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2-07-19 13:36:27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7篇)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因素、措施、保护、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迅猛增长,迅速成为世界重要客源输出国,并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国的地位,将来还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强化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潜力投资地形象。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五环境的保护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特色及保护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发展总体水平。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

  旅游是一种产品,可持续旅游是一种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生态环境领域,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是在198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公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其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良好和谐的发展道路。

  “Globe’90”国际大会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增进人们认识旅游对环境和经济的理解,促进旅游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区的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其核心是确保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三、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有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气象灾害(风蚀、水蚀、日照等)和生物灾害(鸟类、白蚁等)。旅游资源除了因自然的不可抗拒力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外,人为因素是导致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因素,有时超过自然力的破坏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设性破坏。建设性破坏主要指工程建设、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的规划不当,导致资源被严重破坏。如直接拆毁或占用文物古迹,工程建设对景区环境的破坏等;在旅游区内的建设不当,破坏了旅游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的风格意境,添加了与景观及旅游环境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等。城市建设中的“三无”(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乱分地、乱选址、乱搭建),对文物古迹及环境破坏更为严重。南京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在1995年对中山北路、中华路等主要道路拓宽的工程中,砍去了数百颗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法国梧桐。

  2、生产性破坏。生产性破坏指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例如由于旅游区周边各种工业的发展,给旅游区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当的农业生产操作,砍伐树木、滥采乱挖等,严重破坏植物资源和旅游用地资源。如享有三国古城美誉的湖北某风景区,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景区周围的工业生产使景区乌烟瘴气,工业污水破坏了水质,严重影响了景区资源。

  3、旅游开发与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旅游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筑,是老北京的骄傲,已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建国后,为兴建国际大都市,大搞城市建设,拆除了大量的四合院,不当的开发严重破坏了四合院原有的生态,其景观价值和历史价值已大打折扣。近年来,如何保护好北京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4、游客本身的破坏。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损坏与衰败。由于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加大了旅游区的承载负荷,游客的不良行为和保护资源意识的淡泊也是导致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任意采集花草,破坏树木,部分素质低下的游客对文物古迹的乱刻乱画造成的资源破坏,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交通工具和游客的不断踩压,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景区的超负荷接待增加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对人文旅游资源而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会导致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特质的消失。例如旅游者的高消费、衣着方式等现代生活习惯,会同化边远地区的民俗风情,致使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个性等。

  5、旅游管理不善带来的破坏。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者出游动机的主要吸引物因素。按照中国的法律,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是旅游资源的主人,即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由于长期实行的条块分隔的资源管理模式,几乎每一个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对旅游资源拥有或大或小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例如,目前吸引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区,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它们分别归属建设部、林业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文物局等管理。一些寺庙道观等则分属国家宗教协会管理。在一些乡村地区,风景资源及其所在的山体、水体、土地、森林等属于乡村所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村庄、乡镇自行上马,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出现了破坏风景资源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个旅游区由几个部门管理,多头领导,在旅游资源的管理上显得比较混乱。管理机构和人员调动的不稳定性,使旅游区的管理制度难以继续实施,旅游区资源的管理十分复杂,具体执行经营管理职责的企业也难有作为。如拥有世界第一大碑林的湖北某4A旅游区,从过去吸引中外游客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门可罗雀,除了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外,与管理经营机构的变动、现有规划不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重新定位等有很大的关系。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具体措施

  1、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技术保护为保障。随着我国旅游业向更大的规模、更高的层次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向大投入、大项目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形势要求政府与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技术保护因此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运用。为此必须构建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创新机制在内的技术保护管理机制,以确保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科学维修历史文物古迹,对景区进行科学的技术手段跟踪测量,利用专业手段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于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3、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行政保护为保障。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和方针政策和依照行政管理权限,对资源的使用、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的有关活动进行行政干预,以保障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行政管理措施是旅游资源保护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旅游资源管理方面,尤其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资源保护方面与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保护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实行统一的规划与监督。

