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时间:2020-10-28 09:11:1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重要性原则及重要性水平


(一)重要性原则的概念


在我国,准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对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并未明确,世界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都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重要性原则定义的把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的时候,应针对会计报表对相关决策人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考虑。事实上,由于账户与会计报表有密切的联系,还应考虑重要性对账户、交易层面的影响。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充分考虑。考虑重要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涉及到重要性信息的反映上,始终应以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为立足点。


3.重要性的判定不能脱离特定环境而存在。对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同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时期,重要性的判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应具备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客观实际适当地判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水平的提出


实际工作中要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重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有用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实际工作中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怎样进行重要与否的取舍,涉及到特定环境各信息具体的“质”与“量”。“质”是什么,“量”是多少,需要会计人员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立场施以判断。判定的时候必须明确质的标准、量的标准。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逐项颁布,专业判断的标准越来越多,在已经颁布的具体准则中多个准则涉及到了重要性标准,较之以往操作性明显有所增强,因此运用的前景也日见光明。但事实上,由于企业各自所处的特定环境的不同,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事项给出明确的标准,这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确定符合特定环境的具体标准。本文仅就重要性的数量判定标准,即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作一探讨。


二、确定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应借鉴独立审计准则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借鉴基础


会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重要性水平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导致了应用于不同专业领域,其联系决定了对重要性水平的相互借鉴。会计重要性水平能借鉴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方法的原因在于:


1.工作对象相同。都是针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这决定了根据同一工作对象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应大致相当。企业财务会计根据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作出各种会计处理,包括取得或编制凭证、账、表。所有这些会计报表及形成会计报表编制基础的各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以及会计报表附注,构成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会计资料。审计的直接对象是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但是,要验证会计报表数据,就必须审计会计报表的各项编制基础,审查相关凭证、账簿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所以,二者工作对象的一致性,决定了重要性水平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