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3-02-15 05:05:52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0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0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

  内容提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

  会计诚信工作事关国家的财政收入,更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甚至事关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盛行,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会计人员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同时,因在学校时缺乏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大都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历,使得学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另外,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者有诚信教育的相关活动但其实效甚微,使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缺失。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中专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违法事情,危害公司企业;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二、中专生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专生的会计诚信教育作用重大。

  1.有利于中专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专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专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三、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目前状况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当前,许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策略缺少创新。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转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策略,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策略,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四、中专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诚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等补充到教学中,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

  2.开展诚信专题讲座。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诚信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灵活,或老师讲,或学生自己讲。讲座的内容多样,可以是会计人员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诚信案例。讲座的范围宽泛,可以是名人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身边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诚信案例。总之,只要是关于诚实守信的都可以讲,使学生由“认同”到“默化”,最终被“同化”为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做好表率。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作用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同时,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在诚信教育中,正面引导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会计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体短片,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也可以与法院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倾听会计犯罪分子的犯罪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罪后忏悔和感言,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让学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警示教育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教育作用大,对学生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会计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对形象,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自己,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从而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3

  一、以学生水平基础进行合理分层

  实现因材施教,首要便是明确分层标准,而要明确分层标准,教师要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分层标准,而是采用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通过模拟考试重新划分,以学生专业课成绩及表现合理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布置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将学生合理划分后,教师应根据分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用着重要求其掌握应职所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针对处于中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目标进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以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通常为三年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表面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多个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保证在时限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层虽任务不同,但不能松懈,对于会计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必修课程必须严格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还可加入部分额外辅导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增加较高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物操作的熟练度,可谓一举多得。实行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开展,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理解能力差距而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而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是中专院校的育人标准,也是中专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和意志力弱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培养放到教学目标中。在教授其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着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四、坚持授课分层教学法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在其中体现出授课的层次性,使分层教学模式更有效。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余,通过自身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支撑点放到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身上,兼顾优等和后进生,为处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则是将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到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而针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教材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面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要求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置分层练习和测试题

  在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练习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与测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分层教学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阶段。在练习阶段运用分层原则,将问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则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无论选择何种题目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阶段要凸显出问题的层次性。其一,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均要掌握基础练习;其二,在基础内容上需要稍加思考的问题,此类题目适合处于较低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三,针对处于较高的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在测验阶段,分层同样重要,可采用与练习相同的分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六、结语

  在中专会计专业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4

  摘要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关键词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

  (一)相关研究综述

  预算会计准则的历史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的出现还是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国家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国内更加丰富,在近三十年来我国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9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已经开始对本国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改革,并引起了相关国际机构的关注。stalebrink研究了固定利息模式下的预算会计与收入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应用模型。monson在2000年对预算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指出随着各国政府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中越来越成熟,政府和一些非盈利机构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向适应了,预算会计的发展可以使得政府的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salmcnasi对不同国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能够制定比较好的预算,并且能够较好的执行,而那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准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不同的预算会计准则使得国家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最后,作者指出发展中国家进行预算会计准则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术界和政府在预算会计实践和理论上都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刘光忠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进行了探索,作者作为在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处理好预算与会计的关系、我国国情需要和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学的吴向能以我国当时的财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为背景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只有将原有的预算会计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会计才是预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此外,作者也提出建立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和融入世界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郭宇指出不论是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还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核算中预算会计规范与市场中企业的会计规范都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两大主要规范,我国以及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在当下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相比还有改进的空间,最后,作者也提出了相关的促进建议。

  (二)相关概念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方针和工作指南。当前对会计准则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其中采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单位的经营特性来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也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的系统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会计核算变得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标准一致的从而便于使用。

  2、预算会计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制定的目的是为社会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国家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的会计规范。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绩效预算的问题分析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

  (3)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

  (4)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不利于考核政绩。

  (5)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与实施

  1、计划与绩效预算。计划与绩效预算,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从“零”的基准开始,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决定其优先级,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四、绩效预算管理的优势

  第一,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顾客(公民)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顾客(公民)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五、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工具的应用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要达到绩效目标,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从而缩短差距。首先,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

  采用标杆管理,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作出预测、保护程序,有效地处理业务。

  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刘群,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2008(23)。

  [3]孙达男,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7(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5

  中专会计电算法教学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必不可少,必须学好记牢。根据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多接触具体案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只有这样,当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就能迅速掌握其工作要领,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做出成绩。

  一、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当前中专层次的学校会计专业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计电算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会计软件的熟练应用,同时也涉及到单位日常账务的处理过程。当开展案例教学时,如讲《会计电算化》时,精心设计课件着重通过整套的实务例题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电算化中的整个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购销存模块、UFO报表。案例教学时采用的电算化实训题,要求学生多练习手工做账,练习独立完成整套账的分录及报表制作,案例教学可使学生清楚做账前及对整套账的账务流程清晰,有效地联系手工账与电算化之间的程序差别,教会学生手工实训和与电算化实训有无缝衔接。大多数中专学校之所以采取的会计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且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战”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开展思考和动手等实际操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调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维、勇于实践。采取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体会到担任不同操作员,全程完成一套账的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可以磨炼学生之间的分协作能力,还可以锻练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二、案例教学结合岗位实际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多采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应再现用计算机替换手工做账事例。如在案例教学课件中应设置会计软件的演示、模块操作两个模块,演示操作是对课程中有关软件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特性,演示系统原始状况的设置、总账模块的设置。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的实验机会,能亲身感受实例教学带来的真实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亲身经历上机操作实践,不仅能加深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效果,实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印象十分深刻。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以下以东莞大华有限公司财会运行中20xx年1月份会计电算化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数据受篇幅的限制明细本文未列,但是其全部详细资料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介绍:

  (1)系统管理:

  1)增加操作员;

  2)建账;

  3)编码方案;

  4)操作员权限。

  (2)系统初始化:

  1)部门档案;

  2)职员档案;

  3)客户分类;

  4)客户档案;

  5)供应商分类;

  6)供应商档案;

  7)外币种类;

  8)结算方式;

  9)会计科目及初期余额;

  10)凭证类别;

  11)应收账款初余额明细;

  12)其他应收款初余额明细;

  13)应付账款期初余额明细。

  (3)日常工作:企业1月份经济及会计分录如下(由苏念奴制):

  1)20xx年1月5日业务;

  2)20xx年1月10日经济业务;

  3)20xx年1月16日发生的经济业务;

