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钱计量模式与企业本钱控制机制研究

时间:2020-10-29 13:56:13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本钱计量模式与企业本钱控制机制研究

摘 要:本钱计量模式存在着制造环节、价值链与贸易模式三个视角的划分,它们反映了不同本钱效益对称情形,三者间具有层次演进性。从本钱与利润的关系看,企业内部就是本钱计量,利润则是市场角度的本钱补偿计量,企业机制就可以视为在有意义的领域做出独特或某种与众不同的贡献而进行的本钱流程安排。企业健康本钱结构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以接纳先进价值观的信息综合体。企业要获得可持续竞争力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本钱控制观念。
  关键词:本钱计量模式;本钱控制机制;健康本钱结构;可持续竞争力
  
  本钱控制的终纵目标不是简单的企业所有环节本钱耗费的尽对降低,而是追求一定本钱水平(约束条件)下的综合效益最大,体现着一种均衡观念。将这种均衡观念延伸开来,就是基于本钱的竞争模式不能仅拘泥于低本钱策略。实际上传统观念的低本钱策略与差异化经营都只是极真个竞争策略安排或选择,现实则是两种策略在某种程度上的组合。然而,均衡观念却包含着不同层面的本钱效益对称情形,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替换关系而是层次间的演进。也就是说,不同本钱效益对称情形代表着不同本钱计量模式,它们之间有着层级划分,体现着对本钱形态熟悉上的深化及可持续性程度。本钱计量模式可从制造环节、价值链与贸易模式三个视角透视。
  
  一、传统本钱控制特征:基于制造环节的视角
  
  传统制造视角的本钱控制是与会计核算及其相关规范所构造的语境相对应的,这种语境下企业真实本钱体现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要素核算的全面性原则,但显然不涉及那些没有被纳进的会计核算事项,而即使纳进也仅表现为基于真实反映的会计记录,并未进行效率分析,比如外部购进高本钱、富余劳动力、负效生产装置和不科学治理等等。另外,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也会导致本钱数据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本钱控制水平的变化,比如企业本钱核算由品种法转为作业本钱法而出现的本钱数据变化,是由本钱耗费在不同受益对象间的配置方式出现差异而导致的,但两种核算方法的总耗费却还是一样的。因此,传统制造视角的本钱是一种特定真实耗费的描述。
  传统会计核算语境的特点是企业投进资源按照显性资产确认进账而产出结果表达为基于货币计量的财务报表综合数据,其信息含量又是简单围绕产品或服务的创利展开的。从理论上讲,资产是一个被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约束下的中间概念,所谓中间概念是指它仅仅是实物层面基于治理视角的不充分经济关系的物质载体,其上一层面是制度性资本及其关系,下一层面是生产性可单独辨认的能够计量的单一资产或资产组。随着资产概念越来越表现出经济学特征,诸如时间、风险等影响因素都开始通过资产计价而进进到本钱范畴。
  偏重于会计资产的工厂式贸易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利益相关者关系来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而过分依靠规模、生产线等重资产,制造体系单一,完全由企业自身来承担本钱耗费风险。实际上,制造的真实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不能简单地囿于有形产品的加工,比如拉佐尼克(2007)阐述了英国制造业让位于美国大规模制造体系而日本柔性制造体系又异军突起的变迁过程中,车间并不是简单的生产单元,而是企业竞争的一个关键环节,体现着社会文化对企业制度演化的影响,车间里的劳资关系以及由此相关的技术路径构成了企业战略与治理手段的核心之一。比如日本的“精益制造”表面上看是一种工艺和流程,实在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制造之道,像日本汽车的低返修率就是日本人注重生活细节的自然体现,这也就说明了美国福特公司不可能学习到丰田精益制造之“精神”。
  概言之,传统本钱控制观念还是企业内部分工创造效率,并通过内部组织过程挖掘生产率潜力,企业内部行为定位于追求产品价值链上特定加工生产环节的增值,本钱作为企业内部行为的后果,对其控制体现了如下特征:(1)分耗费环节并呈现出与利润额的简单线性负相关关系,短期利益导向明显;(2)面临良好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两难选择,本钱耗费资本化或用度化实质上是在进行未来对现在影响的预期安排;(3)强化数字游戏而弱化数字治理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将本钱控制手段建立在脱离具体而真实情境的会计账户核算上,没有实现基于能力提升的现场化;(4)不具嵌进性的结构化方***,且各种方法之间呈现出“零和”博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