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素质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0-07-06 14:50:08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历史教师素质分析的论文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可或缺地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这几方面自然是缺一不可的,尤其是师德方面更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起码素质,这一点许多老师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就不再赘述了。在此仅就笔者在几年的历史学科教学中体会最直接的关于“师才”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谈一点认识。

历史教师素质分析的论文

  作为所谓“副科”教师,一般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两节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师生情感,并进而培养起其学科兴趣,比起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来,我们的难度相对要大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以笔者的认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师才”可在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一些被学生反映为“不会教书”或“教得不好”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种联系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中还是在高层次的考试中都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文科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三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之高历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比如,在讲述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这一章中,你会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远不及语文课上的《陈涉世家》来得丰富,有时在预习语文书上的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再如,对于文化部分的文学诗歌的讲解,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一节45分钟的内容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在看过福州二中倪江山老师的《封建文化高峰光耀千古的文学》一课的录像后,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奥妙之一就在于授课者有不浅的古诗词基础,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及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等作了十分精辟的演绎,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长了许多古汉语知识,由此可见历史与语文的联系之密切了。

  而政治与历史间的联系则更进一步,历史课上所传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即是政治课的内容,尤其是现代史部分,由于紧扣时代脉博,如果历史教师对政治学一知半解或有反向的理解,则会给历史教学的客观性产生导向上的副作用。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列出语文、政治两科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其实历史课上也经常涉及美术、音乐甚至数理化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知识结构日新月异,作为教师还应关注着历史研究的新成就,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传授给学生,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特点。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现阶段的中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各级高中等师范院校深造后才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因此这方面的“师才”问题似乎不太突出,而在下述两方面,教师素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则十分巨大。

  2.掌握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最大限度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下来,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的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并加以成功地吸收。相反,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听懂自己所教的内容。一些人认为历史课不是“故事课”就是“古董课”,其中原因有方方面面,在此不作评述。笔者认为要消除他们的成见,不要光停留在争执与辩论上,更重要的应该是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我的最佳水平,变被动为主动。

  在几年的教学摸索中,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能力的不同要求,形成一套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如在初一年段展开竞赛式教学法,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喜欢听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于是每节课都设计十几个问题,然后按小组回答或抢答,将其得分记在黑板上。一分成绩要有一分辛勤付出,为了多得几分,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以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现在要为集体争光,老师即便不布置预习和复习,他们也会埋头书上,于是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对于初一学生十分有效。而在初二年段则进行乐学教育法,经过一年的竞赛式授课,效果虽说比较理想,但长期使用此方法,已经长大一岁的学生逐渐由兴趣到枯燥。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经过反复实践、推敲,在初二年段开展乐学教育法。关于这一方法,许多老师均有较为全面的说明和深刻的体会,就不多做介绍了。对于初三年段的学生则相应采取参与式教学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较为成熟,而且时逢初三学的是《世界历史》,许多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时代节奏感强,他们努力去了解世界,但又不全明白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所以笔者尽量将初三的每一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多问多答,即一个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回答,不完备之处再由老师补充。这种参与授课法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极受学生欢迎,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核定。

  此外,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善于采用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在脑中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和其他表现同时并存的。学生正是在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对使自己获取知识的老师产生信任和崇敬。

  因此,作为教师是否具备这一方面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学生的信任,在每堂课之前能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效果,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获得这些课余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刊和报纸,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取的。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没有这些内容,但历史科的包容性极强,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

  如在初一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出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几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笔者在讲完淝水之战之后,把几次事件串起来,让学生介绍各自所熟悉的典型战术,然后再归纳这几次战例以少胜多的相似之处。有可能的话,还可在适当的机会,进行一节军事知识竞赛课,既能丰富书面上的知识,又能进行国防教育。再如,在解释“蹴鞠”这一名词时,如果你有一定的足球知识,就可以与学生一同探讨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也许这会多占用几分钟的课堂时间,但却可以使那些小足球迷对你刮目相看,而后这些学生就会觉得与老师有了共同语言,甚至会认为学不好历史就对不起“历史老师”。由此可见,拥有广阔知识面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们大多都受过各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在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已有了一定的造诣,这是我们成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也是笔者在上述第一点中所阐述的,但是对于其他如体育、文艺等非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严重的因人而异。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不难发现,在一定领域中有特长的老师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老师在书法、体育或文艺上的才华也往往会使学生为“自己的老师”感到自豪,在这种自豪的同时,对老师所产生的“崇敬”心理一旦带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我们组织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效。当然,也并非绝对地说看的书多、知识面广或有一技之长,就能呼风唤雨。实际上,我们强调的教学素质更重要的还是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能将所知、所学、所想等贯穿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消化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新事务的认识与理解。

  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上述几项素质,相信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而教师的威信也是在教学的成功中不断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下一轮的教学,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与学之间最直接的发展关系。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广泛兴趣爱好的教师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以接受的心态来对待即将到来的学习,而教师也可籍此树立十分良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以“高素质”的形象“先声夺人”,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这对于营造“乐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新时期探索心理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师素质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历史认识的分析论文

2.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论文

3.历史与历史客观性分析论文

4.探析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5.谈历史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

6.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论文

7.英语人文素质教学分析论文

8.高中历史教师抵制课程变革的外部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