  4)20xx年1月31日经济业务。

  三、结合岗位教学须常态化

  中专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目标就是将来在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并胜任该岗位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提前在校学好并掌握会计电算知识。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标,课任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实际,准备足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为正常开展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准备素材。教师必须清楚让每一名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技术技能,是每名中专财会专业学生不二选择。正因为如此,学校要为财会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专业工作出路进行谋划工作。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寻找如何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强化中专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的案例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制订科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相当长的实习机会到企业财务部开展实习和见习活动,完成实习和见习计划任务。二是在校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将现实中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块设计成实验演示课件,供学生练习使用。

  1.课堂教学离不开案例。课任教师应根据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精选一批典型的教学案例,成功的案例积累必是课任教师亲自参加社会上具体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经历所总结出来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教学案,同时课任教师还可以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完备课堂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课任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和相关教师成功的经验,归纳出课任教师自身具有特色的案例。

  2.会计电算化案例同样需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室来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因为只有在多媒体教室才能更好地应用声、光、电和银幕来充分展示会计电算化整个运行过程。教师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从全方位,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地演示各种会计电算化实用软件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创造条件让学在实验室上机练习的.课时数增加。课任教师必须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练习做好相关内容的讲解工作。在学生模拟练习时尽可能按排足够的指导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单独经历一套或几套会计资料从原始的会计凭证的录入、过账直至报表的产生整个流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软件在实际应用时的操作方法,为将来掌握更多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积累经验。这就是会计工作岗前针对性强的仿真演练。

  4.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深入,目前出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带有具体的内容说明、操作方法的现场演示、疑难解答等帮助性的辅助文件,基于现代都普遍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学就可以完全掌握其相关核心技术。为学生岗前训练提供了可能,即使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缺其能力。

  5.会计电算化应用考试必须通过上机考试,在筹划会计电算化考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规划,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最终检验从最初的初始化到凭证的录入到报表的生成整个过程,以此来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目前中专会计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中专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结合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中专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践教学的探索是每一位会计电算化课任教师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6

  内容摘要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会计工作中沿用传统的手工记帐、算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的需要,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推广不仅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改变了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和会计处理方法,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问包括一下几部分内容:

  1.阐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并详细分析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2.深入剖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及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最后,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审计

  一、绪论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账、算账、报账、查账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并且由计算机完成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包括程序设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过程。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和细化,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已经成为必须。但是,会计工作电算的手工记账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从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用于支付职工薪金的核算,库存材料的核算、现金收支等会计业务的数据处理,只能局部地代替一些手工劳动,就其处理流程来说,仍然是模仿手工操作,但是计算机的应用,确实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

  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会计专用计算机的发展,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使其呈现出普及化的趋势。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及会计预测和决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企业的应用角度出发,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发展,最终与企业其他业务信息模块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2. 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主要联系

  ①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③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④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主要差异比较

  ①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③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④账簿格式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技术与会计相结合产生的。它的产生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进而影响会计理论的结构。

  1.对会计处理内部控制的影响。

  手工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人为主体。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联系设计的。例如,总帐与明细帐分别由不同人员管理,互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对;会计与出纳也是由不同人员承担,会计人员管理帐务不接触现金,出纳人员只管理现金而不管理帐簿。在电算化条件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处理工具,凭证数据录入后,由计算机自动集中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包括登帐、结帐、银行对帐、自动帐甚至自动生成会计报表等。因此,为了系统存储和处理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采用一些在手工条件下无法完成或难度很大的,能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会计方法。例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坏账准备金提取的帐龄分析法、按产品品种分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等等。在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都可在瞬间完成。因此,操作简便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依据,唯一条件就是决策有用性。

  3.对会计信息输出形式的影响。

  手工条件下,会计信息载体是纸张,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严重地限制了会计信息的输出。并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受到很大限制。至于有关会计信息预测、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处理,由于涉及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手工条件下则很难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从而为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会计信息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复杂处理变得简单易行。

  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换作,使得传统的手工会计产生一系列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以人为主体,会计信息是一种面向人的手工数据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上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演化为人机结合的、以计算机为主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1.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机构是以不同的会计业务类型为基础,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资金组、综合组等专业组,它们之间由专业会计人员通过核算数据资料的传递、交换,建立相互联系,相互稽核牵制的工作关系,使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这种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会计工作机构是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数据(收集)组、信息编码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专业组;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需要许多人完成从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汇总计算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工作,这期间会计数据处理的最大特点是重复转抄,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增大。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数据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项工作。

  3.部分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计算机应用与会计领域,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部分会计处理方法却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账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对账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必须实施的一项专门方法,在结账前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同样需要对张,但对账的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原始会计数据即各种会计凭证在输入过程中都要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数据都是由计算机对输入的会计凭证进行处理产生的,即数出一源,因此不会发生账证、账账不符的情况。对于账实核对,则是讲手工盘点的结果作为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和机内的账存数进行核对,以确定实物的盘盈或盘亏。

  (2)期末账项调整和结账的方法发生变化

  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期末结账前通过一系列的账项调整,把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登记入账,以计算本期的利润或亏损。同时还应分别计算每个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至下一会计期间,即需要进行大量的期末结账工作。这些工作在手工方式下将是十分繁重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则由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来完成,进行自动转账,自动结账,一旦结账完毕,计算机就将本期会计数据自动转入下期,本期已结完的账务数据便不能进行任意更改。

  (3)错账更正方法发生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错账更正方法有画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在电算化方式下,输入数据要经过逻辑性校验(例如:会计科目逻辑校验,借贷金额平衡校验),因此不需要用画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如果账簿记录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合法性问题,这时往往采用红字更正法,即输入“更正凭证”加以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审计线索的改变

  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账簿到报表,整个账务处理过程都有不同职责分工的人在进行处理,有文字记录。并且,审计线索清晰,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审计线索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实施会计电算化后,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了,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电算化系统除凭证输入目前需要有人完成外,其余处理全由计算机完成,人工直接参与越来越少,而且数据的输入、存储和修改都不留痕迹,所以,手工会计使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这一点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审计内容的改变

  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审计人员对证、账、表的正确性,处理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在电算化条件下:(1)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会计信息,手工会计中常会发生的记账、算账差错几乎不会发生。然而,系统的应用程序若有错误或被人非法修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程序以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样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故应包括对其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2)计算机操作人员控制着审计对象。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内容,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因此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

  3.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手工会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是具备会计、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依据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对审计对象作出判断而开展审计。使用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比较清楚和深刻的认识,更需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应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1.会计软件开发滞后

