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法误区的探析

时间:2020-11-07 10:22:04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法误区的探析

  摘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文章研究了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区,分析了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及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法误区的探析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法;误区;探析

  引言

  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被认为是实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再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完成任务。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会获得越来越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不少老师对此法缺乏深入的研究,再加之受传统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不和不觉中走进了误区,这些误区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六个种。

  1.任务的设计重在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是否全面和完整,至于任务作品的艺术性和任务内容的生活化则无关紧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隐含在1个或多个任务之中,因而任务设计的重点应是尽可能地将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全面而完整地隐含在任务中。这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大多老师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一个教学任务无法顾及所有的知识点,设计任务时我们绝不能只是为了多安插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而破坏一件作品的完整与和谐,使之毫无艺术性可言,否则会给人感觉太过牵强附会,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例如在设计有关“Word2000文本格式”的任务时,为了强调重点,我们常常会通过一些技巧来实现(如给文字加粗、或首字下沉、或文字加圈等);但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学习将文字加粗、倾斜、加下划线等技能,而在任务中要求学生将一行普通内容文字的前1/3加粗,中间1/3倾斜,最后1/3加下划线的话,这样的技巧就太过牵强,这对作品的整体效果有很大影响,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另外,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生活化。任务应当是学生感兴趣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EXCEL函数的运用”时,所布置的任务如果只是将表格中一大堆与学生关系不大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数据来让学生进行函数运算的话,必将会使不少同学顿感无趣,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但如果我们是让同学们对本班同学上学期各科期未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函数处理的话,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因为这些内容与他们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相关,他们感兴趣。

  2. 课内任务的实施重在学生的实操,教师可在此时抓紧时间备一下课或是改一下作业。

  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得多,示范操作也多,两节课下来腰酸腿痛,嗓子冒烟。因此在初次接触或尝试任务教学法时,教师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课内任务的实施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实际操作,教师此时没有什么事作,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备课或是改作业。这一想法实际是非常错误的。在任务实施的整个进程中,从最初的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到学生的实施,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要知道有些操作对已经熟练的老师或是高水平的学生而言可能轻而异举,但对某些学生而言可能无从下手,对于这些碰到了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不给予及时的帮助,让学生自已去摸索,可能会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果如此必大大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实际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操过程和一个小孩学走路的过程是一样的,开始跌跌撞撞,不时摔倒,此时大人常常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不时地帮他找出跌倒的原因,搬掉路上的拌脚石,这样才能学得更快,走得更稳。

  实际上,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得多,和学生互动得少,因而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掌握得少,通过作业、测验得到的反馈既不够及时又不够真实。但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只要参与其中,很容易便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得到及时而真实的反馈;很容易你就会发现原来那么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也会手足无措;原来问题竟是如此的层出不穷和包罗万象。这时你必需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去教;必需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手和脑都动起来。所以实际上,在课内任务实施时,教师应该是很忙碌的,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与教师此时所扮演的角色是息息相关的,此时教师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功与否。

  3. 任务的评价实话实说即可,无需作太多的考虑。

  在任务的评价上,很多老师都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是选一些同学的典型作品作一个实话实说式的评价。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也常常是:只重视对结果(即作品)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只注意表杨优秀的作品,而忽视肯定稍差的“次品”。其实,由于高职院校招生的特殊性,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对于同样的任务,有的学生未能完成或是完成的质量很差,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在评价这些同学时,应重在挖掘学生操作过程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努力,要以激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发挥自已的个性特长,希望他们下一次更加努力。这样,这些学生可能会在下一次还给你一个惊喜。

  另外,在评价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任务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素质和个性,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多元价值取向的评价方法,评价的实施不仅要及时,还要贯穿学习的全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而不是“秋后算账”。

  4.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好,可用于整门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拘泥于某一种教学形式。但有的教师觉得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很好,一用起来就形成惯性,也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都全部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

  这样做的结果,且不说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适宜使用也容易使学生因限于一种固定的学习方法,而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不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退一万步,即使普适,也会“审美疲劳” )。实施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教授命令操作比较集中的知识时,就可以采取小作业形式的练习法;教授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座谈讨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法;教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时,就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法。

  5. 因为任务的实施是重点,所以任务的导入和布置应该越快越好,不要在这些地方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任务的导入和布置不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但它却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始,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所在,高质量的任务导入和布置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尽快集中注意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学习热情高涨;还可以提纲挈领,总揽“满堂”。――这样的开首,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颇有先声夺人之妙。所以我们不应忽视任务导入和布置,而应千方百计地作好任务的导入和布置工作。但是,在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有不少教师每次上课的第一句话都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 这样的任务布置方式显得很生硬,很呆板,长此以往,与其说这是“任务驱动”,还不如说这是“任务驱赶” 。这样做,很容易在情绪上促使学生和“任务”对立,进而影响到后面任务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导入和布置任务时,应该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任务,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驱动”的效果。

  6. 任务就如同课堂练习或者是课外作业,全班同学可以是一样的。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很多老师都觉得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如同过去的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因而觉得全班同学可以是一样的。但是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所招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相差极大。一般大学本科生,同一班同学的入学分数相差不会超过30分,但高职生同一班同学的入学分数相差可能高达150分。不仅如此,而且学生高中阶段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差别很大,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对电脑的熟练程度又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是:来自偏远而又贫穷地区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对电脑的了解也就非常有限;而来自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有很多接触电脑的机会,QQ、E-mail、上网、游戏样样精通。基于上述原因,如果全班同学所做的任务都是一样的话,肯定会造成基础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完成任务,接下来无事可做;基础一般同学可能刚好能按时完成任务;而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根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样,基础一般的同学确实学到了较多的东西,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对于基础较好和较差的同学而言,就可能会因无事可做或完不成任务而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无事可做的同学可能会逐渐滋长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思想,养成懒懒散散的习惯;而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则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并有可能会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太难学了,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很不理想的。

  为此,教师设计任务时对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情况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设计的任务在难度应该具有层次性:既要有适合于基础好的学生的更深层次的任务,让他们深入研究;也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低难度的任务,让他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并在任务实施时对他们多加关心、多开“小灶”,给予尽可能详细而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让他们尽快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实践证明: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也不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而且即使适合于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时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所以要想正确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必需科学地理解和运用任务驱动,必需认真研究,只有从实际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才能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常巧霞,程铁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浅议[J].教育与职业,2010.6(18).

  [2]李绍中,欧阳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3]康世瑜,张文清.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9).

  [4]杨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0(10).

  [5]成江荣,李华.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6]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7]R .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5.

  [8]R .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

  Abstract: Higher, "Computer Application" class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suitable for task-driven approach.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 the use of task-driven approach is prone to errors of the six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se errors occur, and the possible adverse consequen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method; error analysis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法误区的探析】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08-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08-0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会计的应用论文09-01

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08-1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任务驱动法研究08-05

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11-10

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08-11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08-0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10-30