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论文

时间:2020-07-07 11:03:3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讨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论文

  摘要: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也同样使用。在会计实践教育中, 导师制度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满足教育要求。在本文中, 我从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入手, 重点探讨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

探讨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论文

  关键词:企业导师制; 高职会计; 实践教学;

  一、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

  (一) 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 不管在高校教育还是企业培训中, 都具有广泛运用。它是指利用组织中具有优秀专业技能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师徒关系。导师制在正式教学以及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 导师制的特点

  1。 全面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授知识的主体, 在课堂中并不教授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只是单纯的进行现有知识体系的讲解和叙述。这对于高职学生会计的深入学习有害无益, 长此以往, 会影响其思维想法以及创造能力。并且, 在课堂上, 专业会计知识的讲解是第一位的, 关于会计中重要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的讲解与灌输是相当匮乏的。在导师制中, 对于现有知识的教育并不是教育重点, 如何引发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是教育的核心。并且, 在导师制中, 职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同样是教育重点内容。因此, 导师制具有全面性。

  2。 因材施教

  导师制一般都是一个导师对应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 因此导师能够和学生之间建立比较深刻、亲近的关系。基于对学生的了解, 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3。 导师的言传身教

  由于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较深, 因此导师自身的素质、能力对学生影响深刻。在这种教育制度中, 学生能够观察、学习以及模仿导师的思想以及行为, 从而为自身所用, 获得更快的成长。

  4。 隐性知识的传播

  书本中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显性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导师制中,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日常交流、行为举止等内容, 获得导师身上的隐性知识。这包括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职业素养等隐性知识。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能力要求

  导师制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导师制自身的优势以及特点十分切合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育的能力要求。

  (一) 专业能力

  在进行会计的实践教育之前, 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会计学科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在这之后, 学生需要在会计实践教育中学习如何进行手工做帐, 如何使用电算化系统做帐, 如何进行纳税计算以及报表审计等工作。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导师制的教育方式下能够获得更深入、细致、个性化的指导, 能够更有效率以及效果的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能力。

  (二) 方法能力

  导师制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筹划能力、决策能力、职业规划等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导师制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会计实践中的各种方法能力。

  (三) 社会能力

  由于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应该在教育阶段树立学生的优秀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爱岗敬业精神。这种社会能力的教育与提高, 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隐性知识的传播, 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入的了解。

  三、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模式

  (一) 导师的选取工作

  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 导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是导师制成功的关键因素。导师制中的主要特点, 就是导师与学生之间会有较为亲密的学习关系。因此导师的日常行为都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产生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导师选取的时候需要设置一定的选取标准。高职院校首先要设置评价维度, 可以从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社会经验、职业素养、思想品德、教学经验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让学校领导、周围教师、学生进行打分。最后计算出综合得分, 评判出适合成为导师的教师。

  (二) 学生的评价工作

  在导师的选取工作结束后就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估算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供求关系。一般而言, 学生的教育需求要远远大于导师的供应人数。因此每一个导师至少会教导几个学生。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尽量要控制学生人数的上限, 以免导师过多的分散精力和注意力。其次, 就是要进行学生的评价过程。导师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不仅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老师, 老师也会选择合适的学生。并且, 在具体情况中,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较为缺乏的, 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以及评价工作。

  (三) 学习目标的设定

  在会计实践教育中, 首先就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因为导师制度的个性化性质以及因材施教特点, 所以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导师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这三个方面设置可量化、能够实现、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四) 学习内容的规划

  教学目标设置为完成之后, 就是对目标的内容展开。这既包括各种会计实践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会计课程的绩效考核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标准教学内容, 也包括导师制的特色内容。如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的上课形式和上课方式等。

  四、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重点

  (一) 导师资源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人才的匮乏使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会计实践教育中, 优秀的导师人才是十分匮乏的。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导师的数量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 为了解决短期的人才匮乏问题, 高职院校可以花费较多的资源在外面寻找到优秀的教师人才;另一方面, 为了加强院校长期的人才供应能力, 院校应该加强内部的培训制度以及教师学习制度, 不断增强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

  除了导师本身的供应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 导师的教育模式也并不完善。虽然导师制需要个性化的因材施教, 但是也需要一个标准、规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约束和控制。这种与导师制度相配套的敬爱哦学模式还是比较匮乏的。这就导致导师在教育中遇到“该不该做”、“怎么做”、“愿不愿意做”的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育中, 需要为导师制度发展出合适的教育模式, 来引导导师的教学工作。

  在高职院校中, 导师教学中的导师工具比较匮乏。没有有效的导师工具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导师制度中, 导师缺乏学习规划工具、学习组织工具、学习监督工具、学习指导工具等, 这些都将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这些教学工具既包括硬件的教学工具, 如各种计算机设备、学习场所等, 也包括各种软件的教学工具, 如规划方法、考核方法、奖惩方法等。所以高校应该身先士卒, 首先进行硬件工具以及软件工具的方法, 尤其是硬件工具的完善需要高职院校的资源加以支撑。除了高校制定相关的软件工具, 导师自身也要有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方法策略的能力以及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师教学制度的规范性以及灵活性的两者兼得。

  (二) 双方关系的处理

  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导师制教学具有人数精简的要求。这一要求得以保证双方之间较为亲近的正式关系以及非正式关系。但是, 这种正式关系以及非正式关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对于导师有过多的依赖, 导师也对学生有过多的帮助和扶持, 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以及提高。这种过于亲密的关系, 会使得学生一有问题就寻求导师的帮助, 自己的会计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较大的进步。同样, 这种关系也会分散导师的注意力, 使得导师在其他学生或者其他工作上的时间以及精力被占用, 这也是教师资源浪费的一种现象。因此, 如何把握正式的学习关系的程度以及如何把握非正式交往关系的程度, 成为导师制管理的重点内容。

  首先, 在正式关系的处理中, 导师只是作为知识的指导者, 教学的思考者以及实践的执行者都要由学生来进行充当。定位好双方在教学工作中的角色, 能够有效避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权责不清。其次在非正式关系的过程中, 如日常的交往关系中, 应该避免过于频繁的交往时间, 以及过于轻松的交往氛围。保持适当的交往频率以及较为正式的交往氛围, 能够将导师与学生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五、结束语

  导师制教学对于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都拥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自身还具有一定的固有缺陷, 高职院校各项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导师制教学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对导师制进行完善、发展以及创新。

  参考文献

  [1]罗佛如。探究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时代金融。2017 (02)

  [2]吴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 (01)

  [3]朱俊虹。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02)

【探讨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1.探讨企业导师制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的论文

2.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论文

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4.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论文

5.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6.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7.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优化策略分析论文

8.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CAI的实践与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