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颈椎病9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0-09-01 08:42:17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手法治疗颈椎病92例疗效观察

毕业论文

【关键词】  颈椎病 按摩 穴位按压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系指由椎间盘变性而引起椎体及附近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而致的颈神经根、脊髓、血管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997-06—2000-05,我们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病92例,并配合牵引、颈复康颗粒治疗8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78例均为本院按摩针灸科患者,门诊96例,住院8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男38例,女54例;其中神经根型52例,椎动脉型13例,交感神经型10例,混合型17例;病情轻重:轻度56例,中度24例,重度12例;年龄13~65岁,<20岁5例,20~30岁15例,30~45岁29例,45~65岁41例,>65岁2例,平均39.5岁;病程<5年66例,5~10年10例,10~15年7例,15~20年5例,>20年4例。对照组86例,男40例,女46例;其中神经根型49例,椎动脉型12例,交感神经型9例,混合型16例;病情轻重:轻度52例,中度23例,重度11例;年龄23~67岁,<20岁4例,20~30岁14例,30~45岁20例,45~65岁40例,>65岁8例,平均45岁;病程<5年54例,5~10年9例,10~15年15例,15~20年6例,>20年2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史。②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下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⑤X线正位片显示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准备手法[2]

  患者坐位,按压患侧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穴。

  1.3.1.2  治疗手法[2]

  ①按压患侧天鼎、缺盆穴。②术者两手拇指沿两侧颈后肌向下滑行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两侧处,两拇指指端相对,用力横向按压,患者头部同时后仰倾斜,按压30 s,然后在两侧肩上部由颈根部至肩井穴处分3点按压。③按压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讠意讠喜俞、极泉、曲池、小海穴。④术者左手4指置于患者右肩上,拇指顶住肱骨颈后侧,右手持腕向前外侧拔伸,同时左手拇指顶住肱骨颈后侧向前顶送,患肢再向后伸,反复数次。以患者肩为中心,右手持腕先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再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反复数次,然后再持腕用力向前拔伸上肢4~5次。⑤术者两拇指放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两侧,先向中线推挤,再滑向上,继而向下,用力按压30 s。起手时向上压挑,并向外旋转放松。⑥术者在患者背侧,两前臂尺侧置于患者两肩上,用两手掌托住两侧下颌,拇指顶于患者枕骨下后侧凹陷处—风池穴,用力向上拔伸头部,拔伸时头稍向前倾,1 min后逐渐放松,拇指在原处向外旋转。然后两拇指在颈后肌两侧向中线对挤并向下滑行,对挤至第7颈椎平面为止。⑦嘱患者两手用力抓住坐凳,术者仍依原式抱住头部两侧,拇指置于身后,向前上方牵引颈椎,30 s后,在牵引下将头先向健侧徐徐旋转45°,再徐徐转向患侧45°,然后再转回中位。在轻度牵引下,将头前屈、后伸,继而在稍前屈位,将头再作左右旋转各1次,不过其旋转速度稍微加快一些。最后全部放松,恢复原位。⑧术者立于健侧后部,左手扶于头顶,右手扶住患侧肩顶部,两手向相反方向分离,以牵拉其右侧颈部。同法施于左侧。⑨术者两拇指放于第一胸椎棘突两侧旁开1 cm处,两拇指向中线挤压,挤压至中线时,拇指向上向外旋转,向下滑行,对挤至第12胸椎平面为止,反复2~3次。⑩术者两手分别搭在两肩根部,拇指在肩后侧,四指在肩前侧,用力抓捏两肩肌肉,并向外侧滑行抓捏至肩峰为止,反复3~4次。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2  对照组

  采用自制枕颌套及牵引架进行牵引,患者坐位或卧位,头部中立位或向前倾5~20°左右,牵引质量为3~5 kg,每日1次,每次牵引30 min,15日为1个疗程。配合药物颈复康颗粒(承德中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2204)对症治疗,每次1包,每日2次饭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1~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根据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疗效。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  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李墨林先师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是按照经络穴位以“指针、弹拨、牵引”为主,辅以其他手法,达到治愈的目的[2]。在操作中,又分为准备手法和治疗手法。准备手法是一种轻手法,可以起到活血散瘀、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为施行治疗手法做准备,同时又增加治疗手法的疗效。治疗手法是针对不同病理变化进行的手法,是一种重手法。2种手法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在穴位选择上,取风池等穴。风池穴既是病变部位,又处在上行头顶,下达身侧的枢纽处,符合“本经有病本经求”的治疗原则。按压缺盆穴,可将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压迫于拇指与第一肋骨之间,既阻滞臂丛神经使上肢麻木止痛,又暂时隔绝锁骨下动脉的血液,一旦放松拇指,则血液骤然沿动脉向下流去,患者即感觉上肢有热流通过,故可舒张上肢及颈部的血液循环。

  手法治疗颈椎病,能消除或缓解肌肉紧张与痉挛,松解肌肉或关节的粘连,消除肿胀,纠正关节错位等。特别是手法牵引在短时间内运用较大牵引力,可以扩大狭窄椎间隙及椎间孔,从而去除或减轻对神经、血管激惹。而且,可改善全身状况,疏通经络,增快并改善颈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据研究资料表明,手法治疗可刺激深部组织的感受器和神经纤维,使粗神经纤维兴奋,从而抑制神经纤维传来的痛信号,因此手法治疗能增强抗痛的能力。此外,手法还可提高局部血液中的内啡呔含量,加速致痛物质的排泄,从而达到镇痛作用。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未发现副作用,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2]柴宏侠.运用李墨林先师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42例体会[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1): 117.

【手法治疗颈椎病92例疗效观察】相关文章:

1.新癀片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的观察

2.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3.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初探

4.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5.牙周炎如何治疗效果好

6.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研究分析

7.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

8.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观察

9.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