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收进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0-10-19 15:12:07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农村居民收进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农村居民收进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作 者 】段庆林
【作者简介】段庆林 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 统计师 银川 750001
【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居民收进差距除受地区间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外,还取决于
农民自身对政策机遇的把握,包括级差收益、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和产业化。我国农村
居民收进差距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地区收进差距扩大及地区内
部收进差距的扩大及缩小、城乡收进差别的变化、工资性收进分配的不均等以及农民财
富分配的不同等程度大于收进分配的不同等程度等。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在
一定程度上是分配差异过大造成的,因此必须进行农村宏观分配关系综合改革,建立与
农村微观经济相适应的宏观分配体制。
【 正 文 】
农村居民收进差异是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社会
现象;城乡居民政治分层的淡化与收进差异的扩大,对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影响农民收进差距的政策机遇主要有:
1.家庭经营承包中的级差收益分配机制题目。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以后,农村微观分
配过程的顺序,从过往由集体基本核算单位先对总产品作必要扣除,然后再对工分赋值
,转变为由承包者“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户成为一定意义
上的剩余索取者,改善了农村微观分配的激励机制。(1)联产计酬。这种由经验确定的联
系承包产量间接计算劳动报酬的方式,根本放弃了评工计分的企图,其超过承包产量的
逾额收进回承包者支配,刺激了农户投资的积极性。但在客观上也出现了对个别劳动进
行社会评价的要求。(2)增量改革。答应在完成承包扣除后增量部分可以到集市交易的政
策,除了有刺激增量部分扩大的效应外,市场价格的出现更为农村微观与宏观分配沟通
了信息渠道。(3)级差收益。固然在承包时通过不等额的承包扣除已将部分级差收益抽回
集体支配,但在传统体制下要素生产率很难充分发挥,造成了承包扣除的低估。当原有
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重新评估时,距市场远近等新因素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使级差收益在承包与实际间也形成差额,这是逾额承包收进的重要来源。由于税收和提
留调节滞后,级差收益成为农民收进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
经济机遇的把握,成为影响收进分配的重要因素。
2.市场化改革中的行业比较收益题目。市场是分配财富的最有效的场所,它可以增
加生产剩余和消费剩余。改革后居民收进差距急剧扩大为消费需求的分层提供了依据。
而收进弹性和劳动生产率上升决定了产品间的比较收益。粮食由于至今还受到定购政策
的制约,各种税费负担较重,成为农村比较收益最低的产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
迅速进步使居民进进副食替换消费阶段,肉类、奶类、蛋类、果品和水产品需求强劲,
而且率先放开经营,没有及时开征农业特产税又造成比较收益高,一时间多种经营蓬勃
发展。短短数年内生产就超过了有效需求。与此同时经济作物和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及其
加产业、工贸易、饮食服务业、运输、建筑等非农产业也发展迅速。80年代初,农民重
新获得身份和择业自由,标志着农民阶层对非农产业比较收益的分享;而80年代末以来
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深层原因,是农产品供给对需求变化的不适应。在再分配机制的僵化
加剧市场缺陷的情况下,农户间收进差异的主要根源在于所从事生产的比较收益不同。
3.专业化分工中的规模效益题目。分工是经济发展的根源,专业化可以进步生产率
,实现规模经济。联产承包后“专业户”大量涌现,随着资本积累增加,经营形式不断
创新,呈现出与原先劳动密集型截然不同的特点:(1)市场规模。建立在区域上风之上,
在专业户的示范效应下,我国出现了大批“专业村”,以至形成农村专业市场,这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