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7-12-15 我要投稿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合格样本(样本采集量、储存条件和时间、溶血及输液)对止凝血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运用STA-R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各组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结果 对于正确采集全血量为1.8 ml的凝血功能管来说,采集量少于1.4 ml,其检测结果显示4项凝血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多于2.2 ml,会导致FIB明显增高。血液离体后,不管是离心后室温、4℃冰箱还是混匀后室温保存,放置6 h或8 h,PT测得值与即刻测定相比均明显缩短,放置24 h时又明显增加。APTT检测结果显示4 h后的测得值均明显延长。TT的分析结果提示,血液离体后即刻分离血浆,无论是室温还是4℃冰箱存放,对TT的测定值均没有明显影响,但以全血混匀状态存在,从4 h起就明显增加。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溶血会对很多临床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对止凝血指标而言,轻、中度溶血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干扰,严重溶血状态下会使得TT的测定值明显延长。另外,因为临床输液或动/静脉置管不正确采集止凝血样本,分别会造成6.38%(9/141)、16.31%(23/141)的分析误差。结论 由于采集量、存储、溶血及输液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关键词】  样本采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溶血;输液

止凝血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实验,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初步判断,以及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合格的样本是保证止凝血检测指标准确性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合格的样本,有的在样本接收时就可发现,如样本量不足、有凝块,有的在离心后才可发现,如样本溶血;有的甚至要在检测后才可发现,如样本放置时间、动/静脉置管采血。那么这些不合格因素对止凝血检测指标的影响程度如何?相差多少会造成临床不可接受的实验室结果?本研究将从常规的凝血4项项目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样本来源 按实验要求采集门诊患者各组凝血功能样本,要求无明显脂血和黄疸,样本经过3000 r/min 离心15 min,备用。

  1.1.2 仪器 STA-R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法国Diagnostica Stago公司), KDC-40低速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

  1.1.3 试剂 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

  1.2 检测指标 PT、FIB、TT、APTT。

  1.3 方法

  1.3.1 凝血4项的测定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根据磁珠法原理在STA-R全自动凝血功能仪上进行各组PT、APTT、FIB(凝血酶法)、TT的测定。均测定2次,取均值。

  1.3.2 血红蛋白(Hb)浓度的测定 参照文献[1]并结合本实验室设备进行如下操作:取溶血样本30 μl,加去离子水2.97 ml,混匀,在721分光光度计上以去离子水调0点,于380 nm、415 nm、450 nm波长处读取光密度值(D值),经公式 Hb(g/L)=[D415×1.68-(D380+D450) ×0.84]×10换算出相应的Hb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s表示,使用SPSS 11. 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样本采集量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样本采集量或多或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不合格样本现象,为了了解样本量多多少或少多少会造成临床结果的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挑选20例门诊患者,抽取10 ml全血,分别取样1.2、1.4、1.6、1.8、2.2 ml加于含有0.2 ml(109 mmol/L枸橼酸钠)的凝血功能管内,颠倒混匀10次,离心后按标准操作程序即刻测定,数据见表1。结果表明,样本采集量少于1.4 ml,其检测结果显示4项凝血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多于2.2 ml,会导致FIB明显增高。表1 样本采集量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

  2.2 放置时间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挑选20例门诊患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3管凝血功能栓测样本,颠倒混匀10次,分3组,离心后即刻测定;然后一组于室温,一组于4℃冰箱,另一组每次测定后混匀室温,分别放置2、4、6、8、24 h进行测定,数据见表2。结果表明,不管是离心后室温、4℃冰箱还是混匀后室温保存,放置6 h或8 h,PT测得值与即刻测定相比均明显缩短,放置24 h时又明显增加。APTT 4 h后的测得值均明显延长。血液离体后即刻分离血浆,无论室温还是4℃冰箱存放,对TT的测定值均没有明显影响;但以全血混匀状态存在,从4 h起就明显增加。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表2 样本放置时间和条件对止凝血指标测定的影响与即刻测定值比较:*P<0.05

  2.3 样本溶血对凝血指标的干扰 溶血是临床样本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了解溶血对止凝血指标的干扰,本研究挑选20例门诊样本,按标准操作程序采集、离心并即刻测定,然后轻轻吸取上清血浆并等分于3个EP管内,红细胞部分置-20℃冰冻30 min,取出溶化,30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加上层溶血液20、40、60 μl于3个EP管内,制备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样本,用紫外三波长法测其Hb浓度,然后用微量法在STA-R凝血功能仪上进行分析,数据见表3。结果表明,轻、中度溶血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干扰,严重溶血状态下会使得TT的测定值明显延长。表3 不同程度溶血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与正常血浆比较:*P<0.05

  2.4 输液或动/静脉置管采血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2008年5月—2009年2月间不合格样本记录,在止凝血结果异常(主要是PT、APTT、TT)、再次抽血检查结果正常中发现因输液原因导致的占6.38%(9/141),因动/静脉置管原因导致的占16.31%(23/141)。

  3 讨 论

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分析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