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0-11-09 17:19:16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一、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  1.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实施的障碍首先来自人的观念。对非人力资源的计量,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要把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并对之计量,便认为是对人格的侮辱。人的价值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永远只能反映在人的心目中。但是,随着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必将随之改变,人们会与招聘单位主管对自己的工薪讨价还价,希望自己的等投资能够尽快地补偿回来。也将人力资源的取得、招聘、使用等成本反映为一项资产,双方无须羞羞答答。实质上,确认人力资源为资产,并不是对人本身的论价,而是对其拥有的知识、对企业贡献大小的评价。人只是人力资源这项资产的载体,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对它进行计量,不是对人的侮辱,而是体现了对人才、对知识的尊重。  为了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得以生存和,企业必须拥有高级管理人才、高人才和技术高超的生产工人。为了得到这些高素质人才,企业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采用合理的计量使人力资源的核算成为现实,而不是简单地予以费用化。  2.的计量方法都带有片面性,其结果不能涵盖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以非购入商誉法为例,这种方法是一种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按照资本化的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它不仅没有计算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而且剩余价值也只计算了一部分。因为企业的正常利润同其超额利润一样也含有人力资源价值的一部分,不容忽视。此外,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当某企业的.实际利润等于或低于同行业正常利润时,该企业人力资源就没有价值,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违背了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资源的原理。  3.人力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不直接表现为实物的增加,而总是表现为人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只有当这些人力资源质量存量投入到生产中,才能间接看到它们为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这就使得在方法上难以精确计量人力资源价值。  4.单纯的人力资源投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形成生产能力,企业的效益是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综合的结果。因此,很难把人力资源的价值与物质资源的价值准确分开。  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设想  个人禀赋的差异使人力资本具有非同质性,根据一般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的不对  称分布,可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分为两类:—类是生产型人力资本,即具有社会平均的知识存量和一般能力水平。另一类是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即管理型人力资本(一般为企业内部的各类管理人才)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即在不确定性市场中,能够构建新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  对两类不同质的人力资源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方式:  1.生产型人力资源的计量。一般认为,对于生产型的人力资源,其能力和努力程度一般置于一种基本可观测的状态,大致可以认为是一种公开的信息,因此激励约束对此类人力资源所有者而言基本上是不必要的,所以只需要简单地根据其产出进行奖惩即可。此外,古典经济学原理指出,生产型(尤其一般型)人力资源市场趋同于完全竞争市场,这些人力资源的价值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均衡状态——— 以固定工资的贴现值来体现。为此,企业获得生产型人力资源时,可进行如下会计确认和计量:  借:人力资产—V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相关文章:

1.浅谈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2.计量经济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3.对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论文

4.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5.旅游会计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6.探讨数学教学模式

7.报刊行业会计核算模式探讨论文

8.探讨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9.会计管理模式和财务风险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