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

时间:2022-04-01 14:01:51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

  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 篇1

  论文摘要:版画是关于“反”的,反向思维贯穿了版画创作的始终。版画从诞生到发展、成熟,从、技艺到美学品格、价值趋向、观念,无不有着“反”的身影,它把版画推向一个奎新的视觉世界。同时,它在版画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版画教育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反向思雏 版画 本土版画

  版画,是在各种材料上,制作出可以和不可以涂抹颜料和油墨的版面,然后再用纸来进行转写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它是一门“反”的艺术。自版画诞生那一刻起,它自身的特点就与“反”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版画是关于逆向思维的艺术,反向思维贯穿了版画制作的始终。版画是间接的艺术,这是区别与其它任何画种的。我们知道,印出来的画和原版的图形是相反的。著名艺术家乌尔富林认为:在一幅画中,位于右半部分的物体,看起来总是比左半部分的物体“重”些。即“左右不对称现象”。版画家在作版画的时候,设计的稿子与最后印制出来的图象是相反的。那么画家在刻版的时候,总要考虑到相反的效果。这就是版画家的工作室里常常有一面镜子的原因。如果按版画原稿原样刻出来,那么印出来作品的图形就会与之相反,出现左轻右重且不均衡的感觉,与作者的初衷难免相出入。如果我们为了取得与原稿上一样的图形,可以用一种传统的方法一拓印来取得。

  木版画,它是在版上绘制出图形,刻去不要的部分,留下正形而引制的画,是凸印艺术,可以说它是一种相对间接的艺术。铜版画,与木版画刚好相反。它是在版上刻出要印出的部分,负形不刻。在这里,它相对木版画来说,是一种直接的艺术。这直接与间接,凸印与凹印,也正是反向思考的结果。

  秦汉时期,大量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出现。它是版画的雏形时期。然而它的制作过程,却与反的思维密切相关。画像砖的制作,绝大部分应该称“印像砖”。有记载汉代的画像砖是用刻好的阳文模子压印在未经烧成的湿软砖坯上,把阳纹雕刻压进湿砖坯就成了凹形的,反之就是凸形的图像,这就是古代的模板印砖法。这门技术为后面的制版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一正一反的形象与文字反印,正是由于反向思维而形成的。辽代的漏印版画《南无释 迦牟 尼像》,画面的图像是左右对称的。它是用一块版的正面在画面左边印一次,再用版的反面漏印一次而成。左右一正一反的形象,版正反面的使用,也是反向思维作用的结果。

  当代中国版画,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它不仅注重精神内涵、情趣的嬗变,还注重技术、材料的更新。在此过程中,反向思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木版画是凸印,铜版画是凹印。木版画是刻去负形,留下正形。而铜版画是刻去正形,留下负形。它们的印刷原理完全相反。如果我们反向思考,木版画刻去芷形,留下负形,而印出来的画又是正形呢。于是我们想到了木版凹印的技法。在一块木版上,用刀或其它工具刻出正形,然后就可以印刷了。印刷原理综合了木版画和铜版画的印制原理。它是把油墨刮进木纹里和凹下去的地方,然后拭去表面的油墨,再滚上一成层木版颜色的油墨,既而印制出画。它成为综合版画里常用的技法。由此推开,就出现了铜版凸印。这种技法也可用白色油墨印在黑色纸上,这和铜版画本身印出来的画是一样的效果。还有很多其它技法也是如此,如铜版画中的转印等。凸版画,随着材料的更新,出现了比如表面是白色,下面是黑色的材料,印出来的作品和我们看见的版面上的画面是黑白相反的,有底片的效果。虽然这些技法众多,但创造它们的思维方式都是反向思维。

