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时间:2022-04-19 17:00:07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中国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民族色彩,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篇1

  前言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质。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有着辉煌的成就,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体现着中华民族较高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观念和超群的文化素养。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可以说中国绘画是对中国文化的表白,中国文化又是中国绘画的的精神来源。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的四书五经中就早已体现出注重艺术的色彩来,五经实为六经,又称六艺,其中《诗》属于文学,《书》属于政治学,《礼》属于伦理学和社会学,《易》属于哲学,《乐》属于艺术,《春秋》属于历史学。

  可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早就兼收并蓄着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就必须先懂得其具有的文化本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本质入手,进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对二者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形成相应的绘画思想和绘画意识。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特征

  (一)丰富的文化容量

  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广袤的艺术长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精湛杰作,就像一座座高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着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仅仅是山水、虫鱼、鸟兽等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还包括书法、印章和诗句等都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色彩。这样独树一帜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就是通过笔墨勾勒线条,自古就体现出书法与中国画的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其次在画中有诗更体现出花的精神气质和神情韵律,进一步增加画的丰富内涵。

  另外,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画在画面上通过用印进一步阐发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明画面的意境。中国画在结合诗书画印之下,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艺术风格,使其富有浓厚的文化容量。

  (二)最具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体现画家的思想观念,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其深深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2]体现着画家自己的心灵节奏,并体现着古代先哲们主张“和为贵”,“天人合一”,以及崇尚自然的精神品质。

  的确,中国传统绘画并不是单纯地对自然事物的刻板描绘,而是通过采用线条的交汇和笔墨浓淡交错,来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情绪,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是作为一种载体在传达画家的情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主要是源于画家是对客观自然景物的收集将自己融入到景物之中,通过感觉能动而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它是一种主观意愿的表达。

  (三)超常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画面不仅仅呈现出创作的形象还可以从画面以外看到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的意境。中国传统绘画不在于追求画面的来源或者背景,甚至于对画中的景物也不注重逼真,但在题材的处理上力求高度的简洁和高度的综合,中国文化宇宙观,“和为贵”,以及“天人合一”为基础,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突出主体形象,作品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画面物品而向外延伸。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一)重在写意的绘画风格与包容思想的表达

  中国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总体思想观和文化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体现着中国数千年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也体现着中国文化举世无双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古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可以看到“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难易相行”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绘画主张主客观相统一,就是画家的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世界,但更多的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做到形散神不散,形神兼备。

  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风格就在于画家“状物抒情”,画家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重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心意志和内在的气质。另外,中国传统绘画从虚实结合、浓淡相衬、黑白相应等等的作画风格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从整体出发的大家风范,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二)注重线条与内敛含蓄的文化精神表达

  中国文化的经典特质就在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始终保持独特、清晰的民族文脉的的精神之源。

  中国传统绘画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艺术土壤之中,具有着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不同的绘画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独特的材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就是以线为主,从不同的线条的力度、韵律、气势和动态来表达情感,画面体现出的事物的形状也体现着画家的心声和思绪。甚至超越空间感和质感等,却能让观赏者耐人寻味地找到中国文化与绘画的紧密联系,这种远远超越创作形体的要求,又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绘画特点,饱含着中国人的优良特质。体现着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哲学思想。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

  (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本动因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绘画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因。[5]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体现着中国优越的文化特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表现塑造的形体更在于表达的意念和思想感情,从一定的程度上表达着人的品格层次,从线条所反映的抑扬顿挫、干湿浓淡以及轻重缓急体现出一种道德人格上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意识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的影响,后来佛家思想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大的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仁爱观念,佛家的超脱世俗、四大皆空的思想,以及道家的无为而治、清净玄虚的思想,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都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表达淡泊名利、宣扬气节操守,画家在山水、花鸟等的题材中都一一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就从画家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借助于一定的题材,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体现画家心中的净土,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

