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时间:2022-07-27 10:00:57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1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1篇)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1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断和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医学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以期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沟通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重要性

  医学检验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和设备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检验,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依据。常见的医学检验项目主要有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通过采集人体的血液、组织、分泌物等作为标本,对标本中的活性物质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而作出合理的判断[1]。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不仅需要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还需借助医学检验结果进行客观判断,可以说,医学检验是疾病诊断的客观依据,同时,也为病情预后观察提供了参考依据[2]。近几年的临床医学检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如何有效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沟通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1、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医学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医学检验方面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促使医学检验在设备方面从以往的简单的手动仪器发展为先进的自动化仪器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手工操作检验逐渐被自动化机器检验所取代,在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检验的人力成本,加快了检验结果的生成,有利于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3]。

  ②医学检验中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也出现增多,技术方法涉及到多个学科,如免疫标记技术、自动化细菌鉴定技术等,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

  ③医学检验的工作内容从单一的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逐渐转变为在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

  ④医学检验过程中,更加注重循证理论,能够有效保证医学检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减少医学检验成本,不断优化检验操作。

  ⑤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也从以往的临床医师制定,转变为临床医师与医学检验人员共同制定[5]。

  2、医学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医学检验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以下内容分别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应用价值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是通过生物或化学技术对收集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过程,主要包括血清学检验、免疫化学检验等,具体作用如下:

  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项目可为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通过明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根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同时,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可通过对某些标志物进行检测,从而对某些疾病早期或疾病隐患进行有效筛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如通过对孕产妇血清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可在孕前及时发现出生缺陷风险,实施干预措施后,可有效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6]。

  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可对病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如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对肝肾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判断患者的肝肾功能处于何种状态,以更好的指导于临床治疗。

  ⑤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通过对血液、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并根据药物治疗效果对药物的剂量、用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使药物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药效,并降低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7]。

  2.2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学检验属于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物、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体作用如下[8-9]:

  ①微生物学检验致力于研究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特征,对引发感染的病菌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②微生物学检验可对病原学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在医院感染的判断中应用效果显著。

  ③微生物学检验通过对病原体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根据耐药性和敏感性,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更好的发挥出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④微生物学检验还能够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检测和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消毒水平和灭菌达标率。

  3、如何有效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实践之间沟通的相关措施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沟通,是医学检验应用于临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医学检验作为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判断依据,如检验人员缺乏基本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往往会导致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欠佳,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而临床实践方面也需与医学检验之间维持紧密的沟通,如临床医师仅在自身专科方面精通而欠缺医学检验知识,对相关检测项目不够了解,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相同意义的项目多次检验情况,造成人力、无力等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及时对疾病作出诊断[10]。因此,有必要对医学检验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沟通性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其沟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10]:

  ①加强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医学检验和临床诊断过程中,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应共同参与,并进行友好的交流和沟通;

  ②加强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检验科应积极参与到临床各科室的疾病诊断研讨会中,对临床诊断知识进行更新和补充,对检验科工作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积极听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检验工作的客观评价和合理意见,并就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③编写临床检验手册:在与临床各科室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检验科还可与临床各科室合作编写临床检验手册,在手册中,将医学检验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相关要求等各方面内容详细记录和标注,人手一份,可供检验科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及时查阅,有利于规范医学检验工作,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实践的沟通。

  4、结语

  目前,医学检验的发展较为迅速,医学检验逐渐从以往的单一化、手工化转变为标准化、自动化,其精密度和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医学检验的误差不断被减小,但在临床上还应对医学检验技术和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医学检验设备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与医学检验的沟通,以更好的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使医学检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金良.试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创新发展[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5,7(3):131-133.

  [2]李滨.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及临床研究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32-133.

  [3]王兰兰,欧启水.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13-16.

  [4]王清华.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7):86.

  [5]常永红,王峰,陈志霞,等.浅谈检验医学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28(9):173.

  [6]香忠成,苗生虎.医学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及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217.

  [7]叶长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和发展[J].医药前沿,2014,4(10):379-380.

  [8]张丽,蔡金良.临床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5173.

  [9]张捷,杨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热点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9-12.

  [10]王燕敏.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398,797.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护理理念,优质护理的推行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这无论对院方还是患者而言都是比较有利的。因此个医疗结构应该加强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推进与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患有内科疾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110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在正式治疗前除了病变部位外其它器官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40例患者中心血管系统存在异常的有90例,占37.5%,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65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70例,患有其它种类内科疾病的有15例。把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每组患者则的性别、年龄、病况以及受教育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采取传统的一般护理方法,在研究组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具体优质护理方法的内容见下所述。

  1.2.1对护理服务的过程进行规范优质护理的实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各个护理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尽可能的让护理过程能够充满尊重以及人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相关的护理人员要最大程度的遵守“六个一”原则,让患者能够在亲切的氛围之内以比较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和护理。另外相关护理人员也应该注重病房、病区卫生的保持,让患者能够在洁净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1.2.2护理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由于在内科所接治的患者中,其所患疾病种类多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因此要想做好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尽可能的能够让自己符合现代化内科护理的要求,为给患者最优质服务的提供创造条件。

