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互补性改造论文

时间:2020-10-24 10:49:14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历史街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互补性改造论文

  摘 要:在城市普遍出现“特色危机”的背景下,讨论两孟文化街区的改造原则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和相应的操作策略,最终将改造后街区和两孟文保单位进行充分的互补与融合。

历史街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互补性改造论文

  关键词:互补;融合;策略;原则

  1 背景及意义

  1.1 时代背景及意义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经济历来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文化全球化”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样的背景下,“千城一面”的问题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大量的城市化建设,牺牲了想象力丰富、易识别的传统历史景观,城市的“特色危机”(identity crisis)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被单调的新建筑群所淹没。那些源于特殊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不可代替的地方精神和城市性格特點已被全球化进程消减的所剩无几。

  1.2 项目背景及意义

  孟府、孟庙位于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邹城距曲阜城区20公里,是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孔孟之乡,在齐鲁文化圈中有核心地位。以古城整体性保护为龙头,通过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引导邹城走上保护与复兴、特色与协调的双赢之路,最终实现在格局与风貌上展现历史文化特色,在功能上复兴和发展古城的文化展示功能和旅游产业,在环境设施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两孟文化街区改造强调与上位规划、同位规划的对接、突出古城产业的发展、明确古城保护的内容、注重古城区的经济与社会收益,我们通过街区改造来实现对邹城历史文化的传承,凸显邹城文化特色,继而扩大孟府、孟庙和孟子文化的影响力。

  2 改造原则

  古城内的主要历史街道格局仍在,但街巷风貌已改变。基本上街区内的建筑已失去具有地方建筑细部的特征。为使现有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提高其文化品味,保持传统商业街区的文化内涵是实施改造的基本思路。

  2.1 建筑风格的确立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到宋明时代,孟子则被尊为“亚圣”。宋代是中国各方面大发展时期,建筑设计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存孟府孟庙都始建于宋朝。因此,街区改造参照宋代民居的'建筑形式有其历史依据。同时,建筑营造充分吸收传统建筑符号和城市色彩特点,改变多数建筑外形简单粗糙,建筑色彩杂乱,与传统风貌缺少协调的现状,突出地方特色。

  2.2 传统建筑符号的应用对商业活动的促进

  改造中通过对传统建筑语言的抽象与简化来传达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商业街区改造中,在展现历史感的同时,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满足顾客的心理诉求和视觉享受吸引他们前往,也成为区别于其它商业街的显著标致。商业活动是存在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中的现象。历史街区内商业活动的吸引物提供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一种文化体验、情感体验。人们往往把寻找符合自己意象的符号与象征作为在历史街区商业活动体验的一种驱动,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与经验的消费。消费对象不再限于有形的物质,无形的象征、氛围甚至愉悦感,都可以透过符号价值的交换而被认可,促进了历史街区商业活动的繁荣。

  2.3 街区改造实现经济的复兴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分强调文化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特点,忽视了将文化看作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缺乏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基于文化自信也能带来经济发展。利用当代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日益渴求,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价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街区改造中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挖掘、老字号集聚,来使得传统街区保持日久弥新的吸引力,改造后的街区在提供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出同样辉煌的经济效益。

  2.4 注重街区改造的可操作性

  根据用地现状,无论是立面改造还是沿街重建,在立面划分和院落布局上都以原有建筑用地的划分为依据,提高了项目的可操作性。

  3 具体措施

  根据改造的经济性不同,街区改造的具体措施分两个方案,一是立面改造,二是沿街重建。

  3.1 立面改造策略

  (1)保留承重墙,使原有建筑框架不变。不改变表面墙体和洞口位置及尺寸,就不会改变建筑表皮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保证了改造的可操作性。

  更换门窗,沿袭了古典建筑风格。

  (2)增加屋檐,凸显传统建筑元素。

  (3)更换外墙面砖,统一了外立面的建筑材料。

  (4)更换道路铺装,营造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环境和商业氛围。

  3.2 建筑重建策略

  (1)重建建筑高度以两层为主,在景观上衬托出两孟的中心地位。

  (2)屋顶形式,以悬山和硬山为主的屋顶形式。

  (3)平面布局,在参照宋代民居平面布局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并且穿插传统合院的组合。

  (4)建筑色彩,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建筑屋顶为灰色和黑色筒瓦,墙面以青砖为主,外露梁柱刷朱红色漆。

  (5)道路铺装及小品绿化,注重对两孟文物依托环境的整理。

  4 改造后的街区与两孟的互补融合

  两孟文物古迹社会价值形成的地区知名度,给附近历史街区带来了商业繁荣和相邻地段的地价增值。同时旅游业的繁荣带动的商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效益。

  单体的文物固然重要,有着文化生态意义的环境同样重要,整体性的历史环境提供给人的精神记忆更强烈,她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是由世代相传的精神记忆构建起来的,而作为承载物的环境的大规模消失,就会引起精神记忆的稀化,引发人们对文明绵延中断的忧患。因此,改造后的街区弥合了两孟文保单位依托环境的缺失,而两孟文保单位又带动了街区的商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西斯.张枚英,董卫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阮议三,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 朱良文,肖晶.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4] 邹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S].2009.

【历史街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互补性改造论文】相关文章:

1.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设计论文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究论文

3.历史文化古镇街区的复兴策划的论文

4.对量子力学互补性诠释的理解哲学论文

5.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艺术特征与传承论文

6.试析从扬州历史双东街区看翻译与文化传播的关系论文

7.旅游资源互补性论文

8.改造对藏族民居特征的影响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