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问题的论文

时间:2020-06-30 18:35:41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问题的论文

  【摘要】历史新课程总目标说:“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看来,对于历史课改来说最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把对知识点的认知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于是导致死教、死学、死背、死考,这些成为了历史课堂死气沉沉的原因,也使得学生厌恶历史,对历史失去兴趣。而这也恰恰成为现今历史学科处于不利地位的主因。

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问题的论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方向,历史教学的真谛应该是传递人文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我们可以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感悟劳动的伟大;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事迹中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情怀;从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的良好心态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历史给人以智慧,教人以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深邃眼光去看待过去,看待现在,看待将来,而不被眼前的方寸之地所局限,不至于成鼠目寸光的庸碌之辈。所以作为教者,我们的任务就是搭建一条学生通向历史知识世界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能已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方法的探究与思维的引领。

  1.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的历史基础较差

  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师生面对新课标,心里难免嘀咕:这以后该怎么教啊?这学生连基础知识都不懂还怎么去探讨啊?因此课改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高中历史课标表述简炼,教科书编写详略不当,使教师在备课中感到难以把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切实转变观念,不能让教材牵着走,要依据课标,大胆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使知识体系更清晰,重难点更明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

  1.2.学生不感兴趣

  现状而言,历史学科在初中作为一门技能学科,其受重视程度是无法与语、数、英相提并论的,其基础扎实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对生源较好的学校可能较好,但象我们这样的学校基础都不是很好。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探讨、去得出结论,没有掌握一定的史实作铺垫是不容易做到的,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做好相关历史史实的补缺补漏呢?中学生从对历史的探索中引发自己的感悟,拨动自己的心弦,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历史的神韵和人生的精彩,才能带来学习的热情。如果高中历史教学变成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点和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如果我们的学生拿起试卷只会填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对历史成绩的评定是以分数的多少来衡量,那么,许多年之后,我们的历史也会变成后人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再也不会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豪迈,再也不会有“无韵之离骚的”华美。

  2.针对高中历史新课改存在的问题的改进策略

  2.1.教师是引导者

  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如可以把必修课历史(Ⅰ)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中外对比学习。也可以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进行古今对比、分析、整合,力求生动、活泼,入情合理、切实可行,既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学习《近代史》新课时。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中国近代史有哪些?”阅读课文,思考,归纳,回答。在此基础上,请三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这一做法很容易激发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课堂实践,学生展示的成果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掌握。当学生讲完后,我会给予及时的、鼓励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会使每位参与课前准备活动的学生如沐春风,产生极大的成就感。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广泛的变化?这些变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此时的探讨,相信不会再有“混水摸鱼”的学生了。

  2.2.充分利用新媒体

  师生从背景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范型。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改革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因为“前无古人”,从而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尽快实现由一个主体者向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转换。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教师除了完成课标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拓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缺漏的史实,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条件不好的可让学生把初中历史课本带着,引导学生主动去回顾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能温故而知新。

  结论

  注重历史结论,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教学的参与者,乃至于有些学生认为学历史就是机械地背诵。对于历史,考试前背一背就能顺利过关了,可见历史教学观念的错误已深入学生的心底。而历史学习的过程决不仅仅是一种重复一种照搬,而是要经过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即需要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可以说,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如果总是重结论、轻过程就会扼杀学生的智慧摧残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韦建纲-《历史教学》-2004年2期

  [2]王东仓-《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期

  [3]吴哥舒-《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2期

  [4]蒋金尧-《科学咨询》-2008年20期

【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问题的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2.浅析法律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论文

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4.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的教学反思

5.当前工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战略论文

6.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探究论文

7.新课改下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反思范文

8.留学俄罗斯生活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