  当前,会计软件限制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未能站在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信息化,目前流通的会计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初级管理功能,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的较少。近年来虽然倡导并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战略管理型财务软件等软件,但一般还是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并且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滞后,缺乏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更缺乏互联网网络会计软件。

  2.没有会计专用的计算机

  实现会计电算化对计算机硬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更高的专业性、保密、识别系统、锁定功能等。

  3.安全风险大

  目前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差。一些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r占领市扬,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一旦上网,安全保密性风险加大。

  4.会计人员素质达不到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电算化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严重匮乏。据统计,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占会计人员总数的80%左右,中级人才占15%。所以,解决会计人员素质问题很关键。

  七、总结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竞争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成为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和会计软件商家应联合起来,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八、致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设计框架到具体各部分的编写,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正是有了导师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7

  摘要:高职学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训练,与学术写作的联系较少,不宜于从事学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高职学校应从学生的条件和兴趣出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求学,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写毕业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毕业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非但没有培养起来,造假之风却日渐盛行,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应用“查重软件”来过滤学生的论文。反思目前关于本科、专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改革之辩的讨论,笔者认为毕业论文的问题只不过是我国教育制度问题的冰山一角,如何改变毕业论文现在尴尬的状况,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教师必须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内涵

  自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须提交学位论文,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者还需要论文答辩合格[1]。严格来讲,学位论文不能和毕业论文等同,学位论文是用来申请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论文,毕业论文则不仅包括用来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还包括高等教育中的专科、高职的毕业论文。期刊网2000年有一篇名为《小学生毕业论文引出的思考》,则可见毕业论文并不单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它可以包括各阶段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概念外延更宽泛,这一点从期刊网中可以得到证实:分别以“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为篇名来检索,以“毕业论文”为篇名的文献数量较以“学位论文”为篇名的文献数量更多。

  本文中,毕业论文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所有毕业论文,包括专科和高职。既然中国学位条例中并没有规定专科和高职提交论文和参加答辩,这二者毕业后也不能获得学位,专科、高职可以不必写学位论文[2]。现在的专科和高职虽然学制上短于大学本科,但基本上是本科的翻版,把专科、高职不必写的学位论文改成毕业论文,就避开了国家学位条例的规定,使专科、高职写毕业论文正式进入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就会计专业来说,高职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包括毕业论文都是本科的翻版,只不过要求低些而已,高职注重实践性操作的特定要求没有体现出来。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不排除有认真写作的学生,但总体来讲论文质量低、拼凑,水分大、水货过多,有时文理不通,标点符号不对,错别字较多[4]。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造假、拼凑的现象严重,可以讲已经流行成风。造假、拼凑的文章也能答辩并获得毕业资格,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浪费了大量资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少写作培训

  1.学生未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缺乏写作能力。高职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并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写作资料,更别谈后面要写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等。他们至多写过学期小论文,抄抄改改即可过关,写作要求并不严格。而要让学生写毕业论文这种要求严格、程式较多的大型论文时,学生没有能力和经验。

  2.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缺乏认真写论文的态度。学生在毕业季找工作成为头等大事,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没有找到工作的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到工作的忙于应付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及至辅导教师索要论文时,才急匆匆赶一篇提交给辅导教师。对于辅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并不认真对待,怎么发过去的修改意见,文章怎么发回来,一句话“不会修改”、“没有时间”交差了事,修改论文成了辅导教师的事情。

  (二)环境的影响缺少论文检测机制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凑一篇论文轻而易举。普通高职院校没有安装和应用检测论文的软件,辅导教师也不可能浏览过所有的网络文章,对学生拼凑、造假的文章不可能凭肉眼全部鉴别出来。加之,人有惰性,能应付差事绝不认真对待,学生即使没有找工作的压力,也一样去拼凑造假,这从学生平时的学期小论文可以看出。

  (三)教师:指导不力

  由于毕业学生多,每个教师分配的指导学生有10个左右。所有教师都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忙于教学或者科研,对所指导学生指导不够、督促不力;在以后的交叉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论文成绩有打人情分的情况;教师个人在科研上也还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能力上、个人意愿上和辅导时间上都不能满足要求。

  (四)会计专业特点:重应用,轻理论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会计是重实务的学科,高职会计专业注重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理论方面够用即可。毕业论文属于学术性的,让注重技能型训练的高职生去做学术性的毕业论文,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学生勉为其难。

  (五)教学管理:过于宽松

  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鉴于学生找工作不容易,学校方面一般不遗留学生,所有学生几乎都可以毕业。这样一来学生只惧怕校外实习或工作单位的管理,并不惧怕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忙于工作或忙于找工作,对于论文辅导教师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疏于回复修改;教师忙于教学,论文指导往往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更难以管理学生。

  三、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高职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最低层次的学生了,连本科学生都很费劲地“憋论文”[6],更何谈高职生?笔者认为可以培养高职生的学术兴趣,但不宜以此为主,毕竟高职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术型而是技能型的学生[7]。俗话说得好:适合的就是好的。笔者认为,让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作研究培养研究能力,让没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增强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做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事情,才能实现教育的初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优秀的人。

  (一)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

  1.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培训。应该从学生刚一入学就安排学术研究的培训,可以当成一门课程教授给学生,把做论文要用到的一些软件如WORD,EXCEL和一些统计软件等的应用都教给学生并训练学生,教给学生如何确定关键词、如何搜集学术信息、如何搭建论文框架、写开题报告、怎样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直至写出论文等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对学术研究的初步认识和训练,从而为以后专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2.论文的写作训练安排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在进行完了论文的写作培训之后,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专业论文:安排学生的阅读书目,对学生阅读进展和收获情况进行监控,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做批判性思考并写出专业论文。通过如此多次专业严格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体会做研究的乐趣,为将来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致力于提高技能的学生:培养其动手操作技能

  1.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通常,高职的理论教学时间占三年教学实践的六分之五,动手操作时间仅占六分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必须缩短理论教学时间,把适合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把高职学生的理论授课时间缩短为三分之二,以增加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时间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且聘请企业在职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

  2.将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改为做会计综合实验和为会计服务公司记账。笔者建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把毕业论文改为会计综合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把学习过的各类会计知识、税法知识等综合运用,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整地做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实战能力。之后让学生承接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完成从模拟到实践的过渡,为学生将来能够迅速适应职场工作做准备。

