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方向

时间:2020-10-31 13:06:27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方向

摘要:国际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或者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本国、本地区的会计准则,或者宣布在不久的将来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正处在转型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接轨尚有一定的障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这些障碍会逐步消失,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接轨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资本市场;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会计的国际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需要会计国际化。在世界贸易飞速与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实际上包含两个标准的全球化:一是商品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二是资本技术标准的全球化。,在商品的技术标准全球化方面已是卓有成效,典型的代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ISO9000系列,任何希望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其商品都必须遵循这些标准,否则将不具备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然而,对许多企业而言,其产品的技术标准非常先进,可以通行国际市场;但其财务报表不是按照国际通行的资本技术标准编制和的,而是遵循本地区、本国的会计准则报告的,因而根本无法进行跨境融资,这就引发了关于资本技术标准的全球化。资本计量的标准化程度总是与资本流动的范围相一致的,当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时,会计准则的资本计量功效内在地决定了会计准则必须予以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到了90年代,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融资与投资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97年底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683家公司中,国外企业达到526家,而交易量占所有交易市值的69%.同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的国外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的比例也超过10%,国外公司1997年仅一年时间就从美国资本市场上筹集到280亿美元资金。资本的国际流动使相关国家认识到对世界各国会计规范进行协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采用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降低全球投融资的成本,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竞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后改称IASB)自1973年成立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到2001年1月,已成为拥有104个国家143个会计组织的庞大组织。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同样引起了WTO的关注,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明确提出鼓励IASC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ASC得到了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鼎力支持。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吸收参与者,除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信息的审核者外,还有财务信息的编制者和使用者代表参与,最明显的是突出资本市场代表的力;放弃了以注册会计师为导向的制定体制,代之以资本市场和市场为导向,突出了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为首要目的,目标是建立全球通行的高质量会计准则。IASC的核心准则就是指应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之约,针对跨国证券发行和股票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表所需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经过IOSCO的认可和推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今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会计准则的基准。

  2.会计国际化过程中的利益调整。国际会计协调的实质是经济利益问题。首先,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协调本身不是目的,为什么要搞国际会计协调,这是因为,会计准则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指导投资资本市场、协调投资利益的工具。通过协调,减少和消除各国会计差异,就可以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降低资金成本。其次,朝哪个方向协调,也是一个利益问题。会计准则之争已演变为资本之争、经济利益之争。因为消除各国和地区间的会计差异是一个互动行为,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市场总希望将本国或地区的标准作为协调的基准。这将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不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坐收协调之利,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则必须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支付外国会计师服务费用和咨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