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课改分析

时间:2020-09-20 13:10:5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课改分析

  一、医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医学院校的大多数实验课程是按照苏联的模式,以专业学科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这种实验课程设置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自成体系,相互脱节: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自成体系,相互封闭,造成相互脱节,资源浪费;相近专业的实验内容重复开设,造成实验耗材的浪费;相近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互不交流,重复配置,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长远规划,实验教学搞小生产,小作坊,小而全,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一方面是临床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老化过时,其结果是造成教学内容设置更不合理。

  (二)医学实验课程内容简单重复

  长期以来,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课的验证,这样对实验课的要求很低,只是简单的重复,实验课内容模式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缺乏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医学实验课程对科学素质培养重视不够,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对科研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能力训练有明确要求。但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对科研训练要求较低,课程数量少,学时比例低。

  (三)医学实验课程内容相互脱节

  由于医学各专业分工细、口径窄,附属于各专业课的实验课程就显得零乱,各自为政,主要问题表现为相互脱节和重复设置。例如,组胚学安排在第二学期,病理学安排在第四学期,使得相互需要支撑的学科脱节。最简单的显微镜使用方法,在生物、组胚、病理、病原和检验等不同专业的实验课中都要重复;动物实验方法在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和外科等不同的专业中也要重复。这样一来既不能使医学实验课自成体系,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与理论课内容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临床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医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改革的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引入国际标准,深化医学实验课程改革

  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从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2.建立新的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设置模式。我们将功能性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按器官系统为核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由传统单一的课程体系向多样化模块课程体系转变,改变我国医学实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的现状。

  3.完善和优化新的医学实验课程内容

  打破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设置模式,将功能性相近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器官系统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逐步完成基础医学课程综合化,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最终,构建以系统模块为中心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二)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有机整合医学主干学科,交叉融合相关学科,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将实验课程内容从原有理论课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将过去分属不同学科、但内容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实验课程。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2门学科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我们将实验动物学、实验技术学和统计学等的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到实验设计中,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形成具有基础联系临床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课程的融合。

  2.以系统器官设置模式为主线,建立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在目前医学教育总体模式不变的条件下,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模式,制定和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组织学和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的课程,按照系统和器官为主线的模式,安排与相互衔接,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联系临床的实验教学体系。

  3.以培养卓越医师为核心,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结构

  以培养卓越医师为核心,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完善医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展创新实验的基本方法,探索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课程管理上,进行实验教学项目菜单化、教学内容层次化和选课项目自主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4.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实验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通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统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论文的撰写等实践过程,完成科学实验设计,使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融会贯通,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建设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师队伍。

  三、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果

  (一)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从2008年3月开始,研究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根据学科性质及条件成熟程度,将实验课程内容从原有理论课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将过去分属不同学科、但内容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实验课程。2010年3月,初步建立了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具体的成果内容是:

  (1)把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重组融合,形成医学形态学和医学形态实验学两门课程。

  (2)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重组融合,形成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医学机能实验学两门课程。(3)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融合,形成生化和分子生物实验学;把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融合,形成医学生物实验学。

  (3)把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实验课程融合,形成免疫和微生物实验学。因此,新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将实践特征强和实验内容多的理论课携实验课的模式改变为实验课主导的模式,改变传统模式中实验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性质,代之以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兼容相关理论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

  (二)修订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根据新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要求,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1)医学形态学,医学形态实验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