  4、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规划保护为保障。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一般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园林以及其他以自然风光为主要风景要素的旅游区。合理开发和规划,保护原始的、零度的风景应当成为这类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要求。如某些旅游景点正陷在高楼、违章建筑的重围中,整体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何使景点能突出“重围”,使周边环境更协调,提升景区的吸引力?有专家指出: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规划,应采取果断措施,对违法建筑该拆的就拆,该铲的就铲,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制定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不适当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降低。规划保护和法律保护一样,同属于旅游资源保护的指导性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有条理的的规划是必要的,大众旅游使一些政府认识到旅游的经济优势,认识到必须促进机构性和协调的旅游规划,在规划方面应该考虑全面的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5、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教育保护为保障。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或根本没有资源保护意识,是造成旅游资源人为破坏的根本原因。由于游客类型受职业、年龄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素质的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一样。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发动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参与到资源管理中,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旅游教育,唤起他们保护资源、参与资源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者的教育,使旅游者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可以减轻环保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与旅游者“合作”的管理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宣传方式,提高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做到全民参与。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保护旅游资源的力度,提高全民素质,共同维护,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免遭摧残。

  【参考文献】

  [1]卢丽蓉、金丽:全国导游基础知识[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金丽娟: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教育导刊,2005(6).

  [3]刘又堂:旅游学概论[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

  [4]刘爱玲:绿色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6.

  [5]高曾伟、卢晓:旅游资源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旅游行业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无烟工厂”,是现当代最为重要的绿色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期处在快速发展、竞争激励、工作紧张的环境之下的人类,开始寻求一种能够让自己生活、身心不断得到放松的场所,而此时,旅游业也随着人们的意愿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却促使原有个的生态环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本文以城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垫定基础。

  一、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概括

  (一)城市资源保护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城市旅游资源作为区域旅游行业发展及利用的重要原始基础,也是构成旅游产品组成、运用、创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缺少了城市旅游资源就丧失了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然而,许多城市旅游资源在得到相关部门的开发之后,会在不同程度之上遭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影响,严重的甚至使得当地的旅游资源难以“重复运用”,进而在后期的运用以及旅游资源发展当中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减弱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城市旅游资源的保护而言,其不仅仅包括城市资源本身所进行的自我保护,同时也包括了城市本区域旅游资源周边环境的保护等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繁忙的工作压力正在促使着人们想要寻求一种外界释放以及放松压力的方式,而旅游区域的选择逐渐成为了人们最佳的选择,因此,旅游业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这也是促使世界各国不断重视旅游资源保护的根本原因所在。

  旅游资源体系作为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所所表现出来的数量、资源体系以及规模大小、特色等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及区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相当带,只要不断增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断增强人们对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主要内容

  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持续发展观念则是其不断发展和推进的重要理念。这种思想体系主要来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领域的认知,真正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则主要是在1982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公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其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良好和谐的发展道路。

  二、现当代城市旅游资源受到损害的主要因素

  (一)建设性与生产性导致城市资源的破坏

  对于城市旅游环境的建设性破坏来说,期主要值得是对城市旅游资源的建设过程当中所实施的规范以及行为准则不当进而导致的。例如:对文物古迹进行拆除和破坏;旅游区建筑建设以及道路规划不当等等。而对于生产性破坏来说,主要指的是工、农业生产当中对于旅游资源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等,例如:旅游景区周边的工厂对旅游景区附近的大气及水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砍伐树木、滥采乱挖等等,都会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管是在政府部门还是有关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都多多少少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旅游行业是一种“无烟工业”,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生产、重新建设等都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这种错误的认知从根本上对政府以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的后期监督、规划以及管理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在不同的区域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水平以及人口素质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在我国,许多旅游者同样缺乏正确的环境保护以及可耻西发展意识,触摸、攀爬文化古迹,乱刻乱画、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城市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特征以及寿命都有着严重的危险,进而增大了旅游景区生态的负担,使得整个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三、城市旅游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以法律法规为准则,以專业技术为保障

  合理的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规范,促进人们对城市资源保护问题引起重视,例如国务院所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等,都对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及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城市旅游的资源保护当中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作为保证,随着国内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层次发展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这种发展形势之下就需要借助正付与企业在技术保护上进行重视,包括对保障机制的建设、监管机制以及创新机制在内的技术以及管理体系,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运用、开发。

