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料丰富历史课堂

时间:2020-09-03 17:50:50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以史料丰富历史课堂

毕业论文

 
 

以史料丰富历史课堂

史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凡是人类过去活动的1切遗迹,都可以作为史料。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1种教学模式。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之中的做法,在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颇受重视。

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史料,选择哪些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

首先,史料的长短要适宜。过短的史料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空间,即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事物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如果学生所需的答案直接罗列于史料中,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则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运用过长的史料,学生阅读所需时间较长,就会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历史教学中,所用史料应控制在多少字比较合适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两次教学试验:1是应用较长的史料进行教学,另1是用较短的史料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课后对学生进行反馈调查,笔者认为,1则史料的长度在70~200字是最适宜的,少于50字或多于250字对培养学生思维都是不利的。

其次,史料的文字难度宜浅不宜深。1是要有利于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史料的文字难度应设定在略高于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当代中学生来说,直接让他们阅读《尚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名著是不可能的.。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把史料的文字难度设定在让他们通过连蒙带猜能读懂史料大意的程度。这既可以激起中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2是符合高考的要求。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试题对史料的文字难度要求不高,难僻字皆有注释。因此,教学时没有必要就史料的文字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

再次,史料的相关度宜高不宜低。所谓相关度是指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史料必须围绕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不能天女散花般地有关联即用。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对此,笔者深有体会。笔者曾上过《第1次国共合作》的公开课。试讲时,为了突出本课史料教学的特性,笔者在备课之时找齐了所有的相关史料,从头到尾都用史料来说明。整节课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看起来似乎很成功,但课后笔者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因为太多太杂的史料,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随后的正式公开课上,笔者将史料教学侧重运用于“‘3民主义’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1中学 ;2008年3月12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堂版发表)

 

【以史料丰富历史课堂】相关文章:

1.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渗透论文

2.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论文

3.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利用史料论文

4.史料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论文

5.史料教学的应用初中历史的教学反思

6.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渗透论文

7.有关史料教学中初中历史的价值探究论文

8.历史高效课堂创建思路论文

9.如何创设历史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