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

时间:2020-09-09 16:56:5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

毕业论文

    费用最终将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会计实务中,不是所有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企业的费用.比如,用银行存款购置机器设备,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跨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因此该支出应确认为资产;企业向投资人分配利润,这1支出与投资人分配利润有关,也不应确认为费用.为正确计量损益,核算利润与所有者权益,费用的确认要遵循3种标准:(1)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损益.说明费用在确认时.首先要满足配比原则;(2)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比如,自创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3)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1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1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比如,产品包修费用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同时,也要确认销售费用
会计要素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大会计要素.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保留了6大会计要素,在借鉴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下面分别就各要素进行比较与分析
    1、资产
    新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突出强调的是已经被确认为资产的资源或者尚未确认为资产的资源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1项资源,过去已经被确认为资产,但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不可以继续确认为资产.例如盘亏的资产、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资产,需要在账面上予以转销,增加费用或者支出.如果1项资源,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为取得该资源所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在符合相关条件下,就可以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例如,自行开发取得无形资产,进入开发过程中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条件时,就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
    2、负债
    新准则中,负债的定义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新准则强调了负债的3个特征: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新准则还增加了负债的确认条件,在既要满足负债定义的同时,又要满足以下确认条件: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旧准则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负债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所承担的现时义务有的是来源于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或法定要求,比如.企业应缴纳的税金、应偿还的货款、应支付职工的薪酬:也有的是来源于企业正常的业务活动、习惯以及为了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比如,产品在销售出去以后预期将会发生的保修费用等,需要企业在经济事项发生时,确认为负债加以核算
    3、所有者权益
    新准则把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的特征没有发生变化,本质上依然是企业的净资产,即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但新准则明确规定了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从会计的恒等式来看,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只要弄清楚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即可,但这只是从外部人手,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3方面的关系来解决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如果从所有者权益的来源进行研究,就必须弄清楚利得和损失,这也是此次会计改革突出的亮点
    我国会计准则把利得和损失分别定义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5年发布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中,把利得和损失定义为:利得或称溢余,是某1个体来自营业收入或业主投资以外,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的交易.以及来自1切其他交易和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增加;损失是某1个体除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1切其他交易和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对利得和损失认知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都认为利得和损失是来源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必然选择
    会计实务中,必然会有1些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比较典型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1致,其差额会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原因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是企业持有的、准备近期出售的金融资产,它所形成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会给企业带来当期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因此,不计入利润,而计入所有者权益
    4、收入
    新准则认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获得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都是收入的范畴,为了正确核算收入,有必要对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追本溯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表明企业承担了1项现时义务,该义务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日期还本付息,这势必会引起资金流出企业,而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因此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确认为负债;投资人对企业进行投资,所获得经济利益的流入只不过是投资人资本的增加,也不是收入;只有企业向其他单位提供产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经济利益,才是企业的收入
    相对于旧准则而言,新准则首先从定义上就明确规定了收入的产生来源,即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企业从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收入,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在主营业务范围内的获利能力;其他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在非主营业务范围内的经营活动的成果.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说明企业的经营方向发生变化,企业有必要进行战略决策,从长远利益考虑,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而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相互混淆,对企业信息的使用者将产生1定影响.因此.收入的核算首先要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次,要区别其他业务收入和利得.利得是企业从偶发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从量上看可能与其他业务收入相似.都具有发生次数少、金额小的特点,比如企业固定资产处置净收益,会计人员有可能分不清是否属于非主营业务范围而错误地归入到企业的营业收入之内.同时,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1点与利得很相似.所以在会计实务中.判断1项交易或事项是利得还是收入,是正确计量收入、准确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前提
    其次,新准则扩大了企业日常活动的范畴,把投资活动引入到日常活动范围内,这符合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而采取的多元理财的战略,能准确揭示企业的获利途径
    5、费用
    新准则把费用定义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从定义上看,费用最终将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会计实务中,不是所有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企业的费用.比如,用银行存款购置机器设备,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跨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因此该支出应确认为资产;企业向投资人分配利润,这1支出与投资人分配利润有关,也不应确认为费用.为正确计量损益,核算利润与所有者权益,费用的确认要遵循3种标准:(1)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损益.说明费用在确认时.首先要满足配比原则;(2)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比如,自创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3)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1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1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比如,产品包修费用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同时,也要确认销售费用
    在此次会计改革中,费用同收入1样,强调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因此,费用在确认与计量时,还要与损失区别开来
    6、利润
    新准则认为:利润是指企业在1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新准则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从而使利润的计算公式有所改变,利润金额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这1点与旧准则显著不同.同时也标志传统的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将不再成立
    众所周知,由于利润是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所以企业粉饰会计报表、调整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核算利润,除了要正确判断收入与利得、费用和损失以外.还需要准确核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人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前者由于没有对当期形成实质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故计入所有者权益;而后者,比如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由于用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所欠债务的账面价值来衡量债务重组利得.因此会将其差额计入利润,同时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属于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资产转让损益,实质仍是利得和损失,只不过该利得和损失直接影响当期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因此计人当期利润.由于利润和留存收益紧密相连,这1部分利得和损失最终也将计入所有者权益.所以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对所有者权益不会有影响,对利润总额会有影响,正确核算利得和损失,是准确计量利润的关键.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相关文章:

1.OSPF与EIGRP的比较分析

2.论述会计要素划分难题分析论文

3.商业会计比较法分析论文

4.LSAT与GRE分析推理题比较分析

5.基于会计信息化与电算化的比较分析论文

6.信息构建与信息组织的比较分析

7.建筑的构成要素分析

8.翻转课堂与小学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论文

9.ERP财务管理与传统会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