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魅力初探

时间:2020-09-04 17:15:37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魅力初探

毕业论文







有这样1个故事:1位老画师出了个 “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1座山,山中1座庙;2弟子也画了1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3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1座山,1条河,1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3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1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象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其独创性。“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1、 “藏”知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旧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孔子的名言不仅是指深入学问深浅层次,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学习态度上的区别。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由爱学而入境,会学而晓理,乐学而动情。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据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在保持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的同时,努力做到引起学生探究其文化内涵的兴趣,从而加大有效知识(指教学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懂、不知的,学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获的内容)的传授量,增添教学魅力。

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自身特点(静态地、含蓄地表达人的情感、思想与认识)和高中学生思维特点(不限于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教师可挖掘美术自身的趣味性因素,适度引导,留有余味,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国画时,不应把其特色与精神作平铺直叙的介绍,可选择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学生既有兴趣又有疑问,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内容导入,比如象形文字的演变。(虎; -虎-)首先,教师展示象形文字挂图并设疑:“挂图中的图象是什么?象什么?”学生有了各种答案,同时有了困惑,也有了期待。随后,挂图逐页翻过的同时质疑:“文字的源头是最古老的绘画,由最古老的绘画又演生出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书画同源”。再质疑:“草书与最初的甲骨文相比较有何突出特征?”又共同探讨出:有了1种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由此便迁移到国画中来,总结出国画的1大艺术特色----形与神的统1,与西方传统绘画(放有关幻灯片)相比较,体现着中国艺术独特的魅力----人与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挚与感觉的质朴。整个教学过程由于较好地保持了艺术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识的传授是潜移默化的,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情境,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藏”在国画艺术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见,由艺术本身的含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了这种含蓄而引发起探究情境,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对教师亦产生了敬佩之感,自然增添教学魅力。

2、 “藏”观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相通。据此,笔者以为教师的观点与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讲出,要从情节中自然流露,自然地同化学生心理,使教学富有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打动人的是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而富于魅力的教学也应是浑然天成的,特别是欣赏课。 “欣赏”本身就是心与心的交流,美术欣赏课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教师即为教材),再以自己的心去同化学生的心。这就需要教师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及倾向性融入情感、语言等教学意向活动中,自然地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去同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从而步入1种师生相融的微妙世界,魅力随之而生。如笔者在中国工艺美术欣赏课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凤”的形象:学生说“凤首”象鸡,教师补充:它给人的感觉又不象鸡那样好斗;学生说“凤翅”象燕,教师说又没燕子那样轻巧;学生又说“凤颈”象鹤,教师又补充,感觉又不象鹤那样轩昂。学生在余味中感觉到教师是在说人而不是在谈“凤”。在和谐的师生相融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领悟到了“凤”的风格也领悟到了人的象征,领悟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风格。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路,使学生体验到教师自然流露出的感受与认识,那种将问题想透了而带来通体透畅的'感觉从教师这里自然地曼延开来,充满整个课堂,能够激发师生内心的追问真理和热爱智慧的热情,师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学魅力亦在其中。

3、 “藏”方法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3强说: “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这就是说,教学的目的,最终应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所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1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放之4海而皆准的。1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2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独创精神,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去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每1节课的教学活动。对于美术欣赏而言,“欣赏”本身是1种创造,为使学生完成这1创造性的“欣赏”过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1种启迪思想、促进理解的角色,持有1种着意开放的心态,尽量避免以假定去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要求进1步澄清问题,创设1种良好的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富于魅力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去领悟欣赏“方法”。

在欣赏课教学中,总会有学生问怎样欣赏这类或那类的美术作品,教师可借鉴有法而不言法的艺术处理方法,通过独特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寻欣赏 “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同时也增添了教学魅力。如笔者应用“空白”艺术理论追求不教之教。“空白”原本是作品中未画出的却是向观者所暗示的部分,教学中的“空白”即未明确讲出的部分。比如在国画欣赏课中,教师设疑:“如何认识1个人?”学生答:“内在品质及外表。”教师引导:“观画如观人。”学生在赏析过几幅作品后总结出国画内在神韵与外在笔墨的欣赏品评标准。这样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巧妙地留出教学中的“空白”,留有余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达到了不教之教之目的。再如,现代设计艺术欣赏课中,由于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令学生自己去赏析。笔者曾带了实物(壁纸刀、收纳桶等)到课堂上,引发学生谈论生活中优秀的设计,随后又举出反例(如1些城市垃圾箱、土产商店1度出现的“猫壶”等),再质疑:“优秀与拙劣的设计品评标准是什么?”最终学生讨论出现代设计体现现代人文意识的主题。这种帮助学生画龙,令其自点睛的“空白”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学生领悟到欣赏该类美术作品的“方法”。

诚然,影响教学魅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运用以上 “3藏”的方法,意在将“深山藏寺”之良方应用于教学当中,从而自然地增添教学魅力。实践证明,这1做法不仅体现了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意境之美,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丰富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并使教学呈现内在、持久的魅力。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魅力初探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魅力初探】相关文章:

1.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2.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探讨论文

3.美术欣赏课教学思考论文

4.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究教育论文

5.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6.欣赏课小学美术论文

7.《服装美术》模块教学思路初探教育论文

8.高职美术教学语言艺术初探论文

9.浅谈职业教育文学欣赏课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