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的建设构想

时间:2020-10-14 13:57:1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略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的建设构想

论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合作;对策
  论文摘 要: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带的框架构想,并提出了建设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带的具体对策。
  
  长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包括上海等16个城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同时,该地区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也如火如荼。新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便捷的交通体系和世博经济等新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要素,又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因此,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带,对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旅游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建设的实施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城市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正在逐步加强。从区域整体看,苏、浙、沪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区域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互补性产生强近邻正效应,从而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增强对远程客源地的吸引力。加强旅游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的金三角,能使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强对全国的辐射和对世界的吸引。同时,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运转又会进一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在这种格局下,各市应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摈弃“孤芳自赏”式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大旅游、大产业、大联盟的联动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繁荣发展的经济基础、丰富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长期以来的心理认同,是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带的基础,也使该区域旅游合作带的实施成为可能。
  
  1 丰富、互补的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合作的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省一市共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全国18.1%;国家4A级旅游区(点)48个,占全国17.8%。江浙沪三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各具特色,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上海大力挖掘都市旅游资源;浙江大打休闲与“山水旅游”品牌;江苏力推园林和水乡文化。苏浙沪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旅游资源的整体气质比较协调,因此,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整体协调下的互补性成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的基础。
  
  2 经济优势推动区域旅游业的深化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科技与文化最前沿的地区之一。多年来,该地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进入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早中期阶段的主要任务,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日趋合理。因此旅游业深化发展的前景广阔。
  
  3 完善的交通体系提供了旅游合作最必要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扼长江人海口,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交通便利。
  航空方面,本区域内有包括上海浦东、虹桥、南京禄口、杭州萧山等8个机场;京杭大运河穿过区内11座城市;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和杭甬铁路以及新开通的苏北铁路几乎能连接区域内所有的城市。公路交通方面,长江三角洲正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网格状为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将有10条高速公路60条车道、11处48条车道的干线公路与江浙地区连接。沪宁城轨、京沪高铁和沪杭磁悬浮的建设更使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心城市可以“2小时互通”。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大加强了各城市间的联系,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最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