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丹毒的诊治方法与临床分析

时间:2023-03-06 19:47:12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丹毒的诊治方法与临床分析

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一般的抗菌消炎短期内不易治愈,且治后复发率高。,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为解决治疗难题,根据该病的发病部位与解剖特点,我科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创立了梅花针针刺配合拔火罐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病人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38例,男48例,女56例;年龄15~72岁;病程3天~6年;急性丹毒36例,亚急性23例,慢性丹毒急性发作45例;发于下肢67例,上肢14例,头颈部6例,躯干17例。两组病人局部均有红肿热痛,均进行体温、血白细胞计数检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病因分析: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1.3治疗方法:
        1.3.1全身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1.3.2局部治疗: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1.3.3中医特色治疗  治疗组将皮肤红肿明显处和针具常规消毒,根据患处皮肤厚薄用梅花针适度叩击,直至出血,再根据叩刺面积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火罐,拔出部分淋巴液和血液,时间约2~3min。对照组局部外擦3%碘,并用20%鱼石脂软膏外敷。两组均静滴青霉素640万u,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满1个疗程后症状未消失者继续治疗,一并作为疗效统计对象。
  1.4疗效评定标准[1]:经7天治疗后判定疗效。痊愈为体温、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皮损消退,附近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退。好转为体温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患处红肿减轻,局部温度稍高,附近淋巴结压痛减轻。无效为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患处及附近淋巴结肿痛如前。 
    1.5结果:治疗组有1例在第3天治疗中局部出现黄豆大水疱,肿痛已减轻而停止梅花针与拔火罐,归入治疗组好转类。另2例治疗中见米粒大水疱,改水疱旁治疗而坚持满疗程,水疱3天后消失。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痊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33,P<0.01)。治疗1年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治疗组随访到58例,年内复发6例,复发率10.34%;对照组随访到34例,年内复发10例,复发率29.41%。表1  满疗程后两组疗效观察          2讨论
       丹毒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毛细淋巴管的炎症。淋巴系统与血循环系统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常规的肌内注射或经静脉给药不易到达局部,使该病恢复较慢,毛细淋巴管一头为盲端,淋巴液循环缓慢。炎症时其内充满炎症细胞及细菌不易被及时清除,造成丹毒复发率高。笔者采用梅花针在红肿病变明显区刺破皮肤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使之向外开放,并利用火罐的负压将其内弥漫着以炎症细胞为主的淋巴液与血液排出体外[2],使正常组织区新鲜的或含有抗菌药物的淋巴液和血液流入负压区,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清除并消灭该部细菌,使丹毒达到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目的。从两组统计结果可看出,在1个疗程内组比对照组痊愈率提高28.71%,总有效率提高15.39%,而年内复发率反减少近20%。本法实用,是传统医学用于丹毒治疗上的一种新的尝试。
        预防丹毒的复发问题:从统计的104例病人中看到有67例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小腿前方,其中以慢性丹毒急性发作为主,占43.3%。调查发现,这43.3%中有75%患有各型的足癣,以浸渍型为多,它们趾间的皮肤长年破损,处于无保护状态,对各种细菌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部分细菌也长期存在该处,生长繁殖,要减少丹毒复发,除在发作期使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火罐),清除丹毒间的细菌,对足癣病的及时处理能有效阻断侵入之门,也是预防发作的关键。当然,发作期抬高患肢及局部热敷也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丹毒的恢复。对“足癣不能治,治好要生病”的错误观念要多做说服。
        祖国医药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的记载,通常热与火互称,热为火之轻,火为热之重,热属六淫之邪,但在临床很少把它看作是一种外邪,热常可由风、寒、暑、湿、燥和致敏物等外邪入里,在体内化热化火转化而成,或辛酸炙使肠胃功能紊乱而致。目前,慢性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症无彻底治愈的根本办法,久则营气不从,郁而化热,引起皮肤红肿胀、发热水疱等系列症状,当炎症控制后,由于治疗不彻底,细菌邪毒乘虚而入,正不胜邪导致丹毒反复发作,进一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淋巴液回流受阻。在治疗上,调节气血,促使淋巴液回流无阻是防止丹毒反复发作的根本办法。本法能达到以上效果。
        
        [1]梁勇柱.实用皮肤病诊疗全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417
        [2]刘辅仁.实用皮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4

【探讨丹毒的诊治方法与临床分析】相关文章:

气压制动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探讨09-05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探讨05-31

刷卡消费中身份识别新方法探讨08-30

分析艺术张力对动画艺术的重要性探讨性论文04-24

原发性胆囊癌32例临床分析05-31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方法分析08-13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探讨论文09-30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05-16

分析落后地区薄弱高中的政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讨论文04-17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探讨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