  (二)增强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宣传,维护资源可持续发展

  实现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又浩大的工程,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关注才能够做到。因此,我们应当以教育入手,不断的增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教育,促进全体公民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应当树立起对环境质量的关注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树立良好的环境公的意识,不能够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不能够为了眼前的利益以及一时的开心而损害他人以及自然的利益,充分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而这些都需要得到政府以及旅游主管部门甚至是旅游企业经常性的向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以及污染对健康和经济的损害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报道,从中引起人们的关注;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加到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制裁;另外,还应当将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保护正是的纳入国家的教育计划当中,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等各个阶段予以普及,促使我们的后代能够从小对环境资源保护予以关注,养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习惯。

  四、结语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促进生态平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先出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应当不断的健全机制以及法律法规体系,进而对一些约束力较弱的人群实施法律约束,在共同努力之下,共同维护我们唯一的家园——自然。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摘要】

  广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旅游行业得以高速、迅猛的发展,但是在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有限的旅游资源正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好旅游资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广西;旅游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

  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地处祖国南疆,接壤充满异国风情的越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迥异于内陆地区的亚热带雨林气候,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特别是以“甲天下”之称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每年更是吸引无数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近年来,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欣欣向荣的旅游产业不断蓬勃发展,旅游产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据统计,广西目前共拥有旅行社469家,宾馆饭店14000多家,旅游景点景区800多处(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88个),旅游车船公司110家,旅游购物店(点)上万家,广西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2个,全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1个,星级农家乐400多家,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9家,广西旅游特色名镇名村19家,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4家,20个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全区全社会旅游投入每年增幅达35%以上,仅2012年全社会实现旅游总投资约1千亿余元,同比大幅增长,广西旅游投资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随着旅游资本的持续性投入,拉动了旅游业经济迅速发展,2012年,广西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2.0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旅游总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27.4%,超计划完成年度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给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在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有限的旅游资源正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旅游产业给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

  提到广西的水就不得不提到漓江,漓江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此处林丰木秀,空气清新,是生态环境极佳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因其“甲天下”之美名成为各方旅客来广西旅游的必到之地,是广西旅游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过度开发,漓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服务业蓬勃兴旺,大量的游船用油和污水排放不可避免地排入江中,造成大量油垢漂浮在水上,引起油类污染和有机污染。流经桂林市区段的漓江是桂林城市的点睛之笔和城市亮点,其环境和质量对桂林城市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流经桂林市区的漓江在一些地段的环境及水质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南溪山至八娘庙段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伴随着水质的降低,漓江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也日趋显著。枯水期逐年扩大、流量递减。据统计,漓江流域年总降水量为108亿立方米,其中蒸发量28亿立方米,流出量70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0亿立方米。现在的漓江,每年有190多天的时间达不到60个流量的最低生态用水需求,还要供给桂林市70多万常住人口的用水。据桂林水文站资料:枯水期流量小于每秒30立方米,游船难于航行的时间,平均每年有96天。此外,漓江枯水期与丰水期资源利用情况差距也很大,枯水期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和利用率较低,据桂林市用水需求预测:到2020年,仅桂林市生产与生活用水将比现在增加25个流量,如果上游近年不能显著增加调蓄能力,枯水期漓江将面临干枯的危险。

  2.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广西目前共有7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37个。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倾向于到“更天然、更纯粹”的自然保护区中“零距离”地亲近大自然,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目前,全省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景区内人工痕迹过多等。在保护区乱盖乱建宾馆、商铺和度假村早已不是新闻,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酒店、KTV、发廊、桑拿、加油站等设施与保护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管理,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态毁坏触目惊心。

  3.旅游行业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广西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各地区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也意识到了除自然景观以外,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旅游的一项重要资源,于是纷纷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并制定相关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当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旅游资本并对其进行开发时,便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民族文化的商业化以及民风民俗的舞台化具有多少文化的真实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一些民族民俗旅游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同时,却带来了日益突出的消极影响。在游客蜂拥而入之下,许多民族村寨背离本民族道德规范,出现了不少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的事情。

  二、针对广西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面对旅游业产业的强烈冲击,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旅游资源。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旅游行业的法制建设