  1.2.3加强奖励措施的落实优质护理的实施离不开相关激励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因此在优质护理推行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内科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患者情况制定出适合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一般情况下护理的考核内容应该包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所表现出的专业程度,另外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应该被纳入考核内容考虑范围之内。护理人员应该的把护理情况上报至相关人员,其要对自己的护理效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生,从而为医生治疗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估后,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工资或者奖金等的发放,从而最大程度的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其护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收集及处理均采用软件SPSS10.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对照组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非常满意60例,占50%,对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情况呈现还算满意40例,占33.3%,对治疗和护理过程表现不满意20例,占16.7%,总满意率为83.3%,研究组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非常满意90例,占75%,对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情况呈现还算满意25例,占20.8%,对治疗和护理过程表现不满意5例,占4.2%,总满意率为95.8%。

  3、讨论

  内科是医疗机构中组重要的科室之一,和其它科室相比,内科护理人员所面对的护理任务更加繁重。优质护理的推行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都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加强内科优质护理的临床实践是目前各个医疗机构都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在优质护理推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需求来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尊重,让患者能够在比较舒适的心情之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另外为了促进优质护理在内科顺利的推行,院方也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为内科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提供动力。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3

  1、临床实践在药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1促进学生药学创新能力的提高药学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高素质的药学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对于创新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传统的药学教育大多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这虽然能够学习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药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现今的药学教育中,普遍采取通过繁重的课程提高学生药学知识水平的方式,这极大的摧残了药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药学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更制约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药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临床实践通过带领药学学生深入实践中去,通过一个又一个详细的病例进行分析,对于药性、药量以及药物构成的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除此之外,学生在临床实践研究中也能充分调动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对于药学创新来说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当代药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它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需要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

  1.2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医药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十分重要。因此,在药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就被放在重要位置。药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而临床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最主要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药学学生直接面对患者和药物,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感官上都有最直接的接触,这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药学专业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刻苦钻研的学问。学习责任感一旦形成对今后学生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药学知识,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这时就需要他们发挥责任意识,通过学习责任感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因此,我们说临床实践对于药学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有益。

  2、药学教育中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主动性不足,临床实践效果差在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中,出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导致临床实践效果较差。从表面上看,这源于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兴趣的不足。其实当我们调查之后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疲倦感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老师在实际演示给学生看,而学生获得实际动手的机会较少。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实践,对药物的熟悉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在缺失实际动手锻炼的情况下,临床实践的效果当然也就不明显了。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老师布置的药学报告也成为了导致临床实践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同学们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实践报告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在既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知识,又没有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情况下,临床实践报告自然难以完成。再者,由于部分同学不善表达,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没有及时的反馈给老师,造成临床实践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同时这些问题也将不利于今后学习和发展。

  2.2缺乏老师悉心的指导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起着指导作用的,当药学临床实践环节缺乏教师应有的指导,临床实践工作也难以开展。在我们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学生和临床实践老师在平常的学习中沟通较少,在很多情况下,临床实践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在临床实践环节给与我们悉心的指导。同时,通过调查显示,临床实践中分组问题也成为阻碍临床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每一个行政班级来说,分组过少导致每组人数早已超国临床实践负荷。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抱着侥幸的态度,不能很认真地完成临床实践任务,没有从客观上激发学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此外,老师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与课本教学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从而导致临床实践的真正目的和目标并没有实现,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临床实践环节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在这一方面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2.3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个令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临床实践设备就是我们临床实践的工具,缺乏工具的帮助,临床实践工作当然无法做好,我校进行临床实践历史悠久,很多临床实践设备都是开始进行临床实践投入运行的,无论从设备的新旧程度还是从设备的时效性来说都是较差的。陈旧的设备一直被老师和学生所抱怨。有了这种抱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兴趣自然被抹杀了。因此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也成为了阻碍临床实践效果提高的一项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以及日常维护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个班级的同学在有些项目上需要轮流进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次序进行协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利于临床实践效率的提高。

  2.4临床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老师专业临床实践老师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灵魂,对于药学临床实践也是如此,在进行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临床实践老师往往是由学生的授课教师兼任,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并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业课老师往往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他们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会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专业的临床实践老师也成为目前我国药学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2.5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足,影响学生素质发展我们的临床实践学习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大学中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然而我们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因此,也在无形之中失去了对药学临床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在药学教育中实施临床实践的建议

  3.1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很多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了教室学习的氛围,对于临床实践学习不太适应,这就在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那么在此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建立奖励机制主要是给学生制定一些临床实践目标,当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些目标后,学校给与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奖励可以包括精神上的嘉奖,也可以是机会上的奖励。

  3.2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经过研究发现,现在的药学临床研究大多重视实践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实践过程的重要性。繁杂的实践报告成为压在学生心头的包袱,带着这种包袱进行临床实践显然是不利于实践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通过减轻学生思想包袱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质量。

  3.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最重要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保持这一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在临床实践中,导师在完成基础内容的讲解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思考,创新,实践,在创新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4、总结

  临床实践作为药学教育学习中重要的方法一直被各大药学院所亲赖。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药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这些方面。正因为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才使得相关的研究得以深入。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药学临床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的方式为学生减轻负担,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活动。本文对于临床实践在药学研究中作用的分析不尽完整,文中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4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临床实习是护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也是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培养,是一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本研究针对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衔接问题,对临床实习阶段护生458名,临床带教老师109名和在校护理教师35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吉林医药学院10级护理本科班458名护生,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该校护理教师35名及吉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带教老师109名,均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1.2方法。

