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

时间:2020-08-28 16:54:51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治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

摘要:本文对治理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及其表现和意义作了阐述,以引起我国会计和实务界的关注,促进我国治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

  治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就是治理会计的技术从传统的以产品为基础转化为以作业为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治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成为西方治理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治理会计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

  (一)传统治理会计基础的缺陷

  传统治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传统治理会计方法包括本钱习性、传统本钱(全部本钱法)、变动本钱法、CVP分析、预算(含弹性预算)以及短期经营决策采用的贡献毛益分析法、责任会计和标准本钱制度对于责任中心的本钱控制与考核等基本上建立在产品品种和产品数目(产量或销售量)是惟一的本钱动因这个假定及按这个假定将本钱区分为变动本钱与固定本钱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治理会计称为产品基础治理会计。其特点是:

  1、以产品为核心。直接以产品品种为对象核算、猜测、规划、控制本钱。

  2、以产量(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是与产量高度相关的指标,因而它们也是反映产量的指标)或销售量是惟一的本钱动因假定为条件。本钱习性分析、间接本钱的分配、CVP分析、弹性本钱预算等均直接建立在这个条件之下。

  由于传统治理会计的上述特点,使传统治理会计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未能揭示本钱产生的直接动因,因而不利于从本钱动因进手有效地实施本钱治理。传统治理会计假定产品数目是本钱的惟一动因,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实际上,本钱动因是多种多样的,产品数目仅仅影响部分本钱而已。

  2、不能提供正确的财务本钱信息。由于产品数目不能完全决定实际本钱发生多少,因而传统治理会计按产品产量指标(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间接生产本钱进进各产品本钱之中以及仅根据产品数目的变化猜测财务本钱,必然造成财务本钱信息的虚假,从而可能误导经营决策。

  (二)作业基础治理的'兴起

  作业(activity,又译为“活动”)即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作业有三个基本特征:

  1、作业是投进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即作业是一个有资源投进和效果产出的实实在在的过程;

  2、作业贯串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构成包容企业内部和连接企业外部的作业链;

  3、作业是可量化的基准。

  由于作业具有这些特征,就使得作业在本钱计算和企业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针对传统治理会计不能提供正确的产品本钱信息的缺陷,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了作业基础本钱计算(activity

【论治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相关文章:

1.论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理论及应用的论文

2.论税源联动治理制度的法制化进路

3.论治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会计毕业论文

4.论析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治理基础与路径选择

5.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进展论文

6.高级会计师考点: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

7.论通信企业的财务集中化会计论文

8.论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论文

9.论企业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的困境突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