  (三)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

  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6]山水画的兴起和发展,是山川河流等自然事物与中国文化渗透着的人格之美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山川河流的再现,更是中国人一种情思的寄托,通过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思相结合,描绘出的自然景色具有超脱画面的美好意境和体现着中国文化中人所具有的高尚的审美观念。花鸟画也从其产生开始就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再现,而是紧紧把握着花鸟所具有的内在生命的主旨,进一步传神着花鸟的生命和精神,通过借物喻人,表达人的意念,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同样,人物画也遵循着中国文化的主旨,讲求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人物画讲究人品和画品的内在联系,实质上就是注重人文精神。[7]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张扬了中国文化熏陶下生成的人性之美,传统的人物画产生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等的文化背景之下。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是对于中国文化中艺术观念的体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四、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背景的融合

  (一)追求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系统完整的结构,从表达的方式、审美观念、认知角度以及感知方式上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中国传统绘画中从诗歌和绘画的相结合,可以看出二者的紧密联系,在文化精神中的互补和相通。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自觉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意境,在追求诗情画意的同时使得绘画的语言表达更强烈,内容更富有内涵。

  (二)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中国哲学讲究“以和为贵”,“和”就是和谐、统一,是艺术最基本的性格。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讲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人道与天道、人与画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也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着重从描绘山川河流、自然景物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以物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在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精神思想,也表达了文化生命的宇宙精神,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载体,“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思想。

  (三)追求意境的表达

  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以及禅宗思想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中国宗教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宗教文化的理念,采用宗教思维方式去透析中国绘画,从绘画中发现其体现的外在和内在的意境思想。中国传统绘画把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含蓄和宗教的神秘,通过线条和笔墨,采用自然、简练的方式表现出来,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意境,从中国传统绘画中透析出的宁静、淡雅的禅宗思想,体现出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画面,让人看到一个更加清澈透明、宁静淡泊的美好世界。

  五、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中国传统绘画体现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长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并通过画面表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思想。中国传统绘画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表白,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断发扬和传承着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林自栋.美术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价值的重建[J].社会科学战线,2013(3).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北京:百家出版社,2004.

  赵跃庆.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美术及其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篇2

  摘 要:

  音乐与绘画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都能够把观者置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情感空间中。尽管绘画是诉诸视觉的空间艺术,音乐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但是,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却能塑造出殊途同归的艺术意蕴,同样也都体现出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的内在情感与意境。每个门类艺术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作为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乐、画二者所构成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但正是这不同的艺术语言却又隐隐道出二者在思想与情感表现中的相合之处,此为中国文化艺术思想之精髓妙处。

  关键词:

  传统绘画;音乐;情感;艺术语言

  一

  艺术语言作为呈现艺术作品的一个方式,融合了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溯源,亦是探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艺术语言是指在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中所使用的符号体系,它是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得以生成和作品得以产生的物质化媒介。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面目各异的艺术语言序列,即便是同一艺术门类,也因艺术家的个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艺术语言[1]。”乐、画作品是由不同的艺术语言组成的,不同的艺术语言也造就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方式与审美体验。倘若将艺术语言本身的抽象性反馈为实体的物质性,那么作品所在的符号系统成为架构艺术作品结构的语言,艺术结构的表现成为诠释艺术作品内容的语言,结构的架构不仅是在形式上还包括内在情感的架构,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的传递,这种语言作品实体形象为桥梁连接了主客体之间的内在情感与思想交流。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角色。自原始时期至明清时期,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精彩纷呈,属于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归集在这份“传统”的时空之中。与绘画相伴发展的各种画论典籍与美学思想也层出不穷,从“五色令人目盲”(《老子》)、“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文选·鲁灵光殿赋》)到顾恺之“传神写照”、谢赫“六法”、郭熙“三远”等,这些思想论断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走向。意、象、情、景,形、神、气、韵这些范畴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画家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方面还是艺术审美品评方面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绘画特点与美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与中国传统音乐也有相通之处,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则表现出对弦外之音的追求,正是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体现。虽然乐、画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的很多方面有其异处,但是在文化内蕴与艺术审美上依和着中国的文化精神特点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艺术殊途却又同归。