  2014年6月采用Khosravan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者在理论教学和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问题上,在理论和临床领域方面进行评估。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领域有22个问题,去评估护理的理论和临床教学问题,23个问题从参与者的观点,去评估护士和护理毕业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问题。每个问题回答的选择有4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在数据分析中显示,回答倾向于两组,同意与不同意。此项研究在交付问卷前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对所有参与者解释说,获得的数据将保密并且提出来的是总体结果。在分析数据时我们使用了SPSS17.0。用卡方检验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28.18+7.32岁,从20到51岁。平均数量的护理毕业生和雇佣员工是8.27+6.53年,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经SPSS17.0统计学分析,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和临床护理领域的脱轨问题及问题间重要性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对脱轨现象的观点

  2.2.1根据,三组参与者认为,护生没有把护理研究理论或结果应用于临床(91.4%),并且在护生实习期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的打针发药,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92.5%),护理理论内容是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p=0.509)。但护生表示,临床实践中没有正确实施护理程序和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理论对她们来看,学术性太强而利用价值很小。同时,专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大多数从事护理教育工作(92.4%),教育者在临床实践中沿袭传统的日常定向方式的护理照顾(75.6%)。

  2.2.2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观点见表2。根据这个表,目前培养优秀胜任力的护士过分强调护理理论,没有与临床紧密结合(74.3%),参与者表示,学习护理理论而毕业后没有整合应用到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临床护士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工作,护士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趋于老化,护士和护生在临床工作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教与学。

  3、护理对策

  3.1临床教育和课堂教育交替进行。

  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比例应该加大,实习的形式也应从最后一年实习8个月扩展到课间见习,医院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层次,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护生从“课堂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不断反复,能够有机会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和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充分融会贯通整合为一体。实习时的导师应实行“二对一”,护生刚刚进入临床见习阶段,聘请专业技能较强且大专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专科导师”,进行临床带教;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全程导师”,全程导师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知识渊博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专业护理教师担任,研究表明,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全程导师则更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全程的见习感受、人际沟通或护患沟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3.2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衔接。

  护理理论教学要向医院临床教学提供护生的教学计划,同时医院护士不能经验教学,要将科学的护理前沿知识融入临床护理中。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在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师角色和能力,加强学校和临床之间的联系。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上不能很好衔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护生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劣势,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堂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优点。努力减少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需要提高合格护士的能力。

  3.3健全护理教育标准和临床教育评价体系。

  护理教育标准包括课堂教育和临床教育的建立,一方面,能使课堂教育实践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以规范办学行为,避免或减少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标准是评价的尺度,护理教育标准的建立能促进护理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加快我国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之,这项研究展示了在护理能力方面,临床护理和课堂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从护士、教师以及护生的观点去评估问题,从而培养护生的护理能力。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5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客观上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们对优质护理的需求最主要的便是提升护士的护理能力。就高等护理教育过程中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对策

  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早已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入改革一方面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同步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快速提升以及护理工作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结合当前市场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既符合我国卫生事业要求又能够同国际先进护理水准相当的优秀护理人员。目前,我国高等护理院校和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和临床要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对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2000年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6(7):55-56.

  [2]陈典明.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卫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护理学,2016(9):77-78.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6

  护理专业是应用性专业,要求培养的护士学生不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护士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临床实习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并具备临床思维的能力。长期以来,护士学生的临床教育问题以及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如何紧密结合是学校老师和临床护理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2008年5月12日《护士条例》开始实施,对护士的执业注册要求、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以及机构和护士的法律责任等均有了明确的界定。在护理教育中如何贯彻和执行《护士条例》的精神,将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培养的护士学生逐步拥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专业环境是我们面临的课题。本文将从课程设置中临床实习的比重、临床实习的安排、学生临床实习指导、护患比例差异的影响等方面比较内地和澳门护理教育的现况,并提出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对策建议。

  1、现况比较分析

  1.1课程设置中临床实习的比重目前内地护理起始教育有3个层次,即中等专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高职高专)、学士学位教育,分别为3?5年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此基础上,还有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教育。根据《护士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所有护理学生均须“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若以每个月4周、每周实习40小时计算,则内地任何层次护理起始教育的学生在临床实习的时数最少应为1280小时。

  澳门目前的护理起始教育均为4年制的学士学位教育;另外还有学士学位后专科护理教育,以及与外地合办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澳门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很强调临床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临床实习的学时安排较多,学士学位教育的临床实习时数为1656?2440学时;而专科护理教育也要求不少于24周的专科临床实习,其中包括4周外地实习,以拓宽学生的专科知识领域和视野。

  1.2临床实习安排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护士学生必须通过临床实习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可以说,临床实习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惟一途径,是塑造学生正确专业态度的最佳方式,也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社会化方式之一。目前内地各层次的护理院校在护理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基本上都是将学生的临床实习安排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即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练习,直至学习的最后一年才进入临床基地开始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于实践中,也很难将各护理专科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当然,也有个别的学校进行了一些改革教学模式的尝试,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等,将护士学生的临床实习分阶段安排,使得学生有机会在进入专业学习的初期即有机会到临床实习,接触护理实践。

  澳门两所护理院校对临床实习的安排均是从学生一年级学习了必要的护理理论知识后,即开始进入临床实习,也就是在学习的全阶段均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根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临床实践的时间逐渐增多。通过“理论学习一临床实践一理论学习一临床实践”的不断反复,让学生能够有机会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和问题,有充足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护理实践,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思考的学习机会,也让学生有机会对护理专业的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1.3学生临床实习指导