  一是有必要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旅游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将包括旅游资源保护在内的旅游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固定下来并予以规范。二是必须加强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建设。现阶段游客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各旅游景区要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游客管理规定,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三是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对游客的即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比如,在观赏某些景点前,要求游客先观看一部简短的景点介绍和保护宣传短片,提高他们的保护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旅游资源。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队伍。

  2.切实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要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先行保护旅游资源。对于尚未商业开发的旅游资源,要同时预留相应的旅游发展配套用地,避免开发时造成景区面积、功能缩水现象。其次,有了城建规划还要切实执行,切忌贪图眼前利益牺牲旅游资源。最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也很重要,尤其是一些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要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景区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优待,大力培养优秀民族文化人。可通过资金扶持(每月给予这些传承人一定的财力支持)等手段鼓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对所有掌握民族稀有传统文化的人士给予技术、物质、资金支持,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把民族优秀文化传扬下去。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免费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从而壮大传统文化继承者的队伍。民族地区教育机构应根据本民族特色编制乡土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并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同时积极发展多渠道的传播途径。比如,重视民族服装、民族史诗等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博物馆收藏;建立民族文化村,对少数民族的建筑、服装等传统文化进行重建,并通过发展旅游经济的方式来把这些文化元素保持下来;组建专业团队,对少数民族的诗歌、民间文学等进行研究整理;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立专门的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让少数民族在接触现代文化的同时,温习自己传统的文化;可以根据少数民族的史诗、传说等制作电视剧或电视节目,让这些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在其民族成员面前完整地呈现。

  参考文献

  [1]黄家诚、欧阳林、陈雄章.漓江流域人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4

  [摘要]:

  运城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给运城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魅力城市、关公文化

  运城市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遍布全区。2006年运城市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这进一步提高了运城市的知名度,给运城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在申办魅力城市时运城展示了其独特的主题:“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运城以其古,以其信而名扬天下。借今日之南风,如何让运城的魅力重放光彩,我认为运城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盘点运城的旅游资源,其人为旅游资源底蕴深厚。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公侯将相、学者志士,代不乏人。上古时期的“后稷稼穑”、“嫘祖养蚕”、“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故事均发生在这里。灿烂的历史赋予了运城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享有“艺术宫殿”美誉的芮城永乐宫,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武庙之祖的解州关帝庙,建筑精美,楼宇飞檐雕琢细致入微,“大义参天”坊与“气肃千秋”坊双双而立,抒写了关羽“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的忠肝义胆。此外,《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以及黄河大铁牛也都是运城的重要文物古迹,令人颇为瞩目。

  除却众多的文物古迹,运城的自然旅游资源也独具魅力。中条山主峰历山宛如一道云虹横亘于此,划出了神秘幽远的原始森林风光。这里奇峰峭壁,挺拔俊秀,林木参天,高耸入云。烈日盛夏,山风沁人,气候凉爽;严寒隆冬,雪景诱人,冰凌倒挂,大山森林银装素裹,宛若迷人的水晶世界,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孤峰山,吕梁山,五老山,尤门天险,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温泉和盐池等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再加上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形成了运城市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已知野生植物约有1042种,其中大部分为经济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名列全省之首,共有128科,539种。野生动物有56科,157种,像梅花鹿、褐马鸡、黑鹳、白鹳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运城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除了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运城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工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这也是运城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近年来,运城市发挥关公文化的优势,连续举办了十九届关公文化节,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但运城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还是一个旅游客源地。制约运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有:区位优势差、景点不集中、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市场观念不足、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与保护工作欠佳等。发展运城旅游业应以知名景点为龙头,开辟热点旅游线路,培养大批优秀旅游专业人才,做好营销宣传工作,开发旅游资源,使运城真正成为一个旅游大市。

  为开发运城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游客到运城旅游,运城市先后开通了运三、运风、大运等多条高速公路,并建成运城关公机场;对组织到运城旅游的包机、旅行社、旅游专列都采取了大力度的激励措施。同时运城市政府组织旅游促销团赴京、沪、粤等地介绍运城的旅游风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宣传促销。但是要跻身国内旅游强市之中,想成为黄河金三角的旅游重点区域,建成旅游强市,我认为运城旅游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应开展多项工作。

