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比较

时间:2020-08-26 18:18:45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血肿和淤血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采血后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方法 实验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对照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屈肘棉签横压法。结果 实验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伸肘棉签直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既保护了体检者肘部静脉,又减轻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静脉采血;按压法;止血效果
        静脉采血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再局部按压穿刺点为常规操作方法[1]。静脉穿刺后,正确按压是保护静脉采血者血管及保证下一次静脉穿刺顺利进行的前提。不当的按压会造成患者出血、淤血、血肿等,不仅可引起患者紧张、局部疼痛和浅表静脉缺失,而且也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既增加了静脉穿刺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但在抽血时发现,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穿刺点容易出现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而拔针后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明显降低。我们将两种按压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血对象共200 例,男120 例,女80 例,年龄16~62 岁。均为健康体检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要求操作者一针见血,排除反复同一部位穿刺者。采血部位为肘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采血材料均为同一厂家的真空采血管和7 号采血针。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1 号窗口采血,用伸肘棉签直压法按压,男58 例,女42 例,年龄18~60 岁。对照组在2 号窗口采血,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压,男62 例,女38 例,年龄16~62 岁。血管穿刺难易程度大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2 拔针按压法
        ①伸肘棉签直压法,采血完毕后迅速拔针,在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将消毒棉签梗对着受试者,棉签顶端对着操作者距离针眼远心端0.5 cm 处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嘱被采血者用未采血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横压在无菌棉签上,大拇指向上托住上臂。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被按压[3],受试者肘部处于伸直状态,并告知不要按揉,按压5 min。②传统屈肘棉签横压法,护士采血完毕,迅速拔针,拔针时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拔针后,立即用消毒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压皮肤针眼,并嘱受试者用劲屈肘夹紧棉签按压5 min。
        1.2.3 判断标准
        拔针后针眼处是否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
        血肿及淤血评定指标:当拔针后血液由穿刺点流至皮下所形成的血肿或淤血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 时为血肿或淤血形成[4]。
        2 结果
        两种拔针按压法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瘀斑率的比较结果见表1,经x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采用伸肘棉签直压法拔针后出血、血肿、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屈肘棉签横压按压法。 
        
        3 讨论
        ①棉签按压位置固定,可有效减少皮肤针眼出血、血肿、及皮下淤血的发生。伸肘棉签直压法,由于按压位置固定,棉签不易移动位置,穿刺点均匀受力,按压时注意力集中,且能同时按压到皮肤和静脉血管两个穿刺点,所以按压时穿刺点出血、血肿、淤血少。而屈肘棉签横压法,屈肘时皮肤和静脉两个穿刺点的位置都可发生改变,但程度不一,按压点往往随着皮肤移动而远离静脉穿刺点,静脉穿刺点未能有效按压,故易出现出血、血肿、淤血[5]。②增加按压部位面积,可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血肿、淤血的发生。在临床上,由于进针角度、皮肤脂肪厚度和护士个人操作习惯不同,不是所有穿刺针在进入皮肤的同时也进入血管,有的穿刺针在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这使得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不在同一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