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临床观察

时间:2020-10-24 17:41:20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临床观察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手术时间(47.30±6.02)min,术中出血量8~20ml,平均出血量(12.50±2.10)ml。术后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摘除术;疼痛程度;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的主要因素,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下肢麻木、疼痛及皮肤感觉异常等,在体力劳动者中较为多发,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1]。传统临床中主要采用后路椎间盘摘除治疗,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后休息,不便于恢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椎间孔镜技术逐渐成熟,并在椎间盘摘除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探究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全面、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均符合WHO中规定的诊断标准[2]及以下手术适应证:①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有反复下肢神经症状表现;②经CT或磁共振检查结果与神经根定位体征相同。排除符合以下手术禁忌证患者:①腰椎间盘髓核钙化或椎管内游离;②骨性腰椎管狭窄,椎间隙极度狭窄;③合并腰椎不稳、滑脱和畸形;④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妇;⑤马尾神经受压致大小便障碍者;⑥不能耐受麻醉者;⑦L5~S1椎间盘退缩变髂嵴较高者。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3.20±10.4)岁。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22例,L4~5节段椎间盘突出者28例,合并L5~S1及L4~5节段椎间盘突出者22例。

  1.2方法

  手术准备:手术治疗前行常规X线、CT及MRI腰椎正侧位、动力位检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了解患者的合并症情况,以做好相关控制。手术治疗:取患者俯卧位,将手术床调整至弓形。经C型臂机透视检查确定手术间隙,行棘突旁侧后方手术入路。明确皮肤穿刺点后,使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3]。在透视引导下,经椎间孔直接穿刺进入椎间盘,沿导针切开皮肤,长度为0.7cm,经导针置入扩张管,随后顺沿扩张管将工作套管置入,透视下明确椎间隙及深度后,行1ml亚甲蓝(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164)椎间盘内注射,以使变性髓核组织染色。连接好椎间孔镜,在监视器监视下,使用微型髓核钳将染色的变性髓核组织取出。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根减压情况,是否有硬膜波动,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切口和通道的反复冲洗,随后拔除器械,行切口缝合。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肤色、体温等各项指标变化,注意有无不良症状,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采用VAS评分及ODI指数评估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手术指标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手术时间(47.30±6.02)min,术中出血量8~20ml,平均出血量(12.50±2.10)ml。

  2.2ODI指数和VAS评分术后患者的ODI指数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是引起患者腰痛的主要因素,在L5~S1和L4~5间盘处常见,退变的椎间盘内组织代谢结构异常和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炎性物质产生,刺激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性疼痛[4]。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传统手术主要采用椎间盘减压的方式缓解腰痛,但手术操作的创伤较大,术后卧床时间长,不易恢复。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微创技术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能够在达到治愈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损伤及并发症。本组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较之传统手术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保持清醒状态,术中可与患者交流,有效的避免了麻醉风险,降低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5];②手术切口约0.7cm,术后疼痛轻微,基本无需镇痛药物辅助治疗[6];③不破坏椎旁肌肉及韧带,对椎管内结构和神经无太大干扰,出血量少,术后通常无椎管内瘢痕组织;④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7];⑤术后恢复快,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较大程度的降低了治疗费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47.30±6.02)min,术中出血量8~20ml,平均出血量(12.50±2.10)ml,效果明显。且患者治疗后的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其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治疗时间和出血量,促进患者康复。手术中使用椎间孔镜配合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祥.23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013.

  [2]隰建成,马远征,胡明,等.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3):252-254.

  [3]燕飞.23例椎间孔镜下骨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2):48.

  [4]谢林,顾军,贾晋辉,等.经皮5.9mm全内窥镜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0):1074-1075.

  [5]刘中收,白世明,王云峰,等.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4,30(9):37,39.

  [6]宋西正,王文军,薛静波,等.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9):778-782.

  [7]张西峰,王岩,肖嵩华,等.局部麻醉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479-3480.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临床观察】相关文章:

1.临床执业医师考点:梨状肌下孔

2.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椎间盘生理作用

3.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运用进展论文

4.经鼻内镜鼻窦手术24例临床分析论文

5.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论文

6.阿奇霉素下儿科临床论文

7.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介绍及其临床研究

8.痰热清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临床护理

9.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儿科临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