  音乐与绘画作品中所营造的氛围是情感与思想的扩展,绘画以视觉方式引领观者进入画面中品味意境,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作为绘画的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的呈现,成为与观者直面相对的作品内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谈道:“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2]。”绘画发展至今,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人类精神与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表达人们精神观念的符号系统,绘画最终所呈现的图像形式通过视觉进行交流传递,并以各类符号的变化来丰富画面感,如线条的长短、粗细,色彩的浓淡、薄厚等方式,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则成为促使人们感觉画面内涵的重要元素。相对来说,音乐则是以合理组织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进行音乐形象的表现,正是由于艺术语言的差异性,音乐作品对于乐曲的形式、段落旋律的起承转合,以及音乐情感的表现是以听觉形式被传递接收。

  组成艺术品形象的艺术符号,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在音乐与绘画的艺术表现中,不同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符号系统,而这套符号系统正是文化系统知识的反映。符号的识别与掌握能力会影响人们的创作、鉴赏能力、文化素养等,比如,古琴演奏家和一个不通音律的人看《广陵散》的减字谱,在古琴演奏家眼里这份曲谱上的音律曲调是艺术、是文化、是有内涵的情感表现,有无上的音乐价值;而在不通音律的人眼里这曲谱则是不知所云的一张纸。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艺术或者其他学科门类)只能表明你掌握的符号品种、符号能力和别人不一样,而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符号使用经历的人在沟通时也会更加清楚明确地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表达什么。在观看画展时,学过绘画的人与没有绘画经历的人对绘画作品的理解程度与观感角度是不同的。使用某种符号的熟练程度、水平和特色也反映了人们在所处艺术领域的能力高低。艺术语言需要符号的支撑来凸显作为艺术作品表现内容的一种有力的方式,同时,符号体系所组构的艺术语言在表现艺术作品形象的同时,其本身也构成了相应领域的文化系统,即,如果说那些有特定意义的简化符号形式是从所属的实际功能意义中归纳出来的话,其中的历史文化与思想便已经沉积于被演变的符号形式之中。

  二

  由于生产力落后,早期的绘画主要出现在陶器装饰中以及岩画、地画,绘画新石器时代。绘制陶器所用的颜料以及工具十分匮乏,彩陶主要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以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绘制,由于陶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品,彩陶上的纹样常以鱼、鸟、虫、蛙等与先民生活相关的形象为主,如仰韶文化的代表《鹳鱼石斧纹彩陶缸》。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的工具以及材料也愈加丰富,绢、墨、毛笔、颜料、纸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常用材料。绘画工具的选择影响到中国绘画形式的表现,画中的线与色彩的平涂以至后来的水墨成为中国绘画中的显著特点。绘画工具材料由于制作工艺或选材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比如绘画中毛笔所用的毛以及做工不一会产生不同的质量。绘画工具材料与中国传统绘画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互依互倚的关系,这在乐器与器乐演奏关系上也是这样。在乐器制作上,比如古琴的形制本身就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而由古至今制琴材料以及技术上的改进发展也是古琴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工具材料的选择与产生发展的过程本身成为了一个造就艺术表现状态与艺术表现特征的过程,就如宋代以后,文人喜爱用宣纸作画正是由于作为物质载体的宣纸特性符合绘画时笔墨情志的舒展;又如古琴自身的气质与性质,一直受到文人的喜爱,成为象征文人自身修养与高洁品性的标志,包括古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与演奏方面都符合文人所倾向的精神追求。

  音乐与绘画艺术也成为文人雅士表现自我精神风韵所共同选择的方式,把个体的艺术思想纳入实践中,便成为艺术创作者对于作品所反映的内在精神而作的最终期待。在作品生成之前,艺术的创作过程因为艺术语言的差异而构成了不同门类艺术在创作形式上的更加明显的区别。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对画面进行布局又称章法或是构图法,如南朝谢赫“六法论”中所提及的“经营位置”或是顾恺之称之为的“置陈布势”。绘画的构图是画家创作作品内在意蕴而进行的构思与安排,是画面形式轮廓的整体反映,在作画过程中画家的运笔力度、用墨程度以及情绪都会影响画面内容形象的表现。中国传统绘画非常注重对于画面的布局,呼应、开合、疏密、虚实、繁简等都是布局中常常被运用的法则,布局是为“画意”而铺陈,“凡山水,意在笔先”(唐·王维《山水论》)。盛唐时期一些诗画皆长的文人士大夫,隐居田园山水之间,诗画作品中也渐露遁逸之情。王维以“水墨渲淡”更替之前山水画的“勾斫之法”,其名作《雪溪图》取水边一角入画,以干湿浓淡的笔墨绘出白雪覆盖之状,溪流、小径、人家、木桥以一种错综复杂的构图方式融合了诗画之境。中国音乐亦如中国绘画,隐逸自由、质有而趣灵,“和合之道”应和于音乐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创作演奏表现的审美还是技艺技巧中所隐含的文化韵味。中国绘画的布局在于对意境的追求,是情景相融、意象相合的艺术作品,这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也有同样的表现。声、音、律、调、韵这些音乐概念是组成音乐作品不可缺少的几个基本概念,在乐律方面周代已有对十二律、五声和七声音阶的记载,音乐作品中的“构图”是创作者以音律曲调的起承转合来安排整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

