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

时间:2020-09-11 17:08:4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探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

毕业论文

摘 要: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市场的多变性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不采用会计估计的方法确定特定会计期间的费用、收益,就必须运用谨慎性原则。文章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应用 资本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企业会计准则将谨慎性原则作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遵循的会计核算1般原则。2006年2月15日,中国颁布了38个会计准则和48个注会条例,对谨慎性原则有了新的理解。
1 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1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按照新准则的说法,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是有必要的,它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必要补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1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当企业面临着1个有风险的市场,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竞争、新技术的使用等情况,企业必须谨慎处理1切经济业务,以保证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的运用
2。1 在资产的定义上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应具有实体的控制性、计量的准确性、潜在的利益性等特点。这样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虚资产就不得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如“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如果在期未结账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的,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转入当期损益,并在报表附注中做说明,“固定资产清理”在年末要进行分析处理。
2。2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修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点,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1经计提不得冲回,避免了企业用此准则调节利润。
2。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上
  我国不少企业过去1般选择了直线法,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新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需要,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选择加速折旧法,加快固定资产折旧速度,让企业早日收回投资,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或有事项的处理
  新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只有同时满足3个同时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将预计负债表上单独列项反映。另外,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而对于或有资产企业不予以确认,1般也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2。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同时满足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这个条件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才能计入当期损益,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而且对商业实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确认,充分体现了谨慎原则,也就是可以预计将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但不能预计资产和收益。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还有对于对外投资出非现金资产评估价高于账面价值,不确认为收益;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也不确认收益,而是在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收益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上,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经过相当长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对资本化的范围进行了扩充。总之,会计假设的基础、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设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着谨慎性思想。3 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问题
  由于谨慎性是1种原则性的规定,较为抽象,带有1定的模糊性。当前,企业运用谨慎原则的意识增加,在会计实务中也就发现了1些应注意的问题:第1,滥用谨慎性原则。如滥用减值准备,集中在某1特定年度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目的是造成当年亏损,以便下1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为下1年的利润虚增埋下伏笔。4川长虹在2004年亏损36。8亿,年报显示,2004年度长虹增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5。06亿元,补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0。14亿元,短期投资增提减值约2。22亿。明眼人都知道,是长虹新老总赵勇在清理前任老总倪润峰的旧债,为以后年份的盈利打下了注脚;第2,不考虑谨慎性原则。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倒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1就是该公司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为了使自己股票价格上升,人为地高估收入,不考虑费用,提高企业利润,结果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1个定时炸弹,最后走向破产的地步;第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受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即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而“合理的判断”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4 谨慎性原则的完善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是对会计1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1个突破,也是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1。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贯彻实施具体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1,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完善:
4。1 完善会计准则,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前提
  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是准则,如果准则里没有1个统1的制度和规定,操作性不强的话,会计人员操作就困难了。而实际上,新会计准则中有些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尚不够明确应逐步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比例或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南,让会计有章可循,避免了个人的主观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4。2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保障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以保护企业为主旨。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防范风险的1个重要方法,选择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谨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来进1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企业经营安全系数,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应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滥用这1原则。同时,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
4。3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关键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应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会计人员准确把握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的尺度,必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企业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主动性,在对“不确定性”事项、“可选择性”范围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应采用正确、谨慎的态度充分的考虑市场风险,有利于保护企业,同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施静波。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应用及启示[J]。商业会计,2006(7) 
2 李刚。资产减值会计探讨[J]。商业会计,2006(6)
3 孙明。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合理应用[J]。财务会计,1999(8)
4 徐春雷。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J]。商业会计,2006(10)
毕业论文

浅探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

【浅探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相关文章:

1.浅探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应用

2.“可税性”理论浅探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会计毕业论文

4.试论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中的应用会计毕业论文

5.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6.《左传》修辞方式浅探

7.预期违约相关问题浅探

8.浅谈《左传》修辞方式浅探

9.浅探组合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