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17-09-17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共54例,现将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有2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一贯煎加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定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7例肝硬化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后好转12例,占44.44%(12/27),有效10例,占37.03(10/27),无效5例,占18.52%(5/27),总有效率为81.48%(22/27);观察组27例肝硬化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好转24例,占88.89%(24/27),有效2例,占7.41(2/27),无效1例,占3.70%(1/27),总有效率为96.30%(26/27),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肝硬化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同时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疗效

  肝硬化是一种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广泛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及纤维间隔形成,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变形,变硬。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本病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3.6个月便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取了2010年9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共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共5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对象都均经过检查并确诊为肝硬化。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27例,其中观察组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在34岁到58岁之间,病程在3到10年之间;对照组患者男性有20例,女性患者有7例,年龄在31岁到60岁之间,病程在2年到8年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一贯煎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西医治疗法要求患者在服用保肝,消炎,利胆,抗纤维化,利尿等药物的基础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一贯煎加减联合治疗:基本方:北沙参15g 麦门冬15g 当归身15g 生地黄20g 枸杞子15g 川楝子10g 。加减若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可加草决明10g,女贞子15g,若肋协痛甚者可加合欢皮15g,玫瑰花(后下)15g以舒肝调气,口枯燥,少加酒炒黄连6g以清热泻火,有虚热或汗多着,可加地骨皮10g以滋阴清热,肋胀痛按之硬,加鳖甲(先煎)8g以缓解疼痛,肝气郁结严重中可加柴胡10g,香附10g,川芎10g以行气解郁。若肋协部位有青块瘀血严重者可加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以活血除瘀,行气止痛。每日1剂,水煎服取600ml,分三次口服,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并分类和汇总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这两组患者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表示组间率对比;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27例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后好转12例,占44.44%(12/27),有效10例,占37.03(10/27),无效5例,占18.52%(5/27),总有效率为81.48%(22/27);观察组27例肝硬化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好转24例,占88.89%(24/27),有效2例,占7.41(2/27),无效1例,占3.70%(1/27),总有效率为96.30%(26/2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病发原因十分复杂,其主要原因包括:西方国家以酒精中毒为常见原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同一个病例可由多种病因同时或先后作用而形成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血吸虫病,化学毒物或药物,胆汁淤积,循环障碍,代谢紊乱,营养不良,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肝硬化。中西和西医对肝硬化产生的原因判定依据存在较大差异,中医认为,肝硬化与患者肝气郁结,瘀血阻滞,湿热蕴结,肝阴不足有直接关系,由于患者肝的疏泄功能调节机体情志活动。肝失疏泄引起的情志变化有抑郁与亢奋两方面,抑郁为疏泄不及,气机郁结,亢奋为疏泄太过,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气机失和而产生肝硬变。又由于久病耗伤,劳欲过度,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精血亏损,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致使肝硬化。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肝主藏血,调节血量,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气滞可以及血,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阻塞肝络,瘀血内停则导致肝硬变。西医治疗肝硬化以消除诱因为依据,通常情况下以局部治疗法为主,全身治疗法为辅。药物以保肝,消炎,利胆,抗纤维化,利尿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肝硬化更加注重疏肝理气,滋阴疏肝,而中医本方中一贯煎以滋阴疏肝,行气解郁为主,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滋水涵木。北沙参,麦门冬,当归身枸杞子滋阴养血以补肝肾,助生地黄以补肝肾,共为臣药。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泻热,理气止痛,以遂肝木条达之性。加减中草决明,女贞子以清肝明目,滋阴疏肝,合欢皮,玫瑰花以舒肝调气,酒炒黄连以清热泻火,地骨皮以滋阴清热,鳖甲以疏肝缓解疼痛,柴胡,香附,川芎以行气解郁。桃仁,红花,丹参,以活血除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则以滋阴疏肝为主,行气解郁为辅,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肝硬化自除。

  综上所述,在治疗肝硬化时,临床上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1】 司长源,杨艳. 内科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2:209-214.

  【2】 姚军汉,陈兆修,魏晓萌. 中医内科学【M】.1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08:163-168.

  【3】 吴红彦,周天寒. 方剂学【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120-121.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临床效果分析相关推荐
  • 中医心理学治疗老年人肺癌临床研究论文
  • 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论文
  • 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实习带教体会论文
  • 大咯血致支气管动脉栓塞患者临床治疗危险因素探究的论文
  • 免疫治疗视角探析肝癌的临床治疗策略论文
最新推荐
  • 外科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初探的论文
热门推荐
  • 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成因与对策
  • 浅谈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 浅析妇产科疾病的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