  由于绝大多数内地护理院校学生的临床实习分散在多个医疗机构进行,并基本采用聘请临床护士担任学生实习带教老师的方法。而护理院校的老师在临床教学中大多只起联系作用,更多的任务仅为定期前往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进行一些协调工作;护理院校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时间远远多于临床教学的时间,因而使得院校的老师长期脱离临床实践,间接地带来了对临床护理工作了解不深入的弊端。而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任务主要由临床的护士承担,他们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情况缺乏充分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带教的质量。另外,临床护理老师由于自身还承担一部分临床工作,往往很难真正胜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老师与临床带教老师之间衔接不上的问题,更加大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澳门护理院校在学生的临床实习指导方面,采用“双重临床指导”的方式,由学校的全职老师和病区临床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学校老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临床老师熟悉临床环境和病人的情况,这样就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指导,也使得学校和临床的沟通很及时。通过这种方式的临床实习指导,建立了和谐有效的支持系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增强对临床工作压力的适应,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另外,学校的老师也通过直接参与临床带教的工作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现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较有效地避免了学校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

  1.4护患比例差异的影响

  内地护理教育经过近30年的努力,在规模与质量上有了长足发展,注册护士人数从2006年142.6万人增加到2007年154.3万人,仅一年就增长了11.7万注册护士,但相对于人民大众迅速增长的健康需求仍显不足。根据《2007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内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2006年1.10人增加到1.17人,但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目前内地护理质量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工作压力使临床护士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忽略了护理作为一门“专业”发展的许多重要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临床带教的过程和质量。这与护理院校对学生所进行的理论教育的理念“重视理论推理的严谨性、重视操作的规范性”是相违背的,因此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将要结束的最后一年到临床实习时所常见的“落差感”。

  澳门在政府和护理界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护患比例不断提高,2007年每千人口护士为2.50人。较为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推动护理工作真正突出其学科特点一一“人、环境、健康、护理”4个基本概念的前提,也是从根本上缩小学校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差异的重要步骤。

  2、对策建议

  比较中国内地和澳门护理起始教育的`基本情况后,就如何将护理院校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更紧密结合提出以下建议。

  2.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教育的改革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各护理院校都在尝试用更好的培养模式来保证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内地从1996年由教育部组织、启动护理本科教育改革项目以来,已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院校联合进行护理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阶段,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在护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有一些院校注意到了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结合欠紧密的问题,但由于招生数量大、资源和实习基地不足,短期内也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地进行护理课程设置改革,有效地利用临床资源,才能推动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建议在保证执行《护士条例》的前提下,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增加临床实习比重,为护士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索、承担责任以及学会如何成长为一名好护士和负责任的公民。

  2.2合理安排临床实习时间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得到很好应用的学科,护士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学生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后,如果不通过临床实践的运用,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以及融会贯通地应用知识。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就是弘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身心全面发展。通过“理论学习一临床实践一理论学习一临床实践”的不断循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于临床实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的知识点。另外,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环境,形成从“社会”的角度理解“人”和“疾病”的思维模式,有效地增强与病人、家属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能力。

  建议各护理院校参考澳门护理院校或协和护理学院等院校对学生临床实习安排的模式,创造条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逻辑顺序,合理安排临床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尽可能地避免仅仅将学生的临床实习安排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护理知识。

  2.3建立护理院校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长效机制

  护理学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特殊的要求,护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所以,如何通过临床实践中的磨练,协助学生掌握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直是各护理院校以及临床单位探讨的问题。而在护理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对学生正确的专业态度及专业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护理院校应该建立老师参与临床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包括安排老师亲临临床教学第一线参与带教工作,而不只是发挥联系实习的作用。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指导,将能让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和对临床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每年应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学校老师参与临床护理工作,这样老师能够真正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现况和发展,不断更新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能够更好地结合临床实践。而临床老师也需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相互配合,共同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2.4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均对此从不同层面有所研究并提出各种建议。针对内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现况,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和临床带教工作就尤为重要。

  建议有关部门制订医疗机构最低人力配置标准,不但需要考虑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还应该重视社区服务中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增加护理人员。同时,护理院校和临床单位需有效沟通、相互体谅,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也必须保证实习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指导。

  如何将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更紧密结合不但是教育者关心的问题,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要使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得更好,需要学校与临床携手努力,共同参与,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合格护士。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7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由McMaster大学护理系的AlbaDicenso教授提出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其内涵和临床实践也得到不断发展。有文献报道,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更能够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但护士在将循证护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时却遇到了很多障碍,使循证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能有机结合。有较多学者对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述如下。

  1、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运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的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过程。循证护理的概念包括了3个基本要素:

  ①科学可靠的研究证据;

  ②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

  ③患者的价值观、主观意愿和实际情况。循证护理的概念虽然已经被广为认识,但是很多人在循证实践中并没有认清实证的本质,只注重研究证据这一因素,而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患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愿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在进行循证护理研究和实践过程中,3个基本要素要完美地结合,缺—不可,任何一要素没把握好,都会成为开展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

  2、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的原因

  2.1临床护士方面

  2.1.1缺乏正确的认识研究表明:部分护士认为很多护理新理论与日常护理工作关联较少,而且也不可能时刻与最新理论保持步调一致;部分护士尽管已经认识到科研对学科的作用,但真正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的却很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已经被证实不正确的传统习惯,却仍在按传统习惯执行,如吸痰前向气管插管滴注生理盐水稀释痰液,不但不能起到稀释痰液作用,还有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临床上还在实行8。另外,很多人将证据等同于循证护理,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认为这就是循证护理实践,而不清楚临床研究可以作为循证护理的证据,但任何单一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覆盖所有情况,应用于所有的患者。

