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钱会计发展的九大历史规律

时间:2020-08-01 10:59:08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本钱会计发展的九大历史规律

【摘要】 本文基于一种广阔的社会视角,以本钱会计发展中所涉及的重大题目为主线进行回纳性研究,以阐明本钱会计发展的基本规律。笔者以为,本钱的资源耗费实质导致了本钱题目永久且深刻的社会意义;不论在方法技术层面,还是实际控制和理论层面,本钱会计的发展永远处在强劲的持续状态。因此,本钱核算与控制始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本钱会计; 核算与控制;规律性;社会本钱
  
  本钱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其重要性之缘由,除了自身与微观经济中企业实体的财务报告目的相联系,关系企业的存亡延续之外,更在于其突出的宏观意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本钱题目始终备受关注,根本原因在于本钱的资源耗费实质。这一质的规定性,导致了本钱题目永久且深刻的社会意义。
  以往关于本钱会计史的研究,多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微观意义,侧重于从企业个体层面进行研究,把本钱会计作为企业内部核算与控制的一种技术方法,并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局限在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这样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从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进20世纪以来的环境变化促使人们对本钱题目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本钱和社会本钱题目的讨论,将本钱作为社会制度决定的解释因子进行研究,对包括会计学在内的多门学科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迄今为止,会计界关于本钱及本钱会计题目的研究,依然多受传统研究的影响而普遍采取较为偏狭的视野,不但对全面、系统地理解本钱会计的历史发展造成不便,使20世纪以来会计学中本钱观念和本钱会计方法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变得难以理解,而且也为研究目前现实题目,乃至猜测本钱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造成了困难。
  从本质上来看,本钱会计是本钱核算与本钱控制的聚合体。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历史一贯性和继续性。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本钱核算与控制产生并发展,既形成了一定的属于自身所特有的规律,也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的发展特点。本文基于一种广阔的社会视角,以本钱会计发展中所涉及的重大题目为主线进行回纳性研究,以阐明本钱会计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无疑成为理解本钱观念之社会经济意义,理解会计学中本钱观念的演进及本钱会计现实变化的重要基础。对于规划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重大题目及关系,亦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一、本钱观念发展演进规律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本钱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具有科学意义的本钱观念的形成却是产业社会的产物。它随着产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产业社会里工厂生产、商品货币经济的演进,乃至市场经济的演进而演进。至现代社会,科学而完善的本钱观念进一步支配了本钱核算与本钱控制的持续发展。
  对本钱因素的考虑,早在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开始之初,就已经以原始而简单的形式体现出来。早期人类活动中的本钱核算与控制,在大的方面是融合在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演进之中的;在具体层面则表现得相对简陋,其核心是一个十分质朴的“节用”观念。在“节用”观念支配下,各种经营、治理活动中,大都把对用度支出题目的考虑,混同地与利益题目联系在一起。古代中国中心集权框架下所形成的“节用”思想,作为本钱控制思想的早期表现形式,曾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对后代本钱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发生了重要影响。直至汉代以前,以节用为核心的用度核算和“节用”思想,大多体现在官厅组织制度建设与官营工贸易活动的组织治理之中。这是和国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分不开的。这一时期只是考虑如何节省用度,而无明确的本钱概念。根据史料考证,直至王莽统治时期(公元8年至公元23年),才开始有对本钱、用度和盈利概念的初步区分。《汉书·食货志》中的酒榷之论以及关于“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和“欲贷以治产业者,均授之,除其费,计所得受息”的记载,便表明了王莽时期对本钱、用度的初步区别。在其他诸如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也于此前后有了对本钱与用度的尝试性区分。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建筑用度报表(公元前5世纪中叶),已大体显示出由用度核算向本钱核算的演进;而古罗马农业庄园中的用度核算与控制(公元前1世纪),也初步有了简单的本钱概念和对本钱与用度的区分。这种区分是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由对用度支出的关注逐渐转向留意具体的耗费对象分不开的。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由于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生,因而也便缺乏科学区分本钱与用度的经济基础及思想基础。因此,这一时期的区分,还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