  在创作表现过程中,画家的肢体动作会影响画面的表现,古代很多诗人画家都喜欢在饮酒入醉时刻乘兴赋诗作画,体态自由,运墨洒脱,画家作画抒发心中逸气,用自己的语言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情感与精神,通常是“意在笔先”,这个意是画家独立体验的。然而在音乐演奏中,由于创作乐曲的人已经给乐曲的情感做了定位,虽然演奏者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表现,但是乐曲的基本基调还在那里,需要演奏者依照乐曲本身的内容调整自己的情绪,就比如一首欢快的曲子,投入欢快的情绪,以想象中愉悦的情感来表达音乐;而对于忧伤的乐曲,应体验到曲中忧伤的情绪,以凄楚动人的手法来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绘画作品的作者可能是固定的,音乐作品的作曲者也是固定的,但是演奏同一首乐曲的人却是不固定的,表现乐曲的“意”是融合了作曲家、乐曲本身及演奏者多方面的“意”。作品的气韵与精神在艺术家进行创作时被融入在肢体语言中,并最终表现在作品之中。由塑造作品飘逸流畅的方式而体现对作品最终所呈现内在意蕴在乐、画艺术中同时有所体现,越是出彩的音乐演奏通常如行云流水般入情入境,出神入化;在演奏乐曲时,由于因不同乐器、不同演奏者、不同曲调情感使得身体与乐器相互作用而产生不同的肢体动作,一般在古筝演奏乐曲高潮部分时,比如上文中的《香山射鼓》在结尾部分所运用的快速点奏的指法,常因曲调激烈快速让演奏者的身体有大幅度的移动。演奏乐曲一气呵成,不仅是说明技艺的精湛亦是需要演奏者对乐曲内在情感与精神的把握,是由点及线再至塑造音乐的空间画面,而在绘画中无论是“吴带当风”还是“曹衣出水”亦是笔墨流逸的技术与对画面整体气韵的塑造。

  “称一次演出为一个事件——即行为和结构的交叉点——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在这其中,乐谱文本、演释的风格、建制的条件、观众的期待以及某种社会/政治的情境全部发生作用[3]。”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呈现方面,由于中国传统器乐种类众多,不同的器乐演奏者在演奏同一首作品时,考虑到不同乐器的特殊性从而会依照个体喜好情感、观者期望、演奏环境等对乐谱的编排进行修改与调整甚至更改乐曲名称。从一首作品的表现方式来说,不管是以何器乐演奏、何人演奏、如何演奏,其质朴婉约的旋律、流畅丰富的节奏以及细腻而深入的曲中深处的情感妙境却是所有演奏者所憧憬并追求的。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乐曲的体验,而欣赏者在聆听时即已是在体验乐曲的过程当中。与绘画不同的是,绘画作品完成之后,观者可以直接欣赏实物。艺术表现是个过程,不同的艺术呈现手段恰好造就了丰富的体验方式,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抑或是分属为哪一类的艺术,沟通情感、交流文化、氛围营造成为艺术的一个关注点。作品的呈现方式乐以节奏动人心,这种让人动心、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音乐受到创作者、演奏者、受众、演奏环境的共同影响。艺术语言服务于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与情感,而艺术作品正和适宜地成为其载体。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通过借助同系统的艺术语言得以表现成最终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