  2.1.2缺乏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认识到信息需求并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Toups强调信息素养应该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的必备技能。大量研究表明临床护士的信息素养能力不高,尤其表现在文献检索能力及评鉴能力上。皿等在新加坡调查研究了1486名注册护士,发现大部分护士不知道怎样选择检索语言,大部分护士只会用逻辑与(AND),而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用得很少,而其他如MeSH词、索引浏览(indexbrowsing)、截词(truncation)、通配符(wildcard)等也用得不多,护士查阅文献的来源也多是一些公用网站,而医学专业网站、循证护理相关的网站使用较少。Brancato[12]研究发现,由于研究文献质量参差不齐,护士对于检索到的文献缺乏评鉴能力和技巧,因而不能获得相关研究最可靠的证据。

  2.1.3缺乏足够的时间Mclnerney等研究认为,缺乏时间是临床护士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最显著的障碍。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关于健康照顾的信息涌现在不同的媒体报刊,研究发现,仅仅关于家庭照顾方面的文献平均每月有8000篇,护士要做到保持信息及时更新,平均每天要花20h查阅文献。而当今很多医院护士资源短缺,护士编制配备不足,临床护士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去用心发现问题,并花大量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护士表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还是愿思在临床工作中充分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2.2研究证据方面

  2.2.1研究证据质量不高最可靠的临床依据是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后进行的系统评价(SR)和单个大样本RCT。但此部分证据缺乏比较。尽管近年来我国护理科研论文数量显著增加,但总体质量不高,表现为护理研究内容较零散、规模小、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特色的专科护理文章较少;经验总结性文章居多,实验性研究论文较少,而实验性研究又有很多科研设计不够严密。如应燕萍等在分析2003?2009年循证护理教育文献时发现,在纳入文献中,随机对照方法、分配隐藏、盲法、样本量的估算、结果测量标准等并未很好地体现出来,护理研究论文的科学性不够。

  2.2.2研究证据时效性差循证护理实践就是将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强调研究证据的时效性。但研究表明,一方面,临床护士在查阅资料时往往首选教科书,但教科书更新很慢,一般需要3年或更长的时间,而在此期间会有大量相关的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因而临床护士查阅的教科书资料不能反映护理研究的最新观点;另一方面,护理研究者与临床护士的沟通较少,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传递给临床护士,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不能为临床实践所借鉴和推广。

  2.2.3研究证据与实践脱节我国护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规模较为零散,可重复性较差,缺乏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约1/3的护士认为现有的护理研究证据与护理临床实践关系不紧密,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不大,很多护理问题的研究进度与临床实践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研究证据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2.3患者方面循证护理的三要素之一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自身价值和愿望,患者需要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疾病的护理做出选择,参与临床决策。在发达国家,患者的价值观及意愿已纳入循证实践首先应该考虑的范畴。只有患者才能充分了解疾病对自身的影响,患者才是疾病过程的真实体验者,因此,在临床实践的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这样才能保证所做的临床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每例患者的价值取向及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每例患者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因此,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很难找到能应用于每一例患者的临床决策,患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愿与临床决策的融合难度很大。另外,在我国医疗护理的临床决策方面,长期以来都是以医护人员的决策为主,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愿望。国内循证护理病案报告中的多数报告较少甚至未提及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将要采用的循证护理方案、争取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或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应用临床证据等,未能详述向患者征求意见的过程和患者或家属的理解、支持程度。由此可见,患者的价值观、意愿和实际情况在临床循证护理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2.4护理管理者方面Hannes等调查发现,医院管理部门支持的缺乏是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一重要障碍。Brown等认为医院的的支持包括两部分:

  ①医院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的提供,网络信息的提供,临床图书馆员的协助等;

  ②医院的管理支持,包括领导对循证护理的重视,医院对临床护士的培训,有经验和循证能力的指导者提供给临床护士的指导等。但目前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有些病区还没有网络,很多临床护士还没有受到良好的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应对策略

  3.1制定并应用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量表明确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有助于我们掌握阻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制约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早在1991年,Funk等根据循证护理的概念,从循证护理临床实践者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主观意愿,护理研究证据的质量及护理管理者的循证支持等方面出发,设计了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量表;2008年我国研究者对量表进行翻译、评估和修正,制定了中文版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量表,并调查分析了120名护理人员,证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应用该量表能够帮助有效发现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的因素。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量表的应用,为我们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指明了方向。

  3.2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水平

  3.2.1改革学校循证护理教育要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水平,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首先,要将循证医学的课程加入护理教育计划,在本专科及研究生教育中普及,研究并制定适合护理专业的循证护理教材,为循证护理教育提供较好的蓝本;其次,要加强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再次,在循证护理教育中,注重学生循证意识和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循证思想养成一种工作习惯,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加强临床护士的培训临床护士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护理实践者,是将理论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直接人员,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因素,所以直接对临床护士进行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是解决理论难以应用到临床的良好策略。Grant等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连续模型,对临床护士进行1d的理论培训,然后进行12个月的指导支持和评估;StaffUeno等应用模拟试验的方法,使临床护士获得对临床实践进行评判性思考的平台,这些方法都能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水平。由于我国还缺乏具备扎实护理专业知识和循证技能的临床护理专家,因此,我国护士循证护理的培训应该梯度化,即首先培养一批临床循证护理专家,然后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再加强临床护士的循证技能培训,逐步过渡,而不可盲目的一蹴而就。另外,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护士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办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学习班或开展相关的业务学习等在职教育,提高护士查找文献的能力及评鉴能力。

