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框架

时间:2020-10-25 08:29:5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刍议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框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问题,对其研究框架进行构建。并按受历史影响而形成的经济和会计特点,把东盟十国的会计规范划分为四大板块作为研究的独特思路。
  【关键词】 中国-东盟;会计规范;研究框架
  
  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东盟各国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及时了解其与我国会计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和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充分发挥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为我国企业融入东盟资本市场提供会计服务支持。
  研究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框架的构建,明确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的意义、了解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会计规范国际比较和趋同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一直是中国和东盟关心的核心问题,在2002年的第八次东盟-中国峰会上,东盟与中国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承诺在2010年建立一个东盟十国与中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这实际上将促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约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市场建立。框架协议表明了这十一国领导人的远见,看到了一个市场将带来的巨大商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政治上有助于密切东盟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保持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升中国和东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经济上有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有利于扩大双方的贸易额,有利于本区域内创造一个和平、稳定与合作的环境,增加外国直接投资,调整双方的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的生产效率,有利于东盟与中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进而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成员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7年10月在中国南宁召开的“越南-中国经营投资论坛”上,高虎城副部长代表中国商务部致辞时指出,中越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确定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针指导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双方投资贸易合作快速增长。2006年,中越贸易额达9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按照目前中越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双方领导人共同确定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的目标将会如期实现。中国与其他东盟各国的发展也很快,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提供的材料显示,15年来,双边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2007年年初,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1 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预计2007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 800亿至1 900亿美元。商务部部长薄熙来预计: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要到2 000亿美元。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人才的管理作用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中国-东盟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和趋同研究有利于培育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人才,进而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二)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
  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它是国内、国际进行投资、筹资、资本运营等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项目中,会涉及到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利润分配,涉及到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成果的了解;筹资项目中,会涉及债权方对债务方财务状况的了解;在各种合作经营项目中,涉及对合作经营管理项目的资本运营和决策等等。所有这些,均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规范来约束会计信息的生成,这是会计国际化的要求。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会计规范的比较和趋同仍是会计界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在于会计国家化的因素依然坚强的存在。我国自1992年颁布两则两制,至2006年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与1个基本会计准则的全部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趋同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在东盟十国中除菲律宾和新加坡的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规范趋同程度稍高以外,其他八个国家的会计规范的国际化程度还相当低。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东盟各国会计规范比较和趋同研究,及时了解其与我国会计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和东盟各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充分发挥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国企业融入东盟资本市场提供会计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