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0-10-16 18:46:10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引言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采集、渔猎、畜牧是与原始农业相伴而存在的生产部分。固然在采集、渔猎中萌生了原始农业,而原始农业又分化出畜牧业,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明显的部分区别与区域分异,各生产形式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特征。例如在我国内蒙古东西部很多史前时期聚落遗址中都发现有代表畜牧文化的细石器与表现鲜明定居农业的陶器、石器共存的现象,其中内蒙古西部老虎山遗址出土的器物就是一则农牧共存的典型事例[1]。进进国家阶段以后,这样的事例也仍然存在,如夏商周三代时期华戎之间的地域分异仍然十分不清楚,很多中原民族往往在农业中杂以狩猎与畜牧。由于广泛存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以至于在中原文人撰写的文献中,也不过用西北多牧畜少农耕,中原多农耕少牧畜描述而已,你我之间还没有明显的界限。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不但在地域上与农业相互交叉,而且由于早期的畜牧业是与原始农业相伴而生,因此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随着农业生产内部结构进一步分化,以迁移生活为代表的游牧业逐渐游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分。而依附于定居农业的放养型畜牧业继续与农业生产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以家庭舍养、近地放牧等不同形式持续发展到近现代。
游牧型畜牧业与放养型畜牧业存在很多差异,其中在以下几方面尤为突出:1)规模:放养型畜牧业中牲口的食品来源主要限于聚落四周地带,因此畜养规模有限,与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性很强。游牧型畜牧业中牲口获取食品的空间范围很广,完全脱离了农业聚落的束缚,畜养规模很大。2)区域:由于放养型畜牧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其分布地区多与农业生产结合,出现在农耕区或半农半牧区。与放养型畜牧业分布地区不同,游牧型畜牧业则跳出农耕区的`基本范围,成为草原环境的产物,并在迁移中建立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在各类非农业生产类型中,游牧型畜牧业(简称游牧业)固然起步较晚,但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由人类活动而塑造的人文景观中,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学者就游牧业与骑马民族的产生提出了多方面的见解,其中日本学者江上波夫以为骑马民族的发生和发展,极大程度上决定于地理环境。尤其欧亚大陆中部的茫茫草原,既因干旱缺雨而无法进行农耕,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对草原牲口造成威胁,是理想的牧场[2]。美国学者欧文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相关文章:

1.论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2.浅谈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3.关于论环境保护与贸易发展论文提纲

4.论虚拟技术对动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

5.论儒家法律思想差异产生的必然性

6.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的互动关系论文

7.电子商务产生与发展

8.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

9.论川地传统民居的空间意象构成与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