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本质区别

时间:2020-07-30 11:36:2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本质区别

1993年以来,我国在实行教材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学、本钱会计学和治理会计学三足鼎立的局面,使教材建设更加符合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效果的进步。我国会计学学科的这种变化,急需我们从上弄清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本质区别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特点。这不仅是深化会计理论的需要,同时也是搞好会计教学实践的要求。

  一、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本质区别

  治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形成后,会计便由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两部分所组成。从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来看,财务会计应定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会计报表,治理会计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治理当局和有关治理职员提供会计报表。鉴于此,西方会计学家一般把财务会计称为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把治理会计称为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这一观点,基本上为我国会计学者所接受。

  笔者以为,依据会计报表报送对象的不同,把财务会计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把治理会计称为对内报告会计,这只是对会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只能说明两者一个方面的差异,并未揭示它们的本质差别。对于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区别,只能从会计对象与会计目的上往寻找。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我国会计学界把它界定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关于治理会计的对象,很多人对其进行过探讨,如“现金活动说”、“价值差量说”、“资金流量说”,等等。尽管众说纷纭,但也都没离开资金范畴。简言之,就总体而言,财务会计对象与治理会计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那么,两者的区别又何在呢?笔者以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总体内部的差异。

  资金运动具有两重性。一是价值增殖性。在商品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其投进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必须在运动中不断地增殖,这是资金的一般属性。从这一属性出发,可以说资金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资金的增殖过程。没有资金的增殖,企业就失往了生存与的基础,投资者也就失往了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资金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资金及其运动,必然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如产权关系、债权关系、分配关系等。资金运动只能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并在运动中再现这些关系,否则,资金运动就失却了存在的条件,这是资金及其运动的特殊规定性。从这一属性出发,可以说资金的运动过程也是特定的经济关系的运动过程。

  资金及其运动客观地存在着价值增殖和特定经济关系运动这两重属性。从本质上说,财务会计是以后者作为其存在的基础,亦即作为其核算与监视的内容。财务会计核算与监视的基本目的正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与财务会计不同,治理会计则是以前者、即以价值增殖过程作为其存在基础的。价值增殖是资金的属性,但价值的增殖并不是自发地进行的,而是一种在人的参与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只有对价值增值过程进行的运筹、规划与控制,才能实现增殖并达到预期目标。

  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价值增殖则是经济效益题目。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财务会计是以资金运动中的经济关系为对象,以维护相关人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治理会计则是以价值增殖运动为对象,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这就是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本质区别。这里应提及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不是尽对的。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的区别,也只是就它们的对象与目的的主要方面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它们作为会计工作的两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种“分工不分家”的关系。

  在对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加以区分的同时,必然要涉及到对本钱会计的熟悉。本钱作为资金运动的一个环节,作为资金投进的一项内容,它既与资金运动中的利益关系相联系,又与资金运动中的效益成果相联系。就本钱的前一性质而言,它应属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实际本钱的高低、真伪,直接对实际利润发生,对各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发生影响。因而在有关法规中,对本钱的列支范围、开支标准、补偿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本钱的后一性质而言,它又属于治理会计的内容。在治理会计学中人们研究本钱习性,量、本、利关系,本钱控制等,以求用尽可能少的本钱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国外会计学中,产品实际本钱的核算与本钱控制实际上是分属于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的,这一做法也为上述观点的成立提供了旁证。在我国出现的`把有关本钱核算与治理的内容独立出来,成立本钱会计学的做法,主要是基于本钱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重要性和会计教学的系统性而作出的一种选择。既然如此,本钱会计就应该既具有财务会计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治理会计的某些特点。而在会计实务中,实际本钱的核算是不可能脱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