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浅释

时间:2022-08-02 02:03:48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浅释

[论文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准则 新旧差异比较 权责发生制
  
  [论文摘要]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 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弃了过往的处理方法, 在差异分类、核算方法、亏损处理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准则主要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表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与旧准则相比, 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 从而使新准则中计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等发生了变化。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进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以往使用的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则直接被淘汰。这一变化将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企业、及国家产生较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与以前的不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会计准则所得税计量基础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所得税的计量基础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
  (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 所有收进和用度的确认均以现金流进和现金流出为标准, 即只有收到现金的收进才能确以为实现的收进, 只有付出现金的用度才能确以为实际发生的用度。国家征收所得税的目的是公平征税, 而且税法夸大“有支付能力”原则。所以, 税法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 这种计量基础尽管不能将收进与用度恰当地配比起来, 但在会计和治理上较权责发生制简便而客观。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 所有收进和用度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己经发生为标准, 即一项收进只有当期享有了该项收进的权利才能确以为实现的收进,一项用度只有当期承担该项用度的责任才能确以为实际发生的用度。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所以, 从净收益的计量及其结果来看, 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较之收付实现制会计提供的净收益信息更为公平而公道。
  
  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采用的是全面分摊法
  (一)部分分摊法
  部分分摊法是指仅对一次性非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作跨期所得税分摊, 而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则不作跨期分摊。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来说, 当旧的差异转回时, 又有新的暂时性差异发生将其转回, 而使原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永远不需要支付或不可抵减, 会计确认以后不能转回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是毫无意义的, 故可以不作跨期摊配。主张部分分摊法的人以为, 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负债是一种远远无期的负债, 通常不会产生现金流出, 不需要跨期分摊。因此, 采用部分分摊法时, 只对那些预期在将来能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全面分摊法
  全面分摊法是指对所有的暂时性差异无论是否重复发生都要作跨期分摊, 以反映他们对所得税的全部影响过程。主张全面分摊法者以为, 根据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可知, 既然它是暂时性的就不会是永久性的, 每一种暂时性差异总是要转回的, 这是由持续经营的假设决定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用度( 或收益) , 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这正是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采用全面分摊法的体现。
  三、可抵扣的亏损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准则规定: 企业对按税法规定能够结转后期的可抵扣的亏损, 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于抵扣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定, 假如不能,企业不应确以为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