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时间:2017-11-23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河北民间武术 历史文化特征 成因

  论文摘要: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河北民间武术具有多元性、兼容性、辐射性文化特征,并对形成该文化特征之成因从地理环境、社会民俗民风、政治军事诸方面进行了阐释。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发掘民间武术这一文化遗产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对武术学科理论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渊源流长的中华武术同样也体现出不平衡性,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和民族特点。河北省作为中华武术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曾有 50余个拳理明晰的拳种发源于此,这种别具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的河北民间武术 ,是中华武术文化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方武术文化进行研究,从地区武术文化的特殊性中寻找 中华武术文化的同一l生,对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 了解武术文化遗产、创新与发展中华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对民间武术的界定

  概念的界定,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的起点 ,决定着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正如先哲所云:“学问者乃天下之公器。”武术术语概念同样如此,它是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先生认为:“民间武术是相对于军旅武术(亦称官方武术)而言的,在中国武术史学中,一般将古代军旅中传习的武术,称之为军旅武术 ,而将流传于军旅之外的武术,统称为民间武术。”从两者区别来看,军旅武术是“开大阵、对大敌”的格杀技术,强调 “列队而前”、“一齐拥进”的配合格斗 ,目的是杀敌人。民间武术是“场 中较艺,擒捕小贼”的对搏术,讲究“人 自为战”,充分发挥人的技能和体能,目的是打败对手、擒住对手,在演进历程中广泛吸取古代医学、导引养生术,朝着内容庞杂、功用繁多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将民间武术界定为:在人类生存本能的基础上产生的,长期流传于民间,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攻防动作作为基本素材,以提高个体攻防技击为主体价值 ,注重德艺双修、体用兼备的民族传统运动形式。

  2 河北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特征

  2.1 多元性

  2.1.1 拳种构成的多样化

  河北省作为燕赵古 国,与其他地区相 比,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厚。早在小长梁人(遗址在河北阳原,距今约 170万年前)时期,萌芽状态下的武术已作为生产劳动技能寓于生产劳动过程中,而在与大 自然的抗争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攻防格斗技巧,并把它应用于社会实践与传说中的武事活动 ,如神农 氏伐斧、燧之战,蚩、黄涿鹿之战和炎、黄阪泉之战等,皆爆发于河北境内 。发展到宋代,民间武术结社在河北尤为普遍,苏轼出任定州时就曾写过定州民间武术结社盛况的专折奏于朝廷。

  时至今日,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河北风格特点不同的武术拳种有:形意 、太极、八极、八卦、无极、八闪翻、绵张翻、鹰爪翻、翻子(长、短)、六合 、通背、燕青 (迷踪)、二郎、功力、明堂等五十多种 ,故河北有“武术之乡”的美誉。

  2.1.2 拳理拳法的复杂化

  就单一拳种本身而言,一个成熟的拳种应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及训练体系相对完整的技击性运动,即它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套路、器械,还需要有一定的拳理,在风格、劲力、练功方法等诸方面别具一格。另外,任何拳种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仅某一拳种某一套路而言 ,其发展动因涉及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2.1.3 人力资源的多元化

  由古至今,河北曾涌现出大批的武术英豪 ,如,东汉时期赵云,系今河北正定人;东晋时期祖狄,是今河北涞水人,刘琨是今河北无极县人,此二人相交,“闻鸡起舞”,磨励斗志,被晋元帝封为奋威将军,北伐戎狄。涿州人赵匡胤,出身于四世的将门之家,盘龙棍扫平乱世,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另外,还涌现出“神拳”李洛能(河北深县人)、

关于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