  3.3提高研究证据的有效性有效的研究证据是循证护理实践的关键因素,提高研究证据的有效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①提高研究证据的质量:广泛开展实验性研究,提高研究工具的信度、效度和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科研设计方面要保证样本量,正确设立对照组,采用合理的随机分组方法,实施正确的盲法试验,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的理由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保证研究证据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②保证研究证据的时效性:扩大临床护士检索资料的范围,检索范围不能限于教科书,而要扩展到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循证护理信息网站,如澳大利亚TBI循证护理中心的“最佳实践信息报道”等,以及时查阅最新的研究证据;

  ③加强护理研究者和临床护士的沟通:护理研究者应及时了解临床护士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确保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能够及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3.4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循证医学服务核心是患者,临床决策必须通过患者的接受与合作,才能取得相应效果,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关心及期望等都将直接影响临床决策。因此,我们在循证护理实践时要做到:

  ①让患者充分知情: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各种信息,如治疗费用,针对该患者可以采取哪些临床决策及每种临床决策的利弊等,正确引导患者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临床决策;

  ②让患者主动参与决策过程:研究表明,患者越是主动参与临床决策,对所获得的证据越是理解,就越能做出体现其价值观和主观愿望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治疗隐私,帮助患者选择最佳证据;

  ③加强护患沟通: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外,我们还需掌握较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懂得如何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患者的疾苦,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深入理解患者有助于我们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3.5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循证支持李幼平等认为实施循证医学,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以下必需的条件:

  ①有效的政策支持;

  ②快捷的网络系统和高配置的计算机;

  ③多层次的循证医学电子资源;

  ④拥有—批懂得检索循证医学证据,能够准确判断研究证据质量,接受过循证医学培训的图书馆专职信息专家为临床医生提供检索支持;

  ⑤持续开展针对循证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专题培训或继续教育,经常组织相关研讨会。这些也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提供给临床护士的支持,为临床护士实施循证护理提供条件。另外护理管理者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注意人员的分级管理,保证具备循证护理技能的护士拥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循证工作。

  3.6重视临床图书馆员的作用临床图书馆员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从众多可用文献中辨别文献质量,筛选出切题的文献,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医护人员的循证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aatta等发现让临床图书馆员每周下病房1?2次,参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通过此平台使临床图书馆员能够对临床护士的信息需求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可以预见临床护士的信息需求,能够对临床护士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医院要重视临床图书馆员的作用,将临床图书馆员的办公室移到病房,加强临床图书馆员和临床护士的合作,为临床护士的循证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并积极米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水平,帮助临床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8

  1、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护理教育开始发展以来就一直在变革,各个护理院校都努力建设自身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医院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1996年,教育部启动本科的护理教育改革项目,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和护理院校工作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在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时,尽管有很多院校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强度不够,但是因为学生数量多,实习基地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好这一问题。因此,必须建设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护理课程设置,合理利用临床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来看,各个护理院校要在落实《护士条例》的前提下,按照学校自身状况,不断提高临床实践的课程,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参与临床实践,督促学生们主动学习,努力探究,积极承担责任,提高护理技能。

  2、合理安排好临床实习时间

  对于护理学来说,这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所以要利用临床实践应用护理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专业水平。在护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应用知识,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推动学生全面提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除此之外,利用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实现和社会环境的接触,更新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自身和病人、家属或者和其他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意识。对于各个护理院校来说,要合理安排学生临床实习实践,为护理学生创造优良条件,按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逻辑顺序,科学的安排临床实习时间,不能把所有学生的临床实践都安排在护理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这样会错过为护理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护理人员内化护理知识。

  3、建立护理院校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长效机制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而对于护理教育机构来说,它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各个护理院校努力研究如何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学生的个人技能,内化理论知识。在进行护理教育过程里,老师的积极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护理态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各个护理院校必须建设教师参与引导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各个教师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里,改变传统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角色。通过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共同作用,指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工作,进一步实现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使教师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里,一方面可以连接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实践水平,通过和学校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

  4、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

  在现在的医院发展状态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十分短缺,在这一背景下,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会影响着护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学者来说,他们逐渐从多个层次上开展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怎样激励面对护理人才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均对此从不同层面有所研究并提出各种建议。针对内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现况,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安排临床带教工作。所以,相关部门要设置医疗机构最低人力配置标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社区服务里的护理人员配置重视力度,合理设置配置标准,增加护理人员。初次之外,护理院校要加强和临床单位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即使是人才资源短缺,也要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通过把护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

  5、总结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通过护理院校努力提高护理学生的护理技能,这必然需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实现护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9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化管理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将我院20xx年144名新护士(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2012年124名新护士(观察组)采取路径化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新护士在技能、理论成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路径化管理模式进行培训的新护士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临床路径化管理模式引入新护士培训中,可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具体化,可有效提高新护士培训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关键词:教育培训;新护士培训;路径化管理