  在综合版画技法的'发明中,反向思考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脱胶法就是很好一例。它是在负形的地方画上胶质材料,然后用油性材料涂满整个版面,用水冲掉胶质材料,剩下油性材料附着在版面上,从而印制出斑斑驳驳的特殊效果。这种技法是从凸版画印刷原理发展而来的。它与凸版画的制作原理一样,都是在正形的地方滚上油墨,印制出画,但这与我们画画的习惯是完全相反的。比如我们要画一个黑色的圆,通常的思维方式是在一张白色纸上,画一个黑色的圆。如果我们反向思维,不用此办法,而是用一种相反的方法来完成这幅作品。那么。我们就会想到在一张黑色的纸上,画出圆周围的负形,从而留出一个黑色的,圆形。如果用脱胶法来完成这幅作品,则是在上用水质颜色画出圆周围的负空间,然后滚上黑色油墨,冲掉水性颜色,最后印制出一个黑色的圆形。那么,我们再反向思考,我们能不能直接作出正形,而且印制成版画呢,答案是肯定的。既然要求画出的是正形,而且印出的也是正形。那么就需要画正形的材料是亲油的,或油性材料。于是我们创造出两种新的方法,蜡油法和直接对印法。蜡油法是运用油水相斥的原理,用笔蘸用高温化开的蜡,在亲水斥油的版面上直接画出正形,然后在版上洒上水,滚上油墨。画过的地方自然亲墨,有水的地方自然排墨。从而就可印制出有肌理的效果。而对印是直接用油性材料在版面上绘制出正形,既而印制出画。这几种方法都是由一种技法反向思考延伸出来的。

  反向思维在创作的构思阶段,也有所运用。在构图上要有新的突破,出其不意,与众不同的面貌,反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极少主义和极多主义,我们暂且不去探究它们的关系如何,出现的先后如何,但是它们是以两个完全相反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当然是画家追求创新时反向思维的结果。

  对版画中反向思维的思考,可以使得版画更加多元发展,加快版画的裂变,它必将推动版画走向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张珂<日>,世界版画史[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2]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N]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3

  [3]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N]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6

  [4]杨锋,综合材料版画技法[N]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

  [5]魏谦,铜版画工作室[N]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64

  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 篇2

  自1931年鲁迅先生倡议新兴木刻以来,中国的创作版画曾经走过了80多年的岁月。这80年中国版画的材质言语和思想观念随同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变革开放的步伐发作了不言而喻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了版画创作者们对版画艺术言语不时探究拓展的盲目性,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在创作思想上蜕变的进程。版画艺术作品是以艺术思想为肉体内核的版画艺术言语的视觉出现:艺术思想是版画艺术言语的肉体灵魂;艺术言语是艺术思想和观念的视觉载体。两者在版画家的内心完成同构和撞击,发明了中国古代版画艺术作品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沁润着艺术家的人生体悟。

  (一)、版画艺术言语

  言语是版画无法逃避的成绩。艺术言语是艺术家的第二言语,就像文字和音乐一样,版画家用印痕诉讲着对思想世界的认知;用抽象和颜色表达他们对社会生活和文明的态度。 新时期的版画在材质言语上完成了宏大打破,人们在各种“版”上做很多物理、化学实验,使版画的版种由单一的木版拓展到石版、铜版、丝网版等。版画材质言语的丰厚对版画艺术言语的拓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材质言语的丰厚为艺术言语的创新提供了能够性;另一方面对材质言语的迷恋容易无视对作品思想层次的深化发掘,对材质技艺的把玩约束了艺术观念的表达。因而,在中国当代版画艺术思想和艺术言语上发生了诸多值得俺们考虑的成绩。

  (二)、艺术思想的特质

  美术创作是一种思想活动:是一种审美直觉;是一种肉体指向。

  黑格尔讲:“知性不能掌握美”。艺术思想的重心是团体触觉、团体体验。哪怕是一朵微乎其微的小花或大人物,在充溢生活阅历的艺术家笔下也会被注入一种人人心中都有的人生打动。正是这种打动震动了艺术家创作的激动;也正是这种打动使艺术品和鉴赏者之间发生了五味杂陈的情感共鸣,使艺术家、艺术品、鉴赏者和美融为一体。正如柏格森所讲:“只要直觉,才干与美溶成一体。”

  艺术家的目光远远超越了其作品所出现的内容。在艺术家的眼里,其所表现的抽象是团体客观、特性的暗示和意味,其所强调的是经过特定抽象所表达的观念和内在肉体世界。这些观念和内在的肉体世界是艺术家真正要表达的肉体指向。

