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及跌价准备抵销案例

时间:2020-10-15 16:40:3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及跌价准备抵销案例

此前,笔者在详细论述“任意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商业》(B),2005年第1期]和“任意条件下”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抵销方法(《财会通讯》,2004年第8期)的基础上,将二者融合,论述了“任意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及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版),2004年第2期;《郑州航空管院学报》,2005年第1期]。在其他相关文章的论述中,笔者已经反复验证了以下结论:任意条件下,集团都可以采用抵销法和综合抵销法编制内部存货交易及跌价准备的抵销分录;其中,分析抵销法主要适用于,而综合抵销法主要适用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实务。那么在会计实务中,企业集团应如何收集综合抵销法所需的数据呢?本文将结合案例来说明。
一、综合抵销法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的
(一)综合抵销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假设期初内部存货(即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
内部交易抵销:
按期初内部存货中的内部损益P0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P0
贷:主营业务成本 P0
跌价准备抵销:
对上期期末该存货而言,已提准备=E0、应提准备=F0,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0=F0-E0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H0
贷:主营业务成本 H0
第二步、假设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
内部交易抵销:
按本期购进内部存货的内部销售额R
借:主营业务收入 R
贷:主营业务成本 R
不作跌价准备抵销分录。
第三步、根据本期期末内部存货的实际情况,对前两步假设进行调整。
内部交易调整分录:
按期末内部存货中的内部损益P1,
借:主营业务成本 P1
贷:存货 P1
跌价准备调整分录:
对本期期末内部存货中上期转入的部分而言,已提准备=E1、应提准备=F1,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1=F1-E1。
对本期期末全部内部存货而言,已提准备=A;应提准备=B;应补提的全部准备M=B-A,其中:应补提的前期准备=H1,应补提的本期准备K=M-H1。
借:主营业务成本 H1
贷:存货跌价准备 H1
借:管理费用 K
贷:存货跌价准备 K
显然,企业集团采用综合抵销法编制内部存货交易及跌价准备的抵销分录,需要六个数据(即P0、P1、R、H0、H1、K)。下面说明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应如何设置帐户、如何收集有关资料。
(二)相关账户的设置
1.“内部存货”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户。各企业设“内部存货”总账,同时在“内部存货”总账下按存货品种设置明细账户。在“内部存货”各明细账的“收入”、“发出”、“结存”各栏下,除设“数量”、“单价”、“金额”三栏外,增设“内部销售毛利率”和“内部销售损益额”两栏。其中,“内部销售损益额”=“金额”ד内部销售毛利率”(“内部销售毛利率”和“内部销售损益额”均可能取正数、负数或零)。另外在“发出”、“结存”两栏的“数量”、“单价”、“金额”、“内部销售毛利率”和“内部销售损益额”等各栏下再分设两栏即“合计”和“期末存货中上期转入存货”;“合计”栏的数据反映全部内部存货的情况,而“期末存货中上期转入存货”栏的数据反映期末内部存货中上期转入内部存货的情况,此栏只记录期初余额、本期发出数、期末余额,且期初余额与“合计”栏相同。
在“内部存货”总账的“借方”、“贷方”、“余额”三栏下再分别设“金额”和“内部销售损益额”两栏,用于汇总其明细账的相应数据。
2.“主营业务收入”总账下设“内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各企业“内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记录该企业对集团内部其他企业销售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
3.“存货跌价准备”总账下设“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分类账和相应的明细账。各企业在“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下再按存货品种设置明细账。在“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和明细账内除设“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外增设一栏“应提准备”。其中,“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余额”栏的期末余额等于期末内部存货的内部销售价(即“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下、“金额”栏的期末余额)与该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相比较,应该具有的跌价准备数额;“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应提准备”栏的期末余额等于期末内部存货的内部销售成本(即“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下、“金额”栏的期末余额—“内部销售损益额”栏的期末余额)与该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相比较,应该具有的跌价准备数额。在“余额”和“应提准备”两栏下再分别设“合计”和“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两栏;“合计”栏反映全部内部存货的情况,而“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栏反映期末内部存货中上期转入内部存货的情况,此栏只记录期末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