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策略

时间:2020-11-11 17:55:15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策略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策略

  摘要: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它的意义不仅限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本文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这一系统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整体优化

  一、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教学观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知识素养的两大重要因素。同时就学生本身来说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国内职业院校在以往的教学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并且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基本也是被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吸收的知识内容基本以理论知识为主。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也出现了理论素养大于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1]。因此,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也为一些用人单位诟病。

  二、当前电工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电工技术教学由电工技术知识和电子技术两大知识模块组成,两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其中电工技术知识包括电路、电动机、继电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工测量等知识;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职业院校在经历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这两方面的教学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新时期电子电工技术的不断升级,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优化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观念是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优化的根源所在。教学观念陈旧也会成为整个教学过程创新的.不利因素。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的学习都应当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开展,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变化而调整。学生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个容器装满。这种教学观念对于理论教学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在二者的整体优化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1]

  第二,师生关系冰冷僵硬,互动性不足。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和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但是,当前的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僵化正是影响理论教学低效、实践教学无效的一个重要因素[2]。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和途径反馈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应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强化。[2]

  第三,电工技术理论和实践课程资源单一。电工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措施配合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应当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才能完成两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结合。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电工技术理论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其中一些知识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相当程度的融合趋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课程资源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优化。[3]

  三、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措施

  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需要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学习交流平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中实践教学对于整体优化具有更加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因为这一环节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第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现象教师应当按照学生需求,充分利用各学科相关教学资源。在此之前,教师应当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便于查找的目录,而且还应当与教学环节和实验项目形成一种强化和对应。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践素质的相对弱化。教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经验。为此职业院校应当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引入企业员工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师,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理论教学。进一步增强理论教学效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当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不畅导致的教学互动性不足,成为制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职业院校应当进一步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教学关系提升到教学改革方案和步骤的优化上来[3]。创新授课模式,探索任务型驱动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交流和沟通是增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整体优化效果的一项关键措施,在这个平台中不仅学生可以交流操作和学习中的经验心得,同时教师也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交流和沟通,这样对于教师及其教学调研和学生疑难问题解答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但是这一平台的建立对于职业院校是一个现实难题,从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来看网络社交平台是落实这种交流平台功能的一种重要尝试。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交平台已经为教学互助、沟通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对于解决当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来说是一种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1]张水平.周学礼.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工厂供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7(10).

  [2]丁邦平.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1).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9).

【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策略】相关文章:

1.行动学习的实践应用与优化策略研究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3.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优化策略分析论文

4.“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5.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的论文

6.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7.中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8.职校舞蹈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与技术路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