  (三)、中国当代版画艺术思想和艺术言语上值得考虑的成绩

  中国现阶段停止肉体、文明、文娱交流的媒介正在发作着多元异质的变化,各种思想和艺术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碰撞和交融,而版画如何以视觉的方式进入群众的肉体世界?如何赋予版画艺术言语与时俱进的时代气味?如何使版画的肉体指向与当下群众的讨论话题重获话语权并发生共鸣?是当代版画重获时代话语权的中心成绩。

  1、视觉创新——艺术言语的当代性转换

  近20年的中国当代版画艺术作品在题材和方式上摒弃相同,多元与逾越成为中国当代版画最具有代表性的语汇。作品在方式和审美外延上出现的多元性和新奇性,不只是对版画传统的逾越,更是对特性和本身的逾越。

  中国当代版画在传统劣势的主导下,向多维度、多层面方向开展。内容与题材上传统的、古代的、轻松的、实验的;方式言语上具象的、笼统的、唯美的、观念的都有本人生活的空间。向安装艺术与行为艺术倾斜的版画家也为版画的开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如冯梦波的作品把各种印痕制成片断,然后在绳网上悬挂起来,具有分明的波谱化倾向。

  这些作品在艺术观念与创作手法都相当自在,模糊了艺术品种之间的界线,刷新了版画的视觉相貌,给人比拟轻松的觉得。作品中凸显出的游戏性和随意性,也赋予了版画新的时代气味,刷新了版画的审美要求。康宁的《少女和羊》在布局构造上打破三维而追求时空错位;打破调和而追求失衡;打破重心而追求失控;推翻次序而追求零乱;打破彩色而追求灰调。这些作品完成了版画艺术言语的当代性转换,使版画具有了时代性的视觉冲击力,为版画的开展充溢了活力与生机。

  2、参与话题——与时俱进的肉体指向

  任何言语的交流必定是在绝对的语境下停止的。由于任何言语的交流都是在不同水平和角度上讨论事先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成绩,而正是众多言语的讨论构成了对某个话题的关注才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语境。假如艺术言语脱离这个语境,不但无法完成沟通与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言语必将会被人遗忘。彩色木刻之所以可以成为民族束缚和独立的妥协武器,正是以其艺术言语在肉体内核上与事先百姓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正是这种深入体察了群众的心声才赋予了版画艺术言语的时代干涉性。彩色木刻在反动时期深入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疾苦生活和反动热情;在反动获得成功后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内心的喜悦和希望。版画的创作者们就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与普通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关注社会变化,共同讨论社会话题。

  3、内外兼修——言语与思想同构

  当下版画艺术言语曾经精练到无以复加的水平,但版画在艺术市场上的为难处境却是无法逃避的成绩。假如是版画言语走不进当代,徐冰、方力钧却以版画的言语成功了!

  艺术言语的选择取决于思想、肉体的内在要求;什么样的言语可以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肉体物化为最恰当的视觉抽象,就是最好的言语。言语、思想两者休戚相关,艺术家经过对言语的“生疏化”,寻觅言语能指和所指的张力构成波动、完好、共同、特性的言语,作为观念最完满的视觉出现,言语与肉体构成同构。

  结论

  艺术一直以人们观念的转变为导向,时代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同时也是权衡艺术价值的重要规范之一。中国人民有着本人的审美和思想要求,也在时代的革新中重塑着民族的审美和思想要求,这就决议了中国版画艺术只要根植于时代变化、根植于本民族文明才会有开展的能够和存在的必要。

【浅谈版画教育及本土版画创作中的反向思维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论水印版画创作发展教学论文08-19

浅谈大学版画教学中综合材料的运用10-29

版画教学的美术教育思考论文07-29

浅谈郑作良的版画艺术10-16

版画的历史起源09-05

综合材料版画的现状及策略论文08-23

版画艺术形式招贴设计论文10-08

版画材料对作品意境的影响论文08-22

综合材料版画在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08-21

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