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

时间:2023-03-21 17:03:17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移动,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

[摘要]为什么说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缘何众多强国均把汽车工业确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为何美国人能挺起胸膛说开车是其与生俱来的权利?有着悠久的车文化五千年文明古国为何没有成熟的汽车文化,当起步更晚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工业品纷纷走到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候,缘何中国的汽车工业依然是学步的孩童、汽车设计更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移动设计的涵义及相关因素是什么,国内设计教育及设计师的培养的瓶颈何在?未来汽车设计将驶向何处,为什么说本土化设计是中国设计师跻身汽车设计行业的根本所在?交通工具与一般的产品有何不同,如何跳出设计中众多因素制约的制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
  四年磨一剑,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设计专业毕业生,带着上述问题涂抹了一些应该写的文字;据说明年清华美院要上交通工具设计的本科生,有点太晚了,但不失为一乐事。要离开校园去做一些事情了,更加想念清华美院、江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因共同的追求而走到一起的朋友们;如果没有和他们的交流、争论,就不会有以上那么多的感触,自己那份遥远而迷茫的梦想更无以延续至今日,也想借此表示谢意。

[关键词]移动设计 设计新理念 汽车新技术

 
  自诞生那一天起,经过众多发明家、工程师、艺术家、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吸收了世界无数的新技术,汽车已经成为一种精巧绝伦的高科技产品;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她是连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纽带,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结晶,汽车的百年史凝聚着近百年人类工业文明的全部成果。早在1994年,国家就把汽车工业确立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十五”计划更表明:在“十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交通,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同时,在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汽车的使用是个性权利的延伸和个人主动性的象征,汽车创造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内容,使社会的文化素质、心理因素、道德因素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美国人的奢侈、豪放、创新,英国人的古典、保守、华贵,日本人的纤巧、精明、儒雅,德国人的沉稳、含蓄、严谨,法国人的浪漫以及意大利人的富于想象都可以一览无余。那么,我们给世人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19世纪以来,这个国度一直经历和承受着种种震荡、变迁,虽有鼓舞人心的时刻,更多则是撕心裂肺的阵痛:直至二十世纪初,她才不情愿的来到了“闭关”的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西方与中国,一边是车轮滚滚,一边却硝烟弥漫,而汽车在中国一晃又是50年的空白;1953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又将是50载的花开花谢,当起步更晚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工业品纷纷走到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依然是学步的孩童,汽车设计更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不可否认,我们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车文化,却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汽车文化;也正因为她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并且无论是在开发还是生产过程中都融合大量最新科学技术,汽车设计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设计水平(不仅仅是汽车设计)。

  因此,开发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产品并走向国际市场,是每个汽车制造商和设计师的梦想与荣耀。


一、移动设计的涵义
  设计是自人类生活的开始而不是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至少到今天,国外学科中设计(DESIGN)、艺术(ART)、工程(ENGINEERING)的界限还是很明晰的。“文饰”、“美术设计”、“造型设计”、“设计艺术”这样的“大众词汇”在设计进入中国二十多年后尤为扎眼,从事的事业不为人解与自身的孤傲并存更是揪心;至于汽车这样的完全“舶来品”看看国内开设汽车设计专业为数不多的院校,更是惨不忍睹:工科的嫌艺术的不懂专业知识,艺术的又埋怨工科的缺乏创造力。也许汽车设计师真的要像国外那样专门培养。

  移动的梦想,人生而有之。浩瀚的宇宙里,最强悍、最无情的莫过于时间和空间,它创造一切又毁灭一切;人类的地球文明不过是短暂的存在,任何人在时间面前都不由感叹自身的渺小与无奈。自生命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没有停止过穿越时空的设想与探索:嫦娥奔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近百年来人类认知与实践的加速度更是令人欢欣鼓舞:第二宇宙速度可以把我们送到别的星球,并且好几个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而相对论则阐明了时间、空间的非绝对性:一切空间尺度都因运动而收缩,一切涉及时间的过程(生命过程、粒子寿命等)都因运动而膨胀。这些都使"生命在于运动"古语倍增新意;沧海桑田,至今这一切早已深深的溶入我们的荷尔蒙(HORMONE)中。

  1、移动设计的相关因素

  1886年汽车诞生,没过几年《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首次提出了“AUTO-MOBILE”(自主-移动)概念,更是人们对这种“新生儿”近似本能需求的最佳描述。汽车在本质上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则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使主体(人或物)完成相应的空间位移。如此,人类这种最原始的愿望和梦想就落到了汽车设计师的肩上,汽车设计师自然而然成了的“移动设计师”(MOBILITYDESIGNER)

  但是,人—移动(HUMAN-MOBILITY)所构成的系统远没有如此简单。如前所述,在满足人类愿望、创造空前的文明同时,移动还给自然、社会、道德以巨大的冲击,甚至是一种灾难!(总的体现为广义的汽车文化)这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汽车也没有如最初设想那般给人类以“自由、自主”的移动。因此,移动设计师必须重新审视设计系统中的诸因素,以期“挫万物于笔端”。

  纵观设计系统中诸因素,设计的地位一目了然:连接和沟通系统中的人(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品(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

  所以,以人为出发点,移动设计首要解决以下问题:     
 ◆人--本身 即移动--情感、个性、渴求
 ◆人--产品 即移动--安全、舒适、便利
 ◆人--环境 即移动--环保、能源、社会  

  2.移动设计与人、移动设计与技术、移动设计与环境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近百年前设计先驱的呼声依然是指导今日设计的不二准则。回头看看设计史给人以误导的“浮夸主义”、以市场占有为目的“计划废止制”,有必要重新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正是人的不同需求导致了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不同人群的真实情感、个性需求应该得以充分尊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设计发展最终动力,它正是通过设计这座“桥梁”直接转化成生产力并且应用于生活中;科学技术还是一把“双刃剑”,在它推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行的同时,我们还切身的体会到前工业时代的“机器粗暴”、感受到商品经济时代的“功利主义”、并察觉到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数字冷漠”的来临。可以想象,如果

移动,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

【移动,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相关文章:

人类理性对秩序的探究05-04

浅谈智能移动电话与移动智能网的发展08-08

浅议移动电视节目05-29

移动智能网中的呼叫前转08-10

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研究论文04-15

人类文明早期社会的视觉文化探索05-17

音乐人类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6-29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通用7篇)07-26

移动通信工程组网的相关问题分析08-09

科学的人类学-考察科学活动的无缝之网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