  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艺术门类对自身的归纳完善,从而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随着时代的更替,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也渐渐自成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乐、画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艺术代表,亦是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外放,不同的艺术语言支撑了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而这些丰富繁多的艺术种类皆源于中国文化内蕴之中,中国文化的深厚不只是在于其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韵味,更是在于能够孕育出富有如此民族个性与思想的文化根源。古人把酒言欢、舞文弄墨亦有歌舞助兴,艺术便是生活,并不是今天才被我们意识到,观古人的生活情调、思想境界及其对艺术的理解无一不是早已入得生活,融入了历史的骨髓里。寻根问祖,音乐与绘画在中国艺术历史发展中有太多联系与契合之处,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寻其异同,以探究中国艺术发展的文化根源与流变为前提,揭示艺术实践中艺术表现及其思想深度的历史观念性演变。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思想精神的奠基,历经漫长岁月后的今天,随着世界交流的频繁与便捷,以全球化的视野去关注中国艺术内在的知识体系与文化溯源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晶.艺术语言作为审美创造的媒介功能[J].文艺研究,2011,(01):73.

  [2]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

  [3][德]卡尔·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M].杨燕迪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157.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篇3

  摘要:

  中国文化历史久远,其中儒家、道家与禅宗是众多思潮中的领导者,它们不仅是中国思想历史文化的主宰者,更对艺术形式的定位起到了推动作用。宗教哲学对画家作画的艺术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较为深远。在中国整个绘画体系中,中国绘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三家思想不断争鸣与交替发展中前进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流派分别为道家、儒家以及禅宗。总体上而言,道家主张自然,儒家主张社会,禅宗主张心灵,而这三个方面正构成了存在者这个整体,同时能够互补与统一。本文对道家、儒家、禅宗的思想概况及艺术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流派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此可见,这三大学术流派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源泉与精神载体。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禅宗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中道家、儒家、禅宗这三家的哲学思想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形式上来看,绘画与哲学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在表现内容上是一致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而这三家哲学能够从不同维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影响与调节。中国文化历史久远,其中儒家、道家与禅宗是众多思潮中的领导者,它们是中国思想历史文化的主宰者,对艺术形式的定位起到了推动作用。宗教哲学对画家作画的艺术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较为深远。在中国整个绘画体系中,中国绘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三家思想不断争鸣与交替发展中前进的。

  在这三家之中,最早出现的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是以老子与庄子的学说为代表的,他们主张自然道,追求自然。也就是说,自然是无,无能生有,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家美学的观点中,美就是自然之美,包括了自然中的天地、草木与山水。艺术要于大道,不能拘泥与小节。儒家是以孔子与孟子的学说为代表,主张对社会的思考。在儒家美学的观点之中,美在于礼乐,在于仁,是與道德之善的关系,它更加注重美所对社会赋予的道德意义。

  一、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流派

  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流派分别为道家、儒家以及禅宗,总体上而言,道家主张自然,儒家主张社会,禅宗主张心灵,而这三个方面正构成了存在者这个整体,并且这三方面能够进行互补与统一,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一)道家

  1.思想概况

  在道家学说中,老子与庄子的学说是道家的主要学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德经》是老子的著名之作,其核心就是无为而治。老子奉行的是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观点。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来崇尚自由,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有很大的影响。

  2.艺术美学思想

  根据道家自然无为的观点,其主要的艺术美学思想就在于“道”,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虚静为妙,不要让世间的是非善恶来约束自己,推崇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立象以尽意”这一审美方式正是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它是在进行艺术欣赏与创造的首要原则

  (二)儒家

  1.思想概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追随老子学习,随部分弟子周游列国。《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们将孔子的思想与言行记录下而编纂出的书籍。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礼”与“仁”的德行与德性,他不但创立了儒家学说派,而且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全新教育理念,让教育不再像一样存在着阶级区分,使每一位向学之人都能潜心学习。

  2.艺术美学思想

  在孔子的美学思想方面,其核心是“善”与“美”的统一,其中“善”指的是艺术内容,“美”值得则是艺术形式,也就是“诗须发乎情,止乎于礼义”。由此可见,内心情感的抒发一定是受到道德约束的。儒家思想对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视,“移风易俗”正好能体现这一观点。

