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时间:2020-11-12 10:00:1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一些适应本身特点的新做法,即合理目标定位,选择合适的软件,加强原有软件的二次开发,加大实践课时案例教学.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电算化岗位人才要求也发生变化,不仅要会基本的软件操作核算,还要理解软件背后财务管理思维的逻辑,理解财务数据流转的理论原理,实现会计岗位的企业管理职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师资结构等几方面进行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融合的交叉学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对既有扎实会计理论又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大。所以会计电算化也变成了职业技术类学校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水平处于第四阶段,即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这就要求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且理解软件背后财务管理思维的逻辑,理解财务数据流转的理论原理。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为“讲授+练习”的模式。本门课程开设的课时大约为60学时左右,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管理模块、薪资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及报表管理等常规模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跟随老师的讲解,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无法进行系统化综合训练。最终形成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状况,虽然了解财务软件操作,确无法独立完成财务软件的实际工作。在软件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重视软件操作本身,忽略了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及软件运行的其他环境的搭建,然而这也是软件操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另外,对于软件中企业初始信息的设置,老师和学生都只是按照资料给予的数据录入,学生对于这些初始数据的来源一无所知。而这些财务核算方式的设定和初始数据的来源恰恰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

  1.2被动式学习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兴趣

  过去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和操作演示为主。在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种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练习操作,被动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实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1.3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

  大多数职业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及配套软件多是市场上大品牌通用财务软件的演示版。由于没有专业团队对软件进行维护及对教材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可供教师教学用的.数据单一,也无法提供更多资料数据供学生自己练习,从另一个方面导致学生实践练习不够充分。另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只能单机版使用,而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多是网络版B/S架构,这也导致学生目前在校学习的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

  1.4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会计电算化课程性质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精通财务软件及计算机操作。而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没有实际企业财务软件工作的经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能按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缺少一线企业处理实际业务的经验导致无法给学生分享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体会;除此之外,会计制度变化较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发展迅速,使得教师知识更新滞后于社会需求,知识结构老化。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进意见

  2.1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满足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生存的保障。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简单软件操作层面,更需要相应的管理应用型人才。我认为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增加到96课时左右,并以实验教学为主。同时,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综合性,尽量仿真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获得仿真练习的机会,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转逻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另外,为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还应增加企业管理使用比较多的成本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以提高学生的适用能力。

  2.2以学生为主体,项目驱动为载体

  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后自己练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既不符合本门课程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培养动手和独立思考问题为主的实践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催化师,只负责搭建实训场景和解释实习资料、数据的来源及相互关系。课程进行则通过大量的会计实务案例,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分岗位实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将实践与教学融于一体,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精神。建议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项目主体,教师为项目催化师,以项目为驱动,借助于项目的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流程的教学活动。其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至理名言“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和建构主义理论者的经典理论“学生学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建构内化完成的”,这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适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丰富财务软件教学资源,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是学生得以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本条件,在市面上教材不足以满足教师上课要求的情况下,建议任课老师可以自行编写实训资料。并应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教学案例在不同财务软件上进行对比学习演练,体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基本道理,这既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培养,也增加了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为方便学生课外自主练习,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验网络实验室加强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任课教师要努力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的各类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适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熟练掌握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进行教学与研究;也可由学校出面外聘当地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统一组织教师集体听课,以便教师们及时了解财务软件的变化及新增功能。或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交流考察学习,以弥补教师缺少一线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高峰.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李静.会计电算化教学探析[J].中国商界,2010,(2).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思考】相关文章:

1.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两个问题的思考论文

2.加强中职会计电算化中实训教学的思考论文

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分析论文

4.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5.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考论文

6.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探究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管理问题论文

8.浅谈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9.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