  根据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开展的要求以及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以我院为例,20xx年新入护士144人,20xx年新入护士124人,占全院护士的30%。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但思想不稳定、角色适应不良、沟通能力欠缺、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也成了临床上最具安全隐患的人群,使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深受影响。对新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不仅是护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基础,也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和舒适的保证[1]。为使新护士尽快转换角色,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我院护理部从2012年4月起优化新护士培训工作,开展新护士培训路径化管理模式,使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逐步得到完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新入护士144人,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1.3岁,本科10人,大专117人,中专17人,2012年新入护士124人,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8岁,本科14人,大专95人,中专15人,两组新护士年龄、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我院护理部将路径化管理模式运用于各科室对新护士的培训上,制定了新护士培训路径统一模板,设有全院统一的公共项目;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在护理部总体思路的引导下,增添专科项目,成为具有各专科特色的专科培训路径。共分为三个月完成,具体内容如下。

  1.2.1第一个月:科室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重要阶段。培训内容包括

  (1)科室培训:病区环境、科室基本概况、科室规章制度。

  (2)理论考核:护士职责、护士条例、主要核心制度、护士消毒隔离考核标准、护士行为仪表规范、服务规范、技能操作注意事项等。(3)技能考核:十项基本技能、各科室专科技能。

  1.2.2第二个月:专科理论技能和临床实践培训

  在巩固第一阶段理论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培训内容包括:

  (1)理论培训:各班工作职责、流程、公共、专科应急预案、专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急救物品、常规器械、仪器设备、药品管理制度、专科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处理、专科基础理论、常用仪器设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护理核心制度等。

  (2)技能考核:十项基本技能、各科室专科技能考核巩固。

  (3)护理文书:体温记录单绘制、患者出入院处置单、填写危重患者转科交接单、护理交班报告单、各种物品交接记录本。

  1.2.3第三个月: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综合前两个月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评价,主要包括:护患沟通的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能力、护理技能操作现场考核评价。

  1.2.4培训考核方法

  采用科室分带教老师培训考核新护士;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审核培训效果;护理部检验考核科室培训效果的层级培训管理模式。由分带教老师根据路径在规定时间内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按照每名新护士的学习能力安排培训考核时间;科室护士长、总带教老师根据分带教老师培训考核完成时间进行审核考核;通过院级的各项考核来检验科室的实际培训效果。在新护士轮转期间能够接受不同科室系统化、个性化的培训,使科室对新护士培训有章可循,达到指导与规范作用。

  1.3观察指标

  在实施路径化管理模式的培训方法前后对护士的护理基础知识和护理能力技能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成绩≥90分为合格,理论考核成绩≥85分为合格,同时调查新护士不良事件及服务投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两个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治愈天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较前有明显提高

  20xx年护理部对新护士岗前培训考核汇总:(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合格率40.28%,平均分数:82.81分;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57%,平均分数:86.94分。2012年护理部对新护士岗前培训考核汇总:(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合格率67.2%,平均分:88.2分;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73.7%,平均分数:93.7分。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对比(例,%)分组例数技能考核平均分理论考核平均分技能考核合格率xx%理论考核合格率(%)对照组14486.94分82.81分57%40.28%观察组12493.7分88.2分73.7%67.2%

  2.2不良事件及服务投诉发生率明显下降

  20xx年(对照组):全院服务投诉及不良事件报告31例,其中一年内新护士发生11例,占全院比例的35%;20xx年新护士144人,发生人数11人,占总数的的8%。2012年(观察组):全院服务投诉及不良事件报告14例,其中一年内新护士发生0例;2012年新护士122人,发生不良事件0人。2012年新护士(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20xx年新护士(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路径理念是一种高效、低耗、程序化、标准化,有时间性、有计划性的先进管理模式[2]。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护理继续教育的前提,是护士从事护理职业第一阶段的培训,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所接受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3]。临床路径教学法强调了时间性、计划性和目标性,从而保证了培训的质量[4],我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开放床位1400余张,通过新护士培训路径化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无论是从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还是从病人满意度、培训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率、液体出错率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高。使新护士学习目的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带教老师责任心增强、带教较前更具体、全面;使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实行培训路径前后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均能体现此项管理创新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朱小平,姜广荣,耿东霞,等.新护士阶梯式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4):62-64.

  [2]王雅杰,戴正银,谢晓峰,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综合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17):2099-2100.

  [3]刘乾惠,刁晓兰,顾琼.浅析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实践效果[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6):673-675.