  四、展望

  就条件而言,高职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好就可以了,至于培养学术人才,不必强求,让学生人尽其才就好。希望将来我们不必再探讨毕业论文是否要取消,而是要研究学校如何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满足青年才子的学习需求,为学术型和技能型的各类人才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赵笛.毕业论文:难解之题[N].青岛日报,2007-05-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04-08-30].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7]安路蒙.那些年,我们一起“憋”论文[N].科技日报,2013-06-1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8

  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对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研究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个体层面相关因素对其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

  国家通过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合适的对口的岗位上服务于国家整体建设。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也更希望能学以致用,能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去直接谋生,而对口就业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专业学习及就业准备的努力方向。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以期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显著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在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二、本文中高职毕业生的界定

  本文所涉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指已经毕业的全日制高职(普通专科)学生,即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统招专科毕业生。

  三、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指标设计。本文将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奖学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年均收入、汽车、驾照、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期望工资这些指标作为待考察的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而是否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作为因变量。2.信度效度检验。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整体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752,说明本研究的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各影响因素的KMO值为0.716,表示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文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四、调查样本及调查实施

  1.调查样本的选取。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为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问卷的发放主要是由X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E-mail给学生,因此问卷填写的真实性较强。2.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发出了150份,回收问卷数量为129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18份,有效率为91.5%。3.数据整理。在回收的有效问卷里,参与调查的118人中,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04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4人。鉴于本次研究目的是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影响因素,因此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所涉及的相关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4人进行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及样本均是指此104人。将问卷中每个指标的不同选项用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代替,按照实际的填写情况输入SPSS软件生成数据文件,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IBMSPSSStatistics22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

  五、不同影响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指标,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中用交叉列联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整理如下表。

  六、研究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驾照、期望工资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有显著影响。女性、城镇户籍、是党员、专业成绩排名靠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较高、有驾照、期望工资适中(3000-4000元)都会更有利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

  七、对策建议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如性别、户籍、父母学历等,但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能够改变的因素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1.珍惜校园学习时光,夯实专业基础。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自我约束力进一步下降。而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知道,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会对对口就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自进入大学学习起,学生们就要敦促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高职学生一般是三年学制,一定要珍惜这本来就短暂的校园时光,在课堂上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在课下多了解行业动态,多进图书馆,多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在校园内就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仅可以给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带来优势,还可以在将来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后不断稳步提升自己。2.努力学习,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虽然陕西省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工作正在停滞状态中,但不管将来大政策如何变化,或改由省级组织,或有其他入门证书来替代它,都没必要感到迷茫。在完成日常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拿出时间来积极备考,至少在毕业前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增加优势。另外,校方也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涉及考证的课程予以学时上的放宽和教学条件方面的配合,全力保障学生的考证学习。3.多拓展综合能力素质,向党组织靠拢。学生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各方面的全面提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即使没能入党,通过入党的努力过程,也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就业时发挥优势。4.在校期间取得驾照。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拥有驾照无疑使他们在就业时多了一项优势。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驾照考取的时间跨度也不长,有的高职院校如X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自己的'校园内的驾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便利地进行驾驶学习和驾考,为自己将来就业时增加一项重要的筹码。5.尽早开始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规划方面,学生要尽早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多高职会计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专业职业发展不太了解,对未来存在太多朦胧的过于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就业目标也不甚明确。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了解职业发展和前景,了解个人就业优劣势。因此高职会计学生需要先分析自身特点,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其做准备,利用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职业发展需要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有优势。这方面,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校方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指导,如安排职业规划课程,请业内专业人士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举办职业规划互动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择业观方面,从学生角度: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教育总体上早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终将成为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在就业过程中,既不要拔高期望值,也不要过于悲观,在现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意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给自己做好较准确的职业定位。从家长角度: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帮助。高职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或周边县市的省内人,与很多跨省上学的本科生不同,他们在上学期间与家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在节假日回家。很多高职学生本身并不爱学习或没有学习自律性,家长要注意经常沟通,鼓励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及时做好职业定位,使其摆脱浑浑噩噩状态,尽早培养相关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靳炜伟,林东辉.2014.高职会计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以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12):117-119.

  [2]刘依林,杨一熠,张怡文,朱丽君,邹雅君.2014.关于人才市场中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以华中人才市场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4):150-152.

  [3]王家明.201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以合肥市高职院校调查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58-261.

  [4]张荣,王锡耀,洪凯.2012.高职学生就业行为与就业能力的研究[J].现代商业,(2):272-27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9

  摘要: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就要在各个层面的管理上进行加强和优化。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发展的基础工作。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分析清楚当前的形势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发展目标,对于工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及时的进行改正,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来杜绝问题的发生,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能够让自身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空间,能够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样一来,就使得很多的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在中小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自身能够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应积极应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待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风险评估不到位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力量薄弱、企业实力不足的缺陷,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企业在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的时候,无法独立自主的应对所出现的难题的现象。目前,中小企业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应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从而建立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各个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大多是采取内部审计机制。所谓的内部审计机制,就是指按照企业自身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建立完善的企业监督机制,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很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因而就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家族企业,那么企业出于自身财务和人情方面原因,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设置都是老板的亲属或者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专业方面的人才来管理,可是在这一部分人当中,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虽然说有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了众多的不足,严重抑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规模或者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是略逊一筹的。近几年来,虽然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提高薪资待遇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力度。据统计,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更欣赏的是大中型企业,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更加的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可想而知,如果非专业的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要想胜任这份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由非专业的人员来完成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自身预算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型的企业都会定时定期的对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通过调整,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却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更加无法科学、规范的完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的评估。另外,非专业的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前期预算来及时的调整发展理念,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的发展效益。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众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外在因素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企业诚信度,都是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拟的。所以银行以及各界的合作商就不会太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的时候比较困难。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做担保的东西价值不高,信贷的程序也会比较的繁琐。

  (二)中小企业的自身方面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科学、规范的指导。久而久之,财务会计工作就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章现象。与此同时,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并没有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对于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要从多方面考虑从而得出具体的措施,要有效强化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中小企业的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用。以此来增强社会各界的信任度,促进良好的合作。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督促他们学习,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财务知识,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中小企业要十分注重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要想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引入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努力弥补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财力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成本以及利润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制定严格的培训体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大型的企业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对应聘人员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制定一系列严格、系统的要求来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加强学习大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以及培养制度,走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四)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利用财务管理这一块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所以说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大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企业数量和发展规模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各个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自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为了企业以后更好更快的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引入成功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以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芝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5).

