得到了有效展示和表现,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国的美术史在不断发掘和发展,中国美术史教学要不断改进,教育工作者在美术史教学中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合理组织安排美术史的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有效的美术史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有效的学习美术史的评价方式;让美术史教学在艺术院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中国美术史论文 篇3

  中国美术史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是一门以历代美术作品和现象阐述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流派,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分析能力的基础课程。

  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上好这门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的理论性课程,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教学目的而言,该课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它的具体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清中国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熟悉本民族珍贵的美术遗产,掌握中国美术审美鉴赏体系的基本评判标准,从传统美术遗产中汲取有益营养。

  一、重视美术史中人文性质与历史文化的融合

  开课伊始本打算按一般教学程序,依历史框架学习美术史,然后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教学媒介欣赏历代名作,最后进行理论考试。但在上课后发现,一方面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闹出许多笑话,令人啼笑皆非。如我讲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音乐和绘画应对社会起到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要有益于美和善,有益于教化与人伦。我随口问了句:孔子被后人尊称什么?学生们一脸茫然。我大吃一惊,忙公布答案:大圣先师孔子被后人尊称为“文圣”。同时列举“诗圣”、“医圣”、“画圣”等,刚说“武圣”,有同学踊跃发言:“我知道,武圣肯定是孙悟空。”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另一方面我思索,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没有积极的课堂讨论,学生语言与思维等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考核也偏重知识点的记忆,没有讨论的小结、考察报告或论文写作等其他必要的考核形式。无形中引导学生偏重记忆知识而忽视相关能力的提高。有鉴于此,我改变过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上,重视美术史中人文性质与历史文化的融合。从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五大领域,选取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美术成果有重点地进行阐述。同时选择符合“重点突出”、“少而精”的内容讲授。

  二、抓典型例子透彻讲析,为课程深化做好铺垫

  如相传早在魏晋三国时期,孙权的画师曹不兴便有高超的写实能力,误墨成蝇,使孙权疑为真,以手弹之。宋徽宗“孔雀升高,必先举左”、“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等故事,把握这些典型例子,为学生讲得透彻一些,为课程的深化做好铺垫。课程教学以人文为中心,阐述美术背后的文化含义。如解释中国画提款天干地支记年法时,具体介绍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既解决了学生对题画记年的困惑,又普及了传统文化。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艺术情操

  美术史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陶冶艺术情操。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史课,一定要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美术、中国古代画论、中国古代美学在世界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美术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结。我引用的典型例子是展子虔《游春图》失而复得。展子虔是隋朝著名的山水画家,活跃于隋文帝时期,他创作的《游春图》(纵43厘米横80.5厘米)是件继往开来的历史杰作。一扫隋以前中国画“人大于山”、“水不泛舟”的幼稚画法,作品山水树石,人物房舍皆合乎比例,把山水画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对后世影响巨大。这件国宝级画作流传经历十分传奇:北宋时赵估题“展子虔游春图”六字。贾似道以权 谋私,加盖“悦生”葫芦章及“封”字等收藏印记。宋亡,元成宗命冯子振、赵岩、张畦等人在画卷后赋诗。元亡,归明朝内府所有。后经严嵩,韩世能收藏。韩死,传子韩朝延,此人不喜收藏,被鉴藏家张丑侄子张诞嘉买去。清初,经叶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归清内府。乾隆曾题诗一首。民国,散乱出宫。被琉璃厂商人获得,居为奇货,欲运国外。收藏大家张伯驹洽谈,对方开价240两黄金。张伯驹变卖家产,得黄金220两,又借20两,才将此画买成。政府秘书长张群闻讯,由南京专程赴北京,出价450两黄金,张伯驹“贵贱不卖”。抗战期间,北京沦陷。张伯驹将此画缝在衣被里,携往西安,始终没离身。1941年,大汉奸丁锡山在上海绑架张伯驹索画,张伯驹夫人潘素遵照先生意志,宁死不动一件书画,后经京沪各界朋友帮助,花40万大洋,赎回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将珍藏了近20年的《游春图》——我国古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学生听后,普遍反响强烈,既增长了知识,又受到熏陶。

  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尝试调动一切手段,来引发学生对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趣。主要方法有:

  (一)演绎法。学生往往非常偏爱专业上的实践练习,而轻视或厌倦理论性的东西。所以,美术史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本理论,课堂上演绎一些著名艺术家成长经历、轶事传奇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美术史课程的现实意义,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二)观摩法。美术史教学中应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作品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或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增强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我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与南京“三馆”结缘(“三馆”指: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图书馆)提倡利用三馆资源来开阔视野,使学生通过上述途径了解了一些美术作品的市场价值及艺术价值。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一些现代艺术的观念、方法,来开拓眼界和思路。

  (三)实践法。鼓励学生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史实,探访本地名胜。注重课程内涵的拓展与实践结合,可有效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释放自身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学”与“思”相结合,产生“乐学”的效果。我先后布置过“绘制南京宗教名刹旅游图”“南京历史名胜线路图”作业,学生兴致很高,参与热情。较好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感染法。俗话说言传身教。在美术史的教学中,美的作品可以熏陶学生;美术家的道德情操、人格风范可以感染学生。作为美术专业的任课教师,我非常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理论修养。以自己创作的作品为题材,说明美术理论对专业创作的重要。能使学生信服,增强专业教师的号召力,为美术史论课程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中力图将美术史论与绘画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地自我完善,研究并创新“中国美术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和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有利于提高艺术赏析和创作能力的学术活动。这将是我在中国美术史教学活动中努力探寻的主要方向。我深信,随着教学思路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主客体的不断互动,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成果将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美术史教学的论文

2.现代感与中国美术论文

3.西方哲学史的论文

4.浅谈物理学史的作用论文

5.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互通性研究论文

6.试论清代四僧及其对中国美术教育之贡献论文

7.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史兴趣论文

8.我国文学史叙事模式分析论文

9.史上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