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独立审计有效性亟待提高

时间:2020-10-02 16:00:5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独立审计有效性亟待提高

通过对中外准则涵盖范围的比较以及国内报表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中外审计准则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我国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等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明确组织形式等是提高审计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独立审计效果研究 

  1、A、B股利润差异分析 

  我们随机选取了部分深圳交易所上市的B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了20家公司1999年的年报,以及28家公司2000年的年报。通过对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利润调节表的调整项目的整理,我们发现1999年和2000年的利润调整共涉及20个项目。其中两年共有的是坏帐准备、存货减值准备等15项。1999年特有的项目是捐赠收益和增值税调整。2000年特有的项目是重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递延收入摊销。 

  我们对这些利润调整项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发现在所列出的9个大类的A、B股利润差异中,有约三分之二是属于准则之间不同规定所导致的差异,但有约三分之一的差异是由于国内的专业判断水准较低而导致的差异调整。 

  2、对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表的分析 

  本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是在沪市和深市分别随机抽取了10家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1999、2000年报进行分析,根据对这些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注册会计师已为上述20家公司的会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在已审计的会计报表中仍不乏会计处理方面的错误,下到几千元,上至几千万元。其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坏帐准备的计提不尽合理;2)预付帐款长期挂帐,可回收性难以判断;3)长期股权的核算不清;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明显不足;5)在建工程延期转入固定资产,少提折旧;6)新会计制度实施后,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消肿;7)收入的真实性值得怀疑;8)投资收益的真实性值得怀疑;9)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政策不一致;10)财务费用与借款规模不符;11)会计政策与会计法规的规定不相符。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被分析财务报表都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充分乃至年报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不吻合甚至矛盾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估计变更相关信息的披露不充分;2)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3)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披露不充分;4)对于存在大幅度增减变动情形的项目披露不充分;5)合并报表中,母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不足。 

  独立审计问题分析 

  1、外部环境及基础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独立审计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营权和所有权真正相分离的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而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独立审计在新中国的发展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几乎同步于经济改革的发展状况,甚至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时间。这就导致了如下问题: 

  1)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尚不成熟,对真实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2)某些特殊规定助长了对不实会计信息的需求;3)市场条件变化迅速,监管难度大;4)会计市场上的无序竞争情况严重;5)公众对独立审计的期望值过高。 

  2、独立审计人员状况 

  1)执业能力 

  我国在考核通过的注册会计师中,整体来说,受过系统审计训练的并不占多数,再加上年龄一般较大,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很难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节奏快、强度大、需要持续不断学习的要求,在对新入行者的和审计程序进行培训方面乏善可陈。而在考试通过的注册会计师中,由于考试特别是中国式考试的固有局限,通过者有相当部分是缺乏实践经验、擅长死记硬背的在校生,在缺乏良好的在职培训的情况下,他们即使经过2年的从业实践,也很难真正掌握审计的精髓,培养起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而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质量好坏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 

  2)职业 

  ·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没有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欠缺、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真正分离、出资者缺位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聘任虽然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但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聘任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实际还是掌握在层手中,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很难做到实质的独立。 

  ·遵守行业内公约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行业公约包括:不得以不正当行为与同行争揽业务、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帮助其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佣金或回扣等、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借用本人或本所的名义承接、执行业务,等等。实际执行过程中,以上公约很少被遵守。从而呈现出无序竞争严重、竞相压价的状态。 

  ·道德水平 

  在国内,相当部分人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在人格方面代表但不超越社会一般水平"。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很难切实做到"坚持准则"。 

  3)后续 

  目前在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后续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后续教育方面存在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培训主管机构很难切实把握住注册会计师的真实状况和需求。 

  3、独立审计的方法 

  目前在中国,所施行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帐项基础审计方法 

  帐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对帐项、交易的实质性检查取得证据,形成审计意见。该方法的特点是不对内部控制的存在及有效性进行了解和测试,直接针对会计帐簿、凭证和有关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故又称为"查帐"。该方法的优点是对缺乏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极度混乱的企业可以高效率地开展工作,验证有关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缺点是无法验证帐项、交易的完整性,得出的审计意见很难真实。 

  尽管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良好的前提下的,也规定审计时采用制度基础审计,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的注册会计师都在使用帐项基础审计方法。因此,审计结论普遍存在重大隐患。 

  2)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特点是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的固有风险,然后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如拟信赖控制风险就进行符合性测试,并综合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据以确定检查风险的水平,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实施前提有3个:管理层诚信无欺诈、内部控制完善和抽样总体分布在分层的前提下符合正态分布。如果不具备这3个前提则不能实施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而应代之以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详细了解和评价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据以调整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缺点是有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并不能减轻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并不能有效提高。 

  国内某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少数管理规范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采用此种审计方法。 

  3)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方法是指全面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评价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和信息及信息处理风险,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能否有效将这些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如这些风险超出可接受水平,采取风险控制建议和措施控制此类风险。风险基础审计的优点是主动发现和控制企业的各项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另外风险基础审计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应用该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应用于对企业的咨询业务中。风险基础审计的缺点是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风险的分析和评判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 

  国际大型会计公司在中国的成员所或合资所已经在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并在不断将此方法完善和成熟。 

  4、增值服务能力 

  至少在目前,国内的注册会计师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