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非物质主义与设计教育

时间:2020-10-08 15:43:27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非物质、非物质主义与设计教育

--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 赵江洪教授 摘要:本论文探讨非物质和非物质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工业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非物质主义设计思潮是近年来在欧美和日本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其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居多领域,在设计艺术范围的讨论,也被提到了设计艺术发展的方向性问题的高度,当然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虽然各国经济发展的状态不同,但人类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关联的,毕竟世界是一个地球村。 一、 非物质主义设计思潮 1995年3月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召开了主题为“精神高于物质--有限物质时代下的非物质设计“(Mind over matter-Immaterial Design in the Age of Material Limits)的国际工业设计学术会议,会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所谓“非物质“( immaterial ) 的概念,听了许多专家的论文(其中包括日本东京造型大学教授益田的论文),我的印象是在工业设计领域讨论非物质设计也许只是一种哲学思考或观念更新,非物质设计的理想离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实践还相去甚远。然而,今年在无锡轻工大学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上,日本的益田教授和意大利曼齐尼 ( Ezio Manzini ) 教授的论文,从工业设计实践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对非物质设计作了进一步注解,事实说明非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的许多新概念的确正在酝酿着一场工业设计的新变革和新设计运动,设计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工业设计也许正处在“十字路口“(益田教授语)。
压路机设计-表现和强调物质的“量" 设计:赵江洪 非物质(immaterial)的英文原义是“not material“。非物质主义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性是由人决定的,离开了人,物质就没有意义了。必须指出的是,设计界今天讨论的非物质主义仅仅是借用了这些哲学的.概念,同原来的概念是非常不同的。非物质性在日文中称为“脱物质性“(日本东京造型大学教授益田),这里用“脱“字表达比较准确但缺乏直观,非物质的概念如何翻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非物质主义紧密联系的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信息社会“等等。 非物质性是相对于物质性而言的。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物质性“意味的基本意义是: 物质性或者设计对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工业化的结果,而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与制造的社会“,因此物质性和物质的“数“、“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概括起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都是在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消费主义、企业管理和对物质利益的肯定这几个社会经济条件主导之下发展的。生产与消费、有计划的废弃与对物质财富占有的欲望,成为设计的社会经济推动力。对物质利益、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的肯定无疑是工业化社会的“社会伦理标准“。 工业社会或者我们说的现代社会可以称为“以技术为中心的社会“(techno-pole),主要指一种建立在人类商业和技术两个方面的需要和满足的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在工业社会中,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活动。“物质性“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本方面,产品的所谓“艺术性“和“精神性“是附着在产品的物质性上的。物质性是一种明摆在我们面前,但可以任我们去解释和表现的东西。 只有理解了物质性的概念,才能真正了解非物质性的概念。对于工业设计而言,“非物质性“意味着的基本意义是: 非物质性或者设计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信息社会是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因此,未来社会也许可以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信息社会。 “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称得上是一个非物质时代的标志,微软生产的Windows系列软件其物质的“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绝对价格低廉,但微软的服务对象遍及全世界,其提供的“服务“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微软的收益巨大。“服务“创造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