  [4]祝宪庭,杨瑞贞,朱凤祥,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1):3068-3069.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10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良性肿瘤病症,发病率较高,其常引起患者月经紊乱状况,随病情进展将引起患者并发多种生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段是药物治疗及手术切除,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缺陷。海扶超声聚焦刀属于新型无创治疗方法,此次研究中探讨海扶超声聚焦刀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更多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新余市幼妇保健院行海扶超声聚焦刀无创治疗的53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符合《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关于子宫肌瘤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断等,或体检发现子宫肌瘤;排除宫内膜及宫颈病变;无其他妇科疾病;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33~51岁,平均(40.55±1.50)岁。肿瘤部位:多为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1.5~13 cm。单发肌瘤37 例,多发肌瘤16 例(2~4个),有宫内节育器者术前取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JC 200 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体系进行治疗。治疗时间:避开月经期及月经前1 周。术前对患者进行B 超及MRI进行检查,详细记录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摄片保留;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治疗前给予80U 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1020850)+加入5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0 滴/min。常规皮肤脱脂脱气,取俯卧位,镇静镇痛下,行机载超声定位,功率设为180~400 W 进行治疗,由深到浅、由足至头,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出血状况及生命体征情况,治疗后予冰生理盐水500 mL 分次灌注膀胱后,返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手术治疗结束后,使用B 超进行复查:检查肌瘤回声、血流、体积;术后回访患者月经量,经期状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 2)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瘤体体积。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后肌瘤体积减小50%以上,肌瘤中血流信号、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肌瘤回声明显增强;有效:患者治疗后肌瘤体积减少≤50%或肌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患者肌瘤中血流信号明显减小,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肌瘤回声有所增强;无效:患者治疗后肌瘤增加,肌瘤中血流信号、肌瘤回声等无变化,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影像学检查,53 例患者中共62 个肌瘤,对患者进行随访,经一次性治疗,显效37 例,有效12 例,无效4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49/53)。62 个肌瘤经一次性治疗,消融肌瘤56 个,肌瘤消融率为90.3%(56/62)。53 例患者中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月经异常、腹部包块、白带增多、疼痛、尿频、便秘、继发性贫血等),改善率为92.5%(49/53);患者子宫肌瘤瘤体出现明显减小,消退率为90.6%(48/53)。2 例患者治疗中主诉存在腹部及腰骶部胀痛,1 例患者治疗中存在大腿根部胀痛,上述3 例患者未经任何处理,2 d 后症状缓解;1 例患者肌瘤体积较大,治疗中出现阴道流血症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患者治疗3 个月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1 个月后瘤体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正常肌层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之间的作用、性激素作用等均是子宫肌瘤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可无症状,只能通过超声检查或盆腔检查确诊,子宫肌瘤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疼痛、腹部包块、压痛、白带增多、贫血、严重时还将的导致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关妇科疾病,甚至引起患者流产、不孕,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时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采用手术治疗时能直接切术患者病灶,有效避免了子宫肌瘤复发。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切除患者子宫后将引起患者丧失生育能力,也易引起患者卵巢相关功能早衰,导致绝经期提前。

  海扶超声聚焦刀属于无创治疗技术,其属于新型子宫肌瘤治疗手段,又称JC 型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海扶超声聚焦刀是以超声波为治疗源,利用超声波良好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将超声能量透过皮肤汇聚到患者子宫肌瘤,从而使肌瘤中聚焦区域温度瞬间升达60℃~100℃,引起蛋白质变性,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消融子宫肌瘤的目的。病变组织以外的正常组织因温度较低而不会造成损伤。消融后的肌瘤可逐渐缩小至消失。使用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时,采取非侵入操作,具有无创性,也无辐射,皮肤无任何瘢痕,保留子宫、不影响女性正常内分泌功能;患者不良反应较小,多发子宫肌瘤及再发子宫肌瘤可重复治疗;采用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时无需麻醉,主要采取静脉给予镇静镇痛药,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即可完成治疗,减少麻醉引起的风险;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痛苦小;且患者治疗时间一般1~2 h,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患者治疗时无需进行输血治疗、营养治疗等,减少了患者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海扶超声聚焦刀无创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肌瘤消融,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将其作为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推广运用。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11

  妇产科学是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并驾齐驱的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是一门独立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女性病人生殖系统疾病学习的特殊性,患者不大愿意配合临床教学。如何改革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一个重要而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作了一些偿试得岀几点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试验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教学观念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一般的来讲,以往的教学模式很直白,很少缺乏临床与实践结合的部分,在很多医学院中,医学教师大多数都比较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使用知识与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我们就要积极的转变了教育观念,首先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合理的转变。教师将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病情,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教学,对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参与型教学2,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与主动行动,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很少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在临床教师的安排下每天重复的开“化验单”,粘贴“化验单”,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提倡教师把实习同学真正当成“准住院医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工作中,认为自己也是临床工作的主体,自己已经是“准医生”了,这样学生的自我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主动的参与到临床实践中。这一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内部各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2、消除性别顾虑,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由于妇产科学内容多而复杂,又具有特殊性,以及扩招后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不愿意学习妇产科学的男生越来越多。如何让男生学好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强调学好妇产科学的重要性,男生之所以不屑于学好妇产科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男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而且又是男性,以后到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认为即使学好了也无用武之地,还不如多看看其他书籍或千别的事情,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外科的学习上,对西医妇产科学不屑一顾,持这种态度者占绝大多数;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产科患者拒绝男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故男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阶段易陷入尴尬境地;

  (3)个人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使得男生对妇产科学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抵触,而且社会上对男医生做妇产科检查存在着偏见,认为男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就“不正经”,男生在正常教学中看录像片也觉得难为情等;

  (4)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自行创业,但也不会从事妇产科学方面的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是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教研室规范教学查房制度、教学病例收治制度,学生实习转科等制度,严格实习生的管理与监督。此外,我教研室还定期开展专业、课程、临床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同时听取专家组和学生的意见,对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合理采纳和改革教学方法。除此,我们还设立了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包括出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对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开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

  对于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临床指导下也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压缩性指导,在讲解每个教学内容时候都有一定的多样化,把临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教师最好留有一定的医学作业,例如在结束一节医学临床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心得,自己拟定一些学习报告来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临床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技术,妇产科是所有医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们只有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才能更好的学会知识。为了培养更多的妇产科人才教师们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谈谈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03-02

论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11-07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04-01

临床医学的检验论文04-14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论文08-26

论临床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论文12-10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论文09-18

临床医学检验毕业论文08-26

关于临床检验医学发展探讨的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