  设定优质客源。要成为旅游强市,选准客源是重中之重。在旅游客源上,运城有着其它同类城市所难以比拟的优势。运城处于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中的西安、洛阳的周边,地理位置优越,只要给出充分的理由,把这两个城市的强势客源吸引过来,就完全可以支撑起运城的旅游产业。要吸引这两个城市的旅游者,就要强化“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的大旅游概念,把运城的死海和关帝文化、西安的兵马俑、洛阳的牡丹结合在一起推广,以强化旅游者的区域旅游概念,使西安、洛阳的旅游者也来运城观光。

  优化旅游资源。目前运城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关帝庙、普救寺、中国死海、永乐宫等6个热点景点以及运城到永济的热点线路,也就是“六点一线”旅游品牌。但是我认为有必要更加明确的把运城现有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主题功能,即分别设定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以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三个概念下不同的旅游产品可以互相涵盖,灵活调整,以达到资源的最佳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旅游产品即文化观光旅游。

  (1)观光旅游。以中条山、盐湖、垣曲原始森林景区为核心,围绕一山一湖一林开发成一系列山水休闲游憩景点,打造充分展现北方个性与特色的山水休闲旅游圈,将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传说、中条风光、盐湖景色等综合配套开发,在自然风光中增加最大化的附加值,如盐湖的中国死海黑泥浴等。

  (2)文化旅游。武圣文化:将关帝庙、关帝家庙、关帝祖庙、关王庙等关帝相关的文化遗址、传说发源地结合起来,并结合其所在风景区、周围的其它旅游产品,打造成一个经典的武圣文化产品。炎黄文化:将风凌渡、大禹渡、舜帝陵、尧都(侯马)等有关三皇五帝的文化遗址、传说发源地结合起来,形成区域性的古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华夏文明:将运城现存的历史名人、名地遗址,如宰相村、司马光墓、盐湖池神庙、普救寺、鹳雀楼、永乐宫、黄河大铁牛等的相关内容开发成为一个综合的中华文化旅游产品。

  (3)度假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可以依托以上两项内容自由调整,达到舒适、放松、陶情冶志的目的就可以。

  强化宣传推广。有了强势的潜在客源和好的旅游产品,能否完成漂亮的临门一脚,营销工作是不可小看的。

  运城多次在山西、河南、陕西等地进行旅游宣传,但是这些宣传多是以各景点为单位的独立推广,如果能合众家之力,打造出运城的整体旅游品牌,作到“大河有水,小河满”,也就是要打造出一个国人眼中的旅游强市品牌——“运城旅游”,还要靠政府去组织、安排景点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各种媒体上突出强调“运城”品牌的同时,大力的把重要、著名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

  优化城市风貌。运城市区给人的印象一般不是太好,铺天盖地的黄沙,污浊的空气,白色污染、脏乱的路面。脏、乱、差的情形让许多游客在赞叹运城景区和名胜的同时,也对运城的城市环境望而兴叹。没有良好美丽的城市环境,即使再吸引人的旅游产品也如同脸上有锅黑的女子一样,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所以运城市政府需要在推广旅游品牌的同时切实整治好运城的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消除旅游软肋。

  我相信通过对运城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城市硬件设施的改造和大力度的宣传推广等诸多方面的努力,运城终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旅游强市。重放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的风彩!

  参考文献:

  [1]林婉如.中国旅游地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城郊旅游、农家乐等多种旅游形式得到了发展,民俗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各种包含民俗文化的旅游项目被开发出来,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不合理的利用也逐渐突出。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

  民族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保护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智慧结晶,包括生活、婚礼家庭、信仰、节日、民间传承、待人接物的礼仪、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文化和技术结晶,它是本民族所特有的。由于旅游开发,使民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文化都能成为旅游资源。隐形的文化,人文气息很难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自由能故依据实体而存在的文化才能吸引游客目光,包括服饰、饮食、器皿、交通工具寺庙等具有文化要素的实体。民族文化开发,主要是对民族文化中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部分进行开发和利用。

