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

时间:2020-10-07 09:27:04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

摘要:文章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核算原则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判断力;加强审计监督;尽快完善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



关键词:信息;失真原因;改进建议


  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和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虽经多方治理,仍未得到根本改观。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弄虚作假造成的,即故意制造虚假的信息;另一类则是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会计系统内在的缺陷性等造成的。本文拟从会计核算原则,特别是确认、计量原则本身的缺陷来探讨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等信息。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信息要为人所用,又必须同时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会计信息的这三个特征中,有用性是最高层次,它建立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各种决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决策相关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应视其有无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时效性。如果会计信息能为使用者了解过去、现在或未来事项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则会计信息是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第一位的会计原则。因此,如实反映是可靠性的内涵。如果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就会导致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相反的结论,使决策失误。

  2.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
  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一方面,它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加工整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对信息的真实性起保证作用。但是,受一般原则的广泛适应性、原则的运用需要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原则,尤其是会计确认、计量等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偏离了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具体表现在:

  2.1权责发生制对可靠性、相关性的负面影响

  首先,权责发生制可使企业盈利的可靠性降低。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的基础,它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原则,即企图把成果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之于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核算要运用诸如应计、应付、预提、递延或摊销等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也就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要受人们主观评价的影响。这种主观判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要界定确认的量,这使得企业部分收入、费用的“量”的概念成为一种“虚拟”而非实在的发生额;二是要界定确认的时间,这使得企业的收入、费用的确认与实际发生的时间“脱节”。这些都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企业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同时提前或推迟确认相应的'费用,达到减少或虚抬利润的目的,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盈利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削弱。例如,就企业现金的收付而言,本期收到的现金,可能产生于前期经营的结果,而本期的现金支出又可能是为了后期的经营活动,这使信息的使用者难以判断本期现金的真实收付情况,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

  2.2稳健性原则对信息可靠性的负面影响
  稳健性原则要求少计或不计可能的收入,多计可能的损失或费用,这就使会计人员偏离了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主观判断的偏向性必然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例如,运用稳健性原则后,如果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影响。稳健性原则也是建立在会计人员判断基础上的。如果用之过度,就会成为企业操作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例如,企业在业绩好时,过度运用稳健原则,多计可能的损失、多提准备,对即使是可能性很大的收益也不加以确认,以此隐埋其真实利润,为业绩差时虚增利润作准备。又如,企业通过过度运用稳健性原则,使其亏损尽量集中于某一年,从而制造以后年度业绩稳步增长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