  [2]李月平.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6(2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

  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10-1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提纲05-0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文07-2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29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格式04-2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2篇)07-19

会计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06-04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06-13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通用10篇)07-26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0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0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

  内容提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

  会计诚信工作事关国家的财政收入,更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甚至事关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盛行,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会计人员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同时,因在学校时缺乏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大都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历,使得学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另外,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者有诚信教育的相关活动但其实效甚微,使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缺失。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中专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违法事情,危害公司企业;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二、中专生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专生的会计诚信教育作用重大。

  1.有利于中专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专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专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三、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目前状况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当前,许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策略缺少创新。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转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策略,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策略,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四、中专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诚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等补充到教学中,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

  2.开展诚信专题讲座。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诚信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灵活,或老师讲,或学生自己讲。讲座的内容多样,可以是会计人员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诚信案例。讲座的范围宽泛,可以是名人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身边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诚信案例。总之,只要是关于诚实守信的都可以讲,使学生由“认同”到“默化”,最终被“同化”为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做好表率。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作用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同时,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在诚信教育中,正面引导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会计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体短片,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也可以与法院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倾听会计犯罪分子的犯罪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罪后忏悔和感言,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让学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警示教育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教育作用大,对学生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会计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对形象,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自己,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从而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3

  一、以学生水平基础进行合理分层

  实现因材施教,首要便是明确分层标准,而要明确分层标准,教师要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分层标准,而是采用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通过模拟考试重新划分,以学生专业课成绩及表现合理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布置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将学生合理划分后,教师应根据分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用着重要求其掌握应职所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针对处于中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目标进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以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通常为三年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表面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多个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保证在时限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层虽任务不同,但不能松懈,对于会计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必修课程必须严格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还可加入部分额外辅导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增加较高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物操作的熟练度,可谓一举多得。实行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开展,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理解能力差距而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而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是中专院校的育人标准,也是中专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和意志力弱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培养放到教学目标中。在教授其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着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四、坚持授课分层教学法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在其中体现出授课的层次性,使分层教学模式更有效。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余,通过自身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支撑点放到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身上,兼顾优等和后进生,为处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则是将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到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而针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教材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面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要求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置分层练习和测试题

  在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练习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与测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分层教学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阶段。在练习阶段运用分层原则,将问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则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无论选择何种题目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阶段要凸显出问题的层次性。其一,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均要掌握基础练习;其二,在基础内容上需要稍加思考的问题,此类题目适合处于较低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三,针对处于较高的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在测验阶段,分层同样重要,可采用与练习相同的分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六、结语

  在中专会计专业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4

  摘要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关键词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

  (一)相关研究综述

  预算会计准则的历史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的出现还是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国家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国内更加丰富,在近三十年来我国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9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已经开始对本国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改革,并引起了相关国际机构的关注。stalebrink研究了固定利息模式下的预算会计与收入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应用模型。monson在2000年对预算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指出随着各国政府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中越来越成熟,政府和一些非盈利机构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向适应了,预算会计的发展可以使得政府的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salmcnasi对不同国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能够制定比较好的预算,并且能够较好的执行,而那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准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不同的预算会计准则使得国家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最后,作者指出发展中国家进行预算会计准则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术界和政府在预算会计实践和理论上都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刘光忠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进行了探索,作者作为在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处理好预算与会计的关系、我国国情需要和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学的吴向能以我国当时的财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为背景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只有将原有的预算会计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会计才是预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此外,作者也提出建立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和融入世界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郭宇指出不论是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还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核算中预算会计规范与市场中企业的会计规范都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两大主要规范,我国以及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在当下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相比还有改进的空间,最后,作者也提出了相关的促进建议。

  (二)相关概念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方针和工作指南。当前对会计准则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其中采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单位的经营特性来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也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的系统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会计核算变得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标准一致的从而便于使用。

  2、预算会计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制定的目的是为社会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国家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的会计规范。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绩效预算的问题分析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

  (3)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

  (4)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不利于考核政绩。

  (5)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与实施

  1、计划与绩效预算。计划与绩效预算,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从“零”的基准开始,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决定其优先级,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四、绩效预算管理的优势

  第一,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顾客(公民)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顾客(公民)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五、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工具的应用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要达到绩效目标,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从而缩短差距。首先,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

  采用标杆管理,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作出预测、保护程序,有效地处理业务。

  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刘群,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2008(23)。

  [3]孙达男,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7(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5

  中专会计电算法教学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必不可少,必须学好记牢。根据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多接触具体案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只有这样,当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就能迅速掌握其工作要领,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做出成绩。

  一、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当前中专层次的学校会计专业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计电算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会计软件的熟练应用,同时也涉及到单位日常账务的处理过程。当开展案例教学时,如讲《会计电算化》时,精心设计课件着重通过整套的实务例题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电算化中的整个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购销存模块、UFO报表。案例教学时采用的电算化实训题,要求学生多练习手工做账,练习独立完成整套账的分录及报表制作,案例教学可使学生清楚做账前及对整套账的账务流程清晰,有效地联系手工账与电算化之间的程序差别,教会学生手工实训和与电算化实训有无缝衔接。大多数中专学校之所以采取的会计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且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战”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开展思考和动手等实际操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调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维、勇于实践。采取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体会到担任不同操作员,全程完成一套账的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可以磨炼学生之间的分协作能力,还可以锻练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二、案例教学结合岗位实际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多采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应再现用计算机替换手工做账事例。如在案例教学课件中应设置会计软件的演示、模块操作两个模块,演示操作是对课程中有关软件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特性,演示系统原始状况的设置、总账模块的设置。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的实验机会,能亲身感受实例教学带来的真实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亲身经历上机操作实践,不仅能加深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效果,实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印象十分深刻。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以下以东莞大华有限公司财会运行中20xx年1月份会计电算化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数据受篇幅的限制明细本文未列,但是其全部详细资料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介绍:

  (1)系统管理:

  1)增加操作员;

  2)建账;

  3)编码方案;

  4)操作员权限。

  (2)系统初始化:

  1)部门档案;

  2)职员档案;

  3)客户分类;

  4)客户档案;

  5)供应商分类;

  6)供应商档案;

  7)外币种类;

  8)结算方式;

  9)会计科目及初期余额;

  10)凭证类别;

  11)应收账款初余额明细;

  12)其他应收款初余额明细;

  13)应付账款期初余额明细。

  (3)日常工作:企业1月份经济及会计分录如下(由苏念奴制):

  1)20xx年1月5日业务;

  2)20xx年1月10日经济业务;

  3)20xx年1月16日发生的经济业务;