  1.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中的不足之处

  1.1民族开发过程中,特色产品开发不足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一味的效仿,没有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缺少民族韵味,而且,在旅游资源开发时甚至般其他地区的民俗资源对本民族资源利用开发不足。

  1.2旅游资源开发,商品化严重

  旅游文化开发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将民族文化的格调降低,将传承千年的文化,裁剪拼接成各种形式的表演,包括舞台剧表演、庙会表演、节日表演等。这些表演只是一场作秀,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本色,脱离了民族内涵,只是披着民族外衣的表演而已。民族文化的开发过程使得民族文化商品化,歌舞、艺术品、礼仪等均是为了实现利益而设计的,失去了民族文化的质朴和纯洁的特征,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真实性。

  1.3民族文化开发。影响了本族人民的价值取向

  现在各地区的旅游文化开发的过程中,更趋向于追求利益,把民族资源做成产品。善良、诚实、勤劳、奉献等重要品质是民族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各个民族的价值观从建筑、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体现出来,人民热情好客、质朴纯真的民族价值观随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旅游业越来越商业化,逐渐失去了自身的质朴、纯这、热情、勤劳等价值观。

  1.4民族文化开发,缺少整体规划

  旅游文化开发时,注重利益和功绩,急于求成,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盲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给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旅游管理体制也相对落后,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

  2.旅游资源的保护

  2.1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仅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同时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不能保护过重,影响其发展。注意两者的平衡,再考虑民族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和文化传承的条件下,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避免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精神文明发展相结合,保护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2.2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观光型民族文化旅游,是目前民族旅游的主要形式,难以使游客产生亲和力,在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努力开发出便于游客参与的活动空间,使游客能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中,切实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韵味,从而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具有较深的了解。

  2.3注重民族与地方特色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

  在民族资源开发的时候,注重旅游资源的民族特性和地方特性开发,将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不同,民族特色文化形式不同,承载依托形式不同,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间均有其独特所在,民族文化开发时应注重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表现出与其他地方的出差异性。讲文化内涵完整的溶于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中,是游客了解民族的灵魂所在。

  2.4政府主导,合理规划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长期的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与自然资源的安全,引起当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在旅游文化开发,各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保护自身资源的意识。通过政府的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各项资源开发的程度,以及开发种类进行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参考文献

  [1]任冠文.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06(01):177-181.

  [2]张晓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前沿,2011(09):118-120.

  [3]陈朝.关于国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企业导报,2015(24):150-151.

  [4]冀启明.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38-40.

  [5]黄河.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误区[J].探索,2004(03):114-116.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6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较丰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求保护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实现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生态旅游市场的增长更为显著。而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里经济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湿地生态旅游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的开发资源。

  一、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湿地是指人天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我国湿地面积达到了6600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目前已建立900多个湿地公园,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丘陵到高原山区,从沼泽湖泊到河流海岸,湿地面积分布广,湿地资源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多彩,而且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大[1]。

  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湿地面积广,湿地资源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多彩,大力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采用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片面的追求效率,忽略了资源的保护,从而值得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人口、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才能带给人们更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

  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题

  (一)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许多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兴建设,乱砍乱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堆积,严重破坏了湿地自然景观,使得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二)环境污染加重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采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向环境中大量的排放污水、废水,这些污水、废水直接或间接的流入到湿地,使得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湿地生物物种不断减少。

  四、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一)加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宣传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低,没有认识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故此,相关部门应当加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等途径向人们传达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要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教育与宣传工作下达给旅行社,从而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到湿地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好地保护湿地旅游资源,为人们以及湿地生物物种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部门可以打造明星效应,将本地区的特色宣传出去,从而更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3]。

  (二)实行分区管理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然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不合理的开发势必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就当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行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对质允许观光的地区要限制游客进入该区域。另外,湿地生态旅游地区还可以采取定时、限量放人的方式来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保护[4]。

  (三)加大开发力度

  在现代社会里,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湿地生态旅游地区应当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的旅游。首先,要结合湿地生态旅游地区的特点来完善公共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次,要完善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在各景观带的框架结构上可以选择节点进行开发,完善交通线路。另外,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语言导航,从而带给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5]。