  (三)禅宗

  1.思想概况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它是中国本土的佛教。南朝宋末时期,它由菩提达摩传到中国。禅宗主张的是“解脱”和“顿悟”,解脱指的是参禅意味着要从尘世中解脱出来,不纠缠于世间的痛苦忧愁;顿悟则表示将思想境界升华到个体与佛性相融合的范围之中。由于禅宗是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因此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尤其是在艺术审美方面。

  2.艺术美学思想

  禅宗在艺术美学方面,主要提倡的是自主意识,也就是说对于自然,应潜心钻研,对自然顿悟,而最好的参禅方式就是做好眼下事,而无别有用心。禅宗美学将美定义为妙悟。

  二、各流派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上述的道家、儒家、禅宗在各个时期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不同且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就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道家影响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它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极大的影响。许多画家都是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绘画体系与风格,在这过程中,道家思想不但对画家的思想品行作以影响,同时影响其审美取向,进而对其绘画风格带来改变。

  (二)儒家影响

  自唐代以来,张彦远将儒家的“依仁游艺”思想奉行为绘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在宋代时期,绘画在某一角度上是用来阐述儒学思想的一种方式,其中,“人品”与“画品”这两个词是宋代绘画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因为人品会对画风产生影响,同时,绘画风格也体现出画家的画品,即所谓的“见画如见人”。

  (三)禅宗影响

  在禅宗思想中,渗透着老庄的思想在内,它对审美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佛教进行了大范围的传播,因而对绘画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影响。

  三、各流派情结的产生及原因

  (一)道家情结

  五代时期,战争较为频繁,众多的文人在乱世之下,对国家和自己的前途都难有信心,因此,大多数文人移情与山水之间。此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为众多失意之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他们常选择游荡在山水之间,亲近于自然,因此在绘画风格上多体现为对自然山水的描述。

  (二)儒学情结

  在北宋时期,用绘画表达对儒学喜爱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北宋是儒学的复兴时期。当时,众多的文人一致认为,唐代衰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始终坚持儒学的发展道路,没有意识到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统治作用。除此之外,宋代的一些君主也都是儒学思想的推进者。同时,在两宋时期,当时的儒学复兴为中国画提供了新鲜的养分。这主要体现在,当时的一些名人画家都集中在高修养与高文化层次的人身上,他们都将思想融入于画中,用画抒发情感,这也说明了绘画已成为儒学思想的一种语言和表现工具。

  (三)禅宗情结

  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许多画家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其中包括南朝宗炳、唐代王维、宋代苏轼。禅宗思想对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审美思想上,同时也体现在艺术形式上。

  四、结语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儒家、禅宗三家哲学思想作为中流砥柱,建构起了中国美学的艺术殿堂。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而这三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國传统绘画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绘画与哲学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在表现内容上是一致的。而这三家哲学能够从不同维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影响与调节。宗教哲学对画家作画的艺术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较为深远。在中国整个绘画体系中,中国绘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三家思想不断争鸣与交替发展中前进的。

  参考文献:

  [1]胡静洁.道法自然:老子美学思想之根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2):59-61.

  [2]周军伟.当代老子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基于美学史的考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2):64-68.

  [3]米瑞玲,段桥生.“大音希声” 美学观对音乐审美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05):103-104.

  [4]姜小丽,尹正茂.浅析孔子美学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6):95-97.

  [5]何鑫,杨杰.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6,(08):25-27.

  [6]张瑶.孔子美学思想的超越性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4,(12):28-29.

  [7]秦亚平.禅意空间之美--浅谈禅宗美学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设计,2011,(03):17-20.

  [8]张虹.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友禅图案起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11):50-5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相关文章:

新西兰留学的特色逐个呈现10-21

国画中的调色技巧09-05

动画中的角色设计09-10

国画中猫的绘画方法09-06

国画中几种虫儿的画法09-05

动画中角色设计的技巧10-04

动画中的角色设计要点03-18

浅谈动画中的角色设计09-09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推荐08-27

销售演讲与呈现技巧培训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