  4)20xx年1月31日经济业务。

  三、结合岗位教学须常态化

  中专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目标就是将来在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并胜任该岗位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提前在校学好并掌握会计电算知识。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标,课任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实际,准备足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为正常开展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准备素材。教师必须清楚让每一名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技术技能,是每名中专财会专业学生不二选择。正因为如此,学校要为财会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专业工作出路进行谋划工作。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寻找如何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强化中专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的案例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制订科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相当长的实习机会到企业财务部开展实习和见习活动,完成实习和见习计划任务。二是在校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将现实中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块设计成实验演示课件,供学生练习使用。

  1.课堂教学离不开案例。课任教师应根据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精选一批典型的教学案例,成功的案例积累必是课任教师亲自参加社会上具体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经历所总结出来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教学案,同时课任教师还可以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完备课堂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课任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和相关教师成功的经验,归纳出课任教师自身具有特色的案例。

  2.会计电算化案例同样需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室来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因为只有在多媒体教室才能更好地应用声、光、电和银幕来充分展示会计电算化整个运行过程。教师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从全方位,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地演示各种会计电算化实用软件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创造条件让学在实验室上机练习的.课时数增加。课任教师必须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练习做好相关内容的讲解工作。在学生模拟练习时尽可能按排足够的指导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单独经历一套或几套会计资料从原始的会计凭证的录入、过账直至报表的产生整个流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软件在实际应用时的操作方法,为将来掌握更多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积累经验。这就是会计工作岗前针对性强的仿真演练。

  4.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深入,目前出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带有具体的内容说明、操作方法的现场演示、疑难解答等帮助性的辅助文件,基于现代都普遍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学就可以完全掌握其相关核心技术。为学生岗前训练提供了可能,即使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缺其能力。

  5.会计电算化应用考试必须通过上机考试,在筹划会计电算化考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规划,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最终检验从最初的初始化到凭证的录入到报表的生成整个过程,以此来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目前中专会计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中专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结合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中专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践教学的探索是每一位会计电算化课任教师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6

  内容摘要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会计工作中沿用传统的手工记帐、算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的需要,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推广不仅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改变了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和会计处理方法,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问包括一下几部分内容:

  1.阐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并详细分析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2.深入剖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及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最后,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审计

  一、绪论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账、算账、报账、查账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并且由计算机完成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包括程序设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过程。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和细化,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已经成为必须。但是,会计工作电算的手工记账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从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用于支付职工薪金的核算,库存材料的核算、现金收支等会计业务的数据处理,只能局部地代替一些手工劳动,就其处理流程来说,仍然是模仿手工操作,但是计算机的应用,确实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

  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会计专用计算机的发展,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使其呈现出普及化的趋势。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及会计预测和决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企业的应用角度出发,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发展,最终与企业其他业务信息模块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2. 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主要联系

  ①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③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④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主要差异比较

  ①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③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④账簿格式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技术与会计相结合产生的。它的产生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进而影响会计理论的结构。

  1.对会计处理内部控制的影响。

  手工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人为主体。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联系设计的。例如,总帐与明细帐分别由不同人员管理,互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对;会计与出纳也是由不同人员承担,会计人员管理帐务不接触现金,出纳人员只管理现金而不管理帐簿。在电算化条件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处理工具,凭证数据录入后,由计算机自动集中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包括登帐、结帐、银行对帐、自动帐甚至自动生成会计报表等。因此,为了系统存储和处理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采用一些在手工条件下无法完成或难度很大的,能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会计方法。例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坏账准备金提取的帐龄分析法、按产品品种分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等等。在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都可在瞬间完成。因此,操作简便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依据,唯一条件就是决策有用性。

  3.对会计信息输出形式的影响。

  手工条件下,会计信息载体是纸张,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严重地限制了会计信息的输出。并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受到很大限制。至于有关会计信息预测、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处理,由于涉及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手工条件下则很难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从而为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会计信息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复杂处理变得简单易行。

  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换作,使得传统的手工会计产生一系列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以人为主体,会计信息是一种面向人的手工数据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上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演化为人机结合的、以计算机为主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1.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机构是以不同的会计业务类型为基础,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资金组、综合组等专业组,它们之间由专业会计人员通过核算数据资料的传递、交换,建立相互联系,相互稽核牵制的工作关系,使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这种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会计工作机构是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数据(收集)组、信息编码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专业组;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需要许多人完成从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汇总计算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工作,这期间会计数据处理的最大特点是重复转抄,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增大。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数据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项工作。

  3.部分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计算机应用与会计领域,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部分会计处理方法却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账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对账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必须实施的一项专门方法,在结账前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同样需要对张,但对账的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原始会计数据即各种会计凭证在输入过程中都要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数据都是由计算机对输入的会计凭证进行处理产生的,即数出一源,因此不会发生账证、账账不符的情况。对于账实核对,则是讲手工盘点的结果作为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和机内的账存数进行核对,以确定实物的盘盈或盘亏。

  (2)期末账项调整和结账的方法发生变化

  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期末结账前通过一系列的账项调整,把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登记入账,以计算本期的利润或亏损。同时还应分别计算每个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至下一会计期间,即需要进行大量的期末结账工作。这些工作在手工方式下将是十分繁重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则由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来完成,进行自动转账,自动结账,一旦结账完毕,计算机就将本期会计数据自动转入下期,本期已结完的账务数据便不能进行任意更改。

  (3)错账更正方法发生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错账更正方法有画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在电算化方式下,输入数据要经过逻辑性校验(例如:会计科目逻辑校验,借贷金额平衡校验),因此不需要用画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如果账簿记录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合法性问题,这时往往采用红字更正法,即输入“更正凭证”加以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审计线索的改变

  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账簿到报表,整个账务处理过程都有不同职责分工的人在进行处理,有文字记录。并且,审计线索清晰,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审计线索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实施会计电算化后,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了,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电算化系统除凭证输入目前需要有人完成外,其余处理全由计算机完成,人工直接参与越来越少,而且数据的输入、存储和修改都不留痕迹,所以,手工会计使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这一点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审计内容的改变

  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审计人员对证、账、表的正确性,处理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在电算化条件下:(1)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会计信息,手工会计中常会发生的记账、算账差错几乎不会发生。然而,系统的应用程序若有错误或被人非法修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程序以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样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故应包括对其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2)计算机操作人员控制着审计对象。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内容,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因此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

  3.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手工会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是具备会计、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依据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对审计对象作出判断而开展审计。使用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比较清楚和深刻的认识,更需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应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1.会计软件开发滞后