  (四)打造特色,走品牌化道路

  随着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湿地生态旅游地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大。相比较而言,那些有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地区更容易引起游客的旅游欲望。故此,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善于打造属于本地区的旅游特色,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融入进来,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如,开发亲子旅游项目、结合当地的特点举行一些特色活动等。

  五、结语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加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我国湿地旅游的重要途径。而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而要想推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结合湿地生态旅游地区的特点来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将湿地生态旅游地区的特色彰显出来。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7

  摘要:

  近年来,旅游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旅游形式的转变,生态旅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一旅游形式指的是人们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将生态自然景观作为活动的中心,从而在得到身心放松的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出一份力量。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节点,该旅游形式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构建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作为典型的新兴第三产业,旅游业更是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注重物质享受,同时对精神享受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为了迎合大众多种多样的喜好,构建了多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加大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并对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不足展开了探讨,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意见,希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大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态旅游这一全新的旅游形式极大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享受意想不到的美景。这一全新的旅游形式,促使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旅游向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已经势不可挡。

  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向,需要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而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产生无法弥补的后果。鉴于此,相应保护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多元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1]。

  二、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不足

  1.立法的滞后性

  同生态旅游较快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法律建设力度明显不足。现阶段,针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导致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发、利用、设计和规划景区的过程中,都严重缺乏法律依据以及较强的监督和约束,因此混乱开发以及随意规划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

  从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来看,法律制度的建设是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机制,例如,日本在旅游基本法则当中融入了旅游区景观维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培养等相关规定;美国在保护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积极制定并落实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等[2]。这些法律制度等都明确指出要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各国还积极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辅助法律,如《野外旅游条例》等。与之相比,我国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相对空白。

  2.社区参与度低

  现阶段,西方国家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加大了社区的参与程度,并将其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全新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这一生态旅游模式可以加大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有助于对经济漏损现象进行预防,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可持续性在自然中的实现[3]。由此可见,社区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当中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多元化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严重缺乏社区的参与,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鼓励、引导并监督社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行为。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决策、施工、规划等整个过程中,都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其次,生态旅游景区当中的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旅游知识、生态保护以及自身的职责理解不够深入和明确,因此忽视了自身在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在缺乏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宣传力度的基础上,社区居民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的构建

  1.加强国家立法力度

  首先,制定专门立法,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规范。这一立法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一核心,抓住旅游活动规律,对我国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想,并将其融入到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当中。在将专门的立法应用于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当中时,不仅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规范我国的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同时还能够推动我国旅游项目的健康发展;其次,对生态旅游资源法进行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4]。针对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滞后性,积极构建有针对性的生态旅游资源法至关重要,它能够促使我国这一领域立法层次得以提升,而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也将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2.通过法律制度增加社区的参与力度

  构建社区参与制度,通过法律制度增加社区的参与力度,首先应构建相关机制,确保社区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到开发、建设以及设计当地生态旅游项目的活动当中。社区居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项目开发主体地位,并在日常工作中,将自身的监督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自身做起,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其次,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建立。生态旅游项目所在地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地区,在开发和构建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实施一定的经济补偿,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和为当地建设公共设施等[5]。这样一来,能够将生态旅游项目同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提升社区和居民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为加大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作为现阶段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需要在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展开,从而在为人们带来良好的服务和享受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經济效益。但是,这一旅游形式的有效开展,必须构建健全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大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为生态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席岳婷,魏峰群.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多元模式研究--以陕西黄河蛇曲地貌景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4):643-647.

  [2]梁学成,邢盼盼.陕南生态旅游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探究[J].生态经济,2014,30(7):110-115.

  [3]温涛,颜钰梅.四川旅游开发中的陆上野生脊椎动物资源利用和保护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6,6(12):106-107.

  [4]张进宝.基于SWOT定量分析的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5]朱璇,朱海森.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问题和对策--来自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调查[J].生态经济,2014,(11):136-140.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10-04

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08-13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03-24

浅谈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10-23

浅谈中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06-17

浅谈公路建设与交通可持续发展论文09-16

浅谈林地保护对策研究论文07-07

关于旅游资源的精选论文10-20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