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时间:2020-10-28 09:45:21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本文分析了新准则颁布的必然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实施中将会遇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推动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并指导其实务操作。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然性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比、有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促进资金有效流动,推动产业升级,避免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目前,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最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截至2005年,已经有97个国家表示将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活跃在国际贸易和境外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更需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从而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面对全球化趋势,国内的各种制度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修改变化,尤其是会计准则。  3.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原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尤其是基本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因此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准则存在的问题  与旧准则相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创新变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挑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观点。新准则中对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企业合并所涉及的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的核算都大量地用到了公允价值,这就无疑会增加企业操纵价值或利润的风险。因为,公允价值在缺乏判断的可靠依据时(如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市场可比价格时),很难做到完全公允,企业很有可能会把他作为操作利润的工具。其次,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允价值评估的中介机构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十分混乱,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企业的收入、净收益指标的重视可能促使管理层通过不恰当地评估公允价值来做手脚,操纵利润,所以说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  2.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在高新科技类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对无形资产进行公允客观的确认和计量,新会计准则相应增加了相关条款。新准则将企业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大大降低了无形资产摊销对当期的影响。尽管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了定义区分,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开发业务复杂,很难准确区分研究和开发阶段,容易成为利润调节的新手段。现实情况下,上市公司很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研究和开发阶段,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分界点,轻松地达到进行操纵业绩的目的。  另外,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对其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真正有发言权的,只有上市公司内部的研发人员,而企业管理层很容易指使研发人员随意改变摊销期限和方法,来粉饰报表。   3.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虽然规定了只有在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企业才能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企业只需通过对折旧进行调整,就可以对业绩进行调控。而新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的改变都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这都会增加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4.债务重组的规定。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对于债权人的让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通过债务重组的债务豁免增加利润。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债务重组为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大幅提高利润,以此达到操纵利润或保住“壳资源”的目的。  除此之外,新准则实施效果还将遇到的新旧会计准则过渡的挑战,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