  当前,会计软件限制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未能站在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信息化,目前流通的会计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初级管理功能,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的较少。近年来虽然倡导并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战略管理型财务软件等软件,但一般还是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并且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滞后,缺乏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更缺乏互联网网络会计软件。

  2.没有会计专用的计算机

  实现会计电算化对计算机硬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更高的专业性、保密、识别系统、锁定功能等。

  3.安全风险大

  目前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差。一些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r占领市扬,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一旦上网,安全保密性风险加大。

  4.会计人员素质达不到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电算化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严重匮乏。据统计,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占会计人员总数的80%左右,中级人才占15%。所以,解决会计人员素质问题很关键。

  七、总结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竞争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成为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和会计软件商家应联合起来,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八、致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设计框架到具体各部分的编写,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正是有了导师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7

  摘要:高职学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训练,与学术写作的联系较少,不宜于从事学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高职学校应从学生的条件和兴趣出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求学,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写毕业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毕业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非但没有培养起来,造假之风却日渐盛行,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应用“查重软件”来过滤学生的论文。反思目前关于本科、专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改革之辩的讨论,笔者认为毕业论文的问题只不过是我国教育制度问题的冰山一角,如何改变毕业论文现在尴尬的状况,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教师必须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内涵

  自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须提交学位论文,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者还需要论文答辩合格[1]。严格来讲,学位论文不能和毕业论文等同,学位论文是用来申请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论文,毕业论文则不仅包括用来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还包括高等教育中的专科、高职的毕业论文。期刊网2000年有一篇名为《小学生毕业论文引出的思考》,则可见毕业论文并不单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它可以包括各阶段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概念外延更宽泛,这一点从期刊网中可以得到证实:分别以“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为篇名来检索,以“毕业论文”为篇名的文献数量较以“学位论文”为篇名的文献数量更多。

  本文中,毕业论文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所有毕业论文,包括专科和高职。既然中国学位条例中并没有规定专科和高职提交论文和参加答辩,这二者毕业后也不能获得学位,专科、高职可以不必写学位论文[2]。现在的专科和高职虽然学制上短于大学本科,但基本上是本科的翻版,把专科、高职不必写的学位论文改成毕业论文,就避开了国家学位条例的规定,使专科、高职写毕业论文正式进入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就会计专业来说,高职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包括毕业论文都是本科的翻版,只不过要求低些而已,高职注重实践性操作的特定要求没有体现出来。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不排除有认真写作的学生,但总体来讲论文质量低、拼凑,水分大、水货过多,有时文理不通,标点符号不对,错别字较多[4]。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造假、拼凑的现象严重,可以讲已经流行成风。造假、拼凑的文章也能答辩并获得毕业资格,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浪费了大量资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少写作培训

  1.学生未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缺乏写作能力。高职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并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写作资料,更别谈后面要写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等。他们至多写过学期小论文,抄抄改改即可过关,写作要求并不严格。而要让学生写毕业论文这种要求严格、程式较多的大型论文时,学生没有能力和经验。

  2.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缺乏认真写论文的态度。学生在毕业季找工作成为头等大事,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没有找到工作的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到工作的忙于应付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及至辅导教师索要论文时,才急匆匆赶一篇提交给辅导教师。对于辅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并不认真对待,怎么发过去的修改意见,文章怎么发回来,一句话“不会修改”、“没有时间”交差了事,修改论文成了辅导教师的事情。

  (二)环境的影响缺少论文检测机制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凑一篇论文轻而易举。普通高职院校没有安装和应用检测论文的软件,辅导教师也不可能浏览过所有的网络文章,对学生拼凑、造假的文章不可能凭肉眼全部鉴别出来。加之,人有惰性,能应付差事绝不认真对待,学生即使没有找工作的压力,也一样去拼凑造假,这从学生平时的学期小论文可以看出。

  (三)教师:指导不力

  由于毕业学生多,每个教师分配的指导学生有10个左右。所有教师都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忙于教学或者科研,对所指导学生指导不够、督促不力;在以后的交叉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论文成绩有打人情分的情况;教师个人在科研上也还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能力上、个人意愿上和辅导时间上都不能满足要求。

  (四)会计专业特点:重应用,轻理论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会计是重实务的学科,高职会计专业注重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理论方面够用即可。毕业论文属于学术性的,让注重技能型训练的高职生去做学术性的毕业论文,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学生勉为其难。

  (五)教学管理:过于宽松

  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鉴于学生找工作不容易,学校方面一般不遗留学生,所有学生几乎都可以毕业。这样一来学生只惧怕校外实习或工作单位的管理,并不惧怕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忙于工作或忙于找工作,对于论文辅导教师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疏于回复修改;教师忙于教学,论文指导往往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更难以管理学生。

  三、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高职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最低层次的学生了,连本科学生都很费劲地“憋论文”[6],更何谈高职生?笔者认为可以培养高职生的学术兴趣,但不宜以此为主,毕竟高职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术型而是技能型的学生[7]。俗话说得好:适合的就是好的。笔者认为,让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作研究培养研究能力,让没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增强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做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事情,才能实现教育的初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优秀的人。

  (一)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

  1.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培训。应该从学生刚一入学就安排学术研究的培训,可以当成一门课程教授给学生,把做论文要用到的一些软件如WORD,EXCEL和一些统计软件等的应用都教给学生并训练学生,教给学生如何确定关键词、如何搜集学术信息、如何搭建论文框架、写开题报告、怎样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直至写出论文等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对学术研究的初步认识和训练,从而为以后专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2.论文的写作训练安排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在进行完了论文的写作培训之后,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专业论文:安排学生的阅读书目,对学生阅读进展和收获情况进行监控,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做批判性思考并写出专业论文。通过如此多次专业严格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体会做研究的乐趣,为将来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致力于提高技能的学生:培养其动手操作技能

  1.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通常,高职的理论教学时间占三年教学实践的六分之五,动手操作时间仅占六分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必须缩短理论教学时间,把适合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把高职学生的理论授课时间缩短为三分之二,以增加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时间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且聘请企业在职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

  2.将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改为做会计综合实验和为会计服务公司记账。笔者建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把毕业论文改为会计综合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把学习过的各类会计知识、税法知识等综合运用,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整地做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实战能力。之后让学生承接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完成从模拟到实践的过渡,为学生将来能够迅速适应职场工作做准备。

