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0-10-08 08:09:5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床医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一

  [提要]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提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改革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是摆在各高校医学院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医学学科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改革需求出发,分析现今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从知识建构视角提出医学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知识建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改重点课题:“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研究”(z151607);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项目:“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1日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校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创造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临床医学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提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改革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是摆在各高校医学院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科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医学人才的知识体系中应该包含医学和多种相关学科内容,包括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人际交往等。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才除了要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经过正规、严格的实践训练,掌握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在终身学习时代,医学人才还应该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医学课程体系改革

  医学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各学科在医学课程中的重要性,把全部课程分成核心课程、指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并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和边缘学科课程。在保证完成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选修本人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以此增强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再以课程内容和类别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智能、思维方式及运用、分析知识的方式和手段。以建立核心课程体系为基础,保证培养人才的专业根基。加强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减少医学基础课程横向知识的重复,进一步促进医学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与临床专业课的有机联系。注重临床专业课程的改革,开设一些反映临床诊疗技术新进展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在医学实践中的适应性。

  三、医学教学内容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更新周期的缩短,使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日益凸显。医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一直非常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学时数较多,一些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很难进入教学内容体系。随着社会对医学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预防、医疗、康复、保健逐渐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也趋于统一,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人文社科学科内容。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顺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服务模式的需要。人文社科是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学,会使学生在医学生涯中丧失应付挑战的智力和能力。具体应增设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行为科学、文学教育、人口学、法律、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课程。

  (二)加强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应同卫生服务需要密切联系,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教育在教学中的比重应增加。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卫生学、流行病学,也包括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的组织、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少医学院校还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积极开展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现场教学。对医学学生社会医学见习期的教学安排中,就已充分考虑到要把卫生人才培养同卫生服务需要相结合,重视社会医学和预防医学教育。重视非预防医学专业中的预防医学教育,使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社会医学与临床医学趋向更加紧密地结合,这与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化相吻合。

  四、医学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是关于医学教学实践的总体设计。主要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包括以问题为中心和以社区为中心的两种模式。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既不按照学科开设,也不按器官系统综合,而是根据学生在自学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边实践边学习的教学模式,简称PLB模式。PLB模式从提出后,一直进行着探索和完善,其基本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按单元施教:首先,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病历向学生提供有关病人的信息(即提出问题);其次,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讨论,提出最可能的情况(即提出假设),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意见归纳为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学生选择某一问题进行自学,并准备书面报告;最后,每位学生就自己所准备的内容进行报告,再展开讨论,对最初假设进行论证,将所涉及到的问题再归纳成几个问题;学生再选择其中某个问题进行自学,然后再次进行集中汇报和讨论,如此滚动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这一教学模式突出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学习,通过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是自我教育与主动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医患关系处理与医学知识及实践技能方面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学生与患者交流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PLB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获得与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医学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会知识、锤炼临床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要突破现有的实验实践教学体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实验文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办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以真实的知识建构情境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学习向思考型、创新型学习转变。

  建立综合性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优化实验技术、简化设备使用手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验动手的需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配合精神;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达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积极建立起功能强劲、管理高效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变实验教学管理落后的状况。

  五、结语

  研究利用知识管理理论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理论框架的改革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医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其价值的认识;提高其在临床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导师具备的隐性知识的效果;促进医学专业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推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医学人才素质的培养水平,切实推动医学临床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4.

  [2]范慧萍,赵向真.医学院校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研究[J].品牌,2014.10.

  [3]赖亚曼,李伟明.PBL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11.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二

  摘要:课堂互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深入浅出的讲解复杂的发病机理,绘声绘色的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如何横向联系总结分析疾病的鉴别诊断,在课堂中插入切实有效的课堂互动则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课堂互动;技巧;教师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一、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快速发展和个性定型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和谐的、自由的交往,这种交往有言语交往和非言语交往等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言语理解能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运用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交往方式进行教学。

  (二)改善教学行为,提高医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根据表现方式的差异,教学行为可分为显性教学行为和隐性的教学行为,显性教学行为有言语行为和动作行为等,隐性教学行为有教学的流程和师生的思维活动等;根据效能的不同,教学行为又可分为积极的教学行为和消极的教学行为,积极的教学行为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积极倡导;而消极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起阻碍作用,教学中应尽力避免。

  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控制显性教学行为,还要考虑隐性教学行为,善于利用积极的教学行为,控制消极的教学行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三)课堂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医患沟通的技能

  医学是研究人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及社会文明进步。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考虑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社会知识的教育,培养能掌握预防、教育、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医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医学知识,还要学习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互动教学是学生学习职业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教师提供了一种人际交往的示范作用,通过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这为医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互动的一些教学方法

  1、课堂互动要围绕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

  对于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着重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引领下掌握临床医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目标。

  例如,支气管哮喘课程中哮喘定义的讲解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因为哮喘的定义中包含了哮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特点以及哮喘的本质,

  内容众多,深刻理解了哮喘的定义才能掌握哮喘的本质。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多设立些课堂提问,如参与哮喘发病的细胞组分有哪些,哮喘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哮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哮喘的气道阻塞特点是什么?哮喘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哮喘定义的理解,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哮喘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样通过这些提问的反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哮喘这个疾病的了解是否深入,是否已经掌握了哮喘的要点。

  2、课堂互动要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学生进行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据既往教学经验一般多选择在以下几种情况时:

  (1)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刚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研究、探讨新的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的知识或尚未了解新的知识时,代表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3、灵活变换互动技巧

  (1)直接课堂提问

  比如,对于肺炎按解剖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肺炎这个问题,因学生有之前病理学的基础,就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回答,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2)间接提问

  间接提问一般适用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要让学生思考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可以先提问学生右侧中叶支气管走形特点是什么,根据右侧中叶支气管走形特点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容易发生右肺中叶综合征,从而深刻理解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再比如,要让学生思考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可以先提问学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它的治疗原则。

  (3)反问

  反问主要是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准确程度的提问方式,比如,在提问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时,教师可以用反复咳嗽、咳痰,每年发作 3 个月,反复 2 年以上就可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来干扰学生,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进行反问,让学生明白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必需除外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它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的疾病,以达到牢固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目的。

  (二)课堂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实施互动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互动教学实施的成败与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学校和学生要高度负责。医学生的课程大都是比较枯燥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在上课前备课充分,对讲授的内容熟练,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2、合理搭配教师层次

  教研室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室应在年教师年龄和学历层次搭配上尽可能做到科学安排,形成合理的教学和学术梯队,建立和完善集体各课制度,鼓励和支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师授课考评制度,对教师考评不应仅仅看重于其科研能力而应该更关注其教学能力(包括同行听课评价、学生课堂情况反映等),切实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全面、科学,客观,达到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目的,使教师在科研创作和教书育人过程平衡起来,使教师感到搞教学不吃亏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这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动”起来的基础。

  结语

  综上,有效地课堂师生互动能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及时给教师反馈信息,有助于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手段,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知识水平能力;充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2]金铁,柏汇松,禹安胜.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能力结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临床医学多媒体的教学论文

2.职高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3.临床医学写论文

4.临床医学相关论文

5.临床医学检验论文

6.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论文

7.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革新论文

8.临床医学专业口腔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