  四、展望

  就条件而言,高职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好就可以了,至于培养学术人才,不必强求,让学生人尽其才就好。希望将来我们不必再探讨毕业论文是否要取消,而是要研究学校如何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满足青年才子的学习需求,为学术型和技能型的各类人才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赵笛.毕业论文:难解之题[N].青岛日报,2007-05-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04-08-30].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7]安路蒙.那些年,我们一起“憋”论文[N].科技日报,2013-06-1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8

  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对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研究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个体层面相关因素对其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

  国家通过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合适的对口的岗位上服务于国家整体建设。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也更希望能学以致用,能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去直接谋生,而对口就业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专业学习及就业准备的努力方向。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以期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显著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在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二、本文中高职毕业生的界定

  本文所涉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指已经毕业的全日制高职(普通专科)学生,即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统招专科毕业生。

  三、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指标设计。本文将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奖学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年均收入、汽车、驾照、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期望工资这些指标作为待考察的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而是否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作为因变量。2.信度效度检验。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整体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752,说明本研究的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各影响因素的KMO值为0.716,表示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文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四、调查样本及调查实施

  1.调查样本的选取。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为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问卷的发放主要是由X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E-mail给学生,因此问卷填写的真实性较强。2.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发出了150份,回收问卷数量为129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18份,有效率为91.5%。3.数据整理。在回收的有效问卷里,参与调查的118人中,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04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4人。鉴于本次研究目的是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影响因素,因此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所涉及的相关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4人进行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及样本均是指此104人。将问卷中每个指标的不同选项用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代替,按照实际的填写情况输入SPSS软件生成数据文件,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IBMSPSSStatistics22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

  五、不同影响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指标,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中用交叉列联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整理如下表。

  六、研究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驾照、期望工资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有显著影响。女性、城镇户籍、是党员、专业成绩排名靠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较高、有驾照、期望工资适中(3000-4000元)都会更有利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

  七、对策建议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如性别、户籍、父母学历等,但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能够改变的因素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1.珍惜校园学习时光,夯实专业基础。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自我约束力进一步下降。而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知道,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会对对口就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自进入大学学习起,学生们就要敦促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高职学生一般是三年学制,一定要珍惜这本来就短暂的校园时光,在课堂上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在课下多了解行业动态,多进图书馆,多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在校园内就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仅可以给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带来优势,还可以在将来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后不断稳步提升自己。2.努力学习,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虽然陕西省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工作正在停滞状态中,但不管将来大政策如何变化,或改由省级组织,或有其他入门证书来替代它,都没必要感到迷茫。在完成日常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拿出时间来积极备考,至少在毕业前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增加优势。另外,校方也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涉及考证的课程予以学时上的放宽和教学条件方面的配合,全力保障学生的考证学习。3.多拓展综合能力素质,向党组织靠拢。学生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各方面的全面提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即使没能入党,通过入党的努力过程,也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就业时发挥优势。4.在校期间取得驾照。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拥有驾照无疑使他们在就业时多了一项优势。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驾照考取的时间跨度也不长,有的高职院校如X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自己的'校园内的驾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便利地进行驾驶学习和驾考,为自己将来就业时增加一项重要的筹码。5.尽早开始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规划方面,学生要尽早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多高职会计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专业职业发展不太了解,对未来存在太多朦胧的过于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就业目标也不甚明确。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了解职业发展和前景,了解个人就业优劣势。因此高职会计学生需要先分析自身特点,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其做准备,利用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职业发展需要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有优势。这方面,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校方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指导,如安排职业规划课程,请业内专业人士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举办职业规划互动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择业观方面,从学生角度: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教育总体上早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终将成为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在就业过程中,既不要拔高期望值,也不要过于悲观,在现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意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给自己做好较准确的职业定位。从家长角度: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帮助。高职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或周边县市的省内人,与很多跨省上学的本科生不同,他们在上学期间与家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在节假日回家。很多高职学生本身并不爱学习或没有学习自律性,家长要注意经常沟通,鼓励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及时做好职业定位,使其摆脱浑浑噩噩状态,尽早培养相关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靳炜伟,林东辉.2014.高职会计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以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12):117-119.

  [2]刘依林,杨一熠,张怡文,朱丽君,邹雅君.2014.关于人才市场中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以华中人才市场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4):150-152.

  [3]王家明.201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以合肥市高职院校调查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58-261.

  [4]张荣,王锡耀,洪凯.2012.高职学生就业行为与就业能力的研究[J].现代商业,(2):272-27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9

  摘要: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就要在各个层面的管理上进行加强和优化。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发展的基础工作。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分析清楚当前的形势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发展目标,对于工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及时的进行改正,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来杜绝问题的发生,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能够让自身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空间,能够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样一来,就使得很多的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在中小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自身能够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应积极应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待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风险评估不到位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力量薄弱、企业实力不足的缺陷,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企业在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的时候,无法独立自主的应对所出现的难题的现象。目前,中小企业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应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从而建立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各个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大多是采取内部审计机制。所谓的内部审计机制,就是指按照企业自身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建立完善的企业监督机制,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很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因而就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家族企业,那么企业出于自身财务和人情方面原因,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设置都是老板的亲属或者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专业方面的人才来管理,可是在这一部分人当中,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虽然说有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了众多的不足,严重抑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规模或者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是略逊一筹的。近几年来,虽然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提高薪资待遇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力度。据统计,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更欣赏的是大中型企业,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更加的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可想而知,如果非专业的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要想胜任这份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由非专业的人员来完成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自身预算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型的企业都会定时定期的对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通过调整,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却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更加无法科学、规范的完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的评估。另外,非专业的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前期预算来及时的调整发展理念,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的发展效益。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众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外在因素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企业诚信度,都是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拟的。所以银行以及各界的合作商就不会太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的时候比较困难。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做担保的东西价值不高,信贷的程序也会比较的繁琐。

  (二)中小企业的自身方面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科学、规范的指导。久而久之,财务会计工作就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章现象。与此同时,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并没有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对于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要从多方面考虑从而得出具体的措施,要有效强化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中小企业的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用。以此来增强社会各界的信任度,促进良好的合作。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督促他们学习,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财务知识,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中小企业要十分注重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要想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引入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努力弥补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财力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成本以及利润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制定严格的培训体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大型的企业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对应聘人员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制定一系列严格、系统的要求来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加强学习大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以及培养制度,走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四)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利用财务管理这一块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所以说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大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企业数量和发展规模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各个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自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为了企业以后更好更快的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引入成功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以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芝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5